面部五脏对应图

2018-02-02 09:59 12楼
burningsnow8005 说:
脸跟舌头一样,左右应该都属于肝胆,下属于肾,脾胃居中。额头属于心肺。
为什么?有何依据!
2018-02-02 10:39 13楼
河间金栋 说:
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经典却有这样的记载,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左肝右肺可能正确,但这种映射关系对诊疗实践的指导意义可能相对有限,临床使用的机会和准确性可能相对较小。
2018-02-02 10:48 14楼
梦回杏林 说: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左肝右肺可能正确,但这种映射关系对诊疗实践的指导意义可能相对有限,临床使用的机会和准确性可能相对较小。
这种理论知识,或者说经典记载,是否源于临床?即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2018-02-02 10:51 15楼
梦回杏林 说: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左肝右肺可能正确,但这种映射关系对诊疗实践的指导意义可能相对有限,临床使用的机会和准确性可能相对较小。
如果是源于临床的理论知识,就能经得起临床的检验或验证;如果是理论的推演,没有临床经验基础,其推演的结果就不正确。
2018-02-02 11:02 16楼
河间金栋 说:
如果是源于临床的理论知识,就能经得起临床的检验或验证;如果是理论的推演,没有临床经验基础,其推演的结果就不正确。
推演出来的理论,可能对也可能错,应用前需寻求佐证,应用时要谨慎合参。
当然,如果用之于实践得到了验证,那就由“假说”变成“定律”了。
2018-02-02 13:14 17楼
河间金栋 说:
难道《内经》不是中医教材吗?
内经当然是中医经典教材。但这种教材用于系统教学就较少,学生的中医诊断水平就不高。西医诊断有大量现代化手段相助,并且这些手段越来越先进,整个世界科技都在帮助西医,中医呢?都得靠自己。学中医没有人帮助你,相反都在为难你,给你挑刺,学好中医真是不容易。中医如跟着西医跑,中医本性就迷失了,中医应与阴阳挂上钩,中医经典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中医只搞现代化,不搞传统化,这个中医很快就会完蛋。
2018-02-02 14:19 18楼
顺应自然 说:
内经当然是中医经典教材。但这种教材用于系统教学就较少,学生的中医诊断水平就不高。西医诊断有大量现代化手段相助,并且这些手段越来越先进,整个世界科技都在帮助西医,中医呢?都得靠自己。学中医没有人帮助你,相反都在为难你,给你挑刺,学好中医真是不容易。中医如跟着西医跑,中医本性就迷失了,中医应与阴阳挂上钩,中医经典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中医只搞现代化,不搞传统化,这个中医很快就会完蛋。
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欲明中医理论及其渊源,必在此求之。
2018-02-02 20:04 19楼
《素问·刺热论》云: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图如下:

五脏热病——肝、心、脾、肺、肾,乃相生之序。

《难经·五十六难》云:“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

面南而立,上南(心)下北(肾)左东(肝)右西(肺)中间脾,天人相应、附五行之推衍,故有面部五脏之对应,亦有腹部五脏之对应(如五脏之积证)——左肝右肺、上心下肾、中间脾。
2018-02-02 20:49 20楼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
⬅ 尺肤诊 老茶馆 葛根芩连汤与黄芩汤之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