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伤寒论132条和133条。

2018-01-07 20:38 12楼
越结越实,徒伤津液,能不死乎。
2018-01-07 21:51 13楼
132条老师理解错了,结胸证,脉浮而大主虚,意思是虚的不能下,下之则死。
2018-01-08 11:59 14楼
唐宋元明清 说:
132条老师理解错了,结胸证,脉浮而大主虚,意思是虚的不能下,下之则死。
大结胸证是用大陷胸汤下,即不能下,你说该乍治。
2018-01-08 12:20 15楼
轻下兼用甘寒。
2018-01-08 13:06 16楼
阳春肽 说:
大结胸证是用大陷胸汤下,即不能下,你说该乍治。

刘国栋 说:
轻下兼用甘寒。

我觉得“大结胸证”出现“脉浮大”,很有可能不是表证未解,而是已经出现了多系统衰竭,虚阳外越的表现。
这在古代是“下之则死”,“不下也死”的证候,现在有西医介入手术和输液等体征维持技术,尚有一定的存活率。
2018-01-08 16:21 17楼
阳春肽 说:
大结胸证是用大陷胸汤下,即不能下,你说该乍治。
伤寒论未给出治法,只是告诫人们不可用下法,下之则死。
2018-01-08 17:53 18楼
梦回杏林 说:
我觉得“大结胸证”出现“脉浮大”,很有可能不是表证未解,而是已经出现了多系统衰竭,虚阳外越的表现。
这在古代是“下之则死”,“不下也死”的证候,现在有西医介入手术和输液等体征维持技术,尚有一定的存活率。
我觉得还是先解表。表解方可攻里,或表里同治。
2018-01-08 20:33 19楼
唐宋元明清 说:
伤寒论未给出治法,只是告诫人们不可用下法,下之则死。

阳春肽 说:
我觉得还是先解表。表解方可攻里,或表里同治。

同意阳老师的看法。

细想了一下,古代出现“大结胸证”兼“表证”的可能性也许不小。
仲景所处的东汉末年,战乱瘟疫频繁,难民在颠沛流离的路上,将士在行军打仗的途中,受风寒得太阳病被误下,表邪内陷而致“大结胸证”,又复感风寒,表证再起,两证叠加之后形成“浮大”的脉象。
如果是“表邪内陷”致病,病机为单纯的“水热互结”兼“太阳表证”,而不属暴饮暴食导致“少阳腑热结”(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坏死)的情况,按照您说的“先表解再攻里,或表里同治”的办法,多数应该能够缓解

我觉得“大结胸证”可能对应现代的“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腹水)”等病,而“急性胆囊炎、胆管阻塞”之类的“胆道疾病”则属于“大柴胡汤证”。
从第134条、136条可以看出“胆、胰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134、……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阻塞性黄疸?)”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 肾结石尿路结石参考方 老茶馆 病毒性感冒与瘟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