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推荐)

2017-06-22 16:17 12楼
久泻肉瘦痧
泻久则肉瘦,或健脾或燥湿,或消积或渗水,或补命门火,或平肝木气,治泻之药,不过如是。若慢痧之变,久泻肉瘦,病原不同,但宜治痧,则泻自止矣。
【治验】
一姚公 潘婢,久泻不已,不思米食,日渐 瘦,大肉渐脱,脉反有力。放痧二十余针,紫黑毒血成流。付宝花散、阿魏丸,俱稍冷冻饮料之即愈。
一莫电云,久泻不已,骨瘦如柴,唇红口渴,粥食不进,胸中饱闷,脉反微伏。放腿弯痧四针,毒血紫黑流出如花。
用沉香丸,清茶稍冷冻饮料之,付棱术汤加银花,泽兰治之而愈。
一巢茂公次子,久泻肉削,咳嗽不已,夜卧盗汗,目白微红。余诊之,脉寸伏关弦。放腿弯上下痧三针,复刮痧毕。
付清凉至宝饮加山楂、卜子、银花微冷冻饮料之而痊。

妇人隐疾痧
妇人幽隐疾,多有兼痧,最难识认,惟在诊脉之人,指下明白,乃无差误尔。
【治验】
一妇人患血淋三月矣,头面腿足俱肿,六脉洪实紧盛。余意血淋热症也。洪实紧盛,热脉也。何乃头面腿足骤俱肿,殆其痧乎。令其家人,放腿弯痧二十余针。多用清凉解毒之剂,治之而痊。
一妇人患血崩,其家人曰:痧也。引他妇阅之,果有痧筋,放之。用养血和中之剂,治之而愈。

脚气痧
脚气有因乎痧者,此慢痧缠绵腿足,或半年一年,或五年十年。其疾仅在腿足,上身气血流通。脉往往不现,但两尺脉微数有力而已。几遇杂病,切忌升提以防痧。若不知治,痧毒肆行,腿足红肿,痧筋一散,无从可放,所以四肢痧难治。
【治验】
一老年人苦足底燥烈,以为气血衰微所致,不用药治之。阅有痧筋,放四针,毒气散行,腿足遂肿。次日放痧四十余针,其肿渐平。三日又放痧四十余针,足底渐滋润。惟是日当放痧,不服药而愈。
一王姓者,患脚气,腿足俱肿,看有痧筋, 痛不治,缘世人犯此者多,故记之。


耳痛痧
耳孔甚微,肿痛最苦,若兼痧,其势必盛,治惟以痧为先,耳痛亦有验焉。
【治验】
一郑惟和,左耳出脓,肿痛连左太阳及肩胁俱痛,右脉沉微,左关细涩。看痧筋,刺左腿弯十余针,其痛遂减。内用如圣散,稍冷冻饮料之;外用羊粪一粒绵裹塞耳,即愈。
一翁左溪,右耳肿痛,日夜不宁,脉微而紧。放腿弯痧十二针,血流紫黑。用清凉至宝饮减细辛加牛膝、石斛稍冷冻饮料之而痊。

手臂痛痧
手臂有痧攻及脏腑者,为紧痧;不攻脏腑者,为慢痧。慢痧之症,惟刺手臂;紧痧之症,兼服痧剂。
【治验】
一余右臂筋中作痛,阅有痧筋,刺三针,出毒血,臂痛遂愈。
一高松筠,左臂疼痛,医治不应,阅臂上痧筋,刺四针,出毒血,不药而愈。

肿毒夹痧辨
肿毒阳者,为痈;阴者,为疽。往往有夹痧而发,设使不先理痧,单去毒亦不效也。
【治验】
一王姓者,腰肾间白肿如盘,卧不转侧,痛苦万状,将及二月。余按脉弦紧而或伏。曰:“夹痧之毒也。”先放其痧,后理其毒,迨半月出微脓而愈。
一人大腿红肿如瓜,先放痧,而治之愈。
一人左肾囊红肿独大,先放痧,而治之愈。
一人小腹痛极生毒,平肿白色,先放痧而治之愈。
一人右臂生黑疔,先放痧,而治之愈。
一人生右肾疽大如小盘墨黑,其孔数十,不知痛痒,发热不食。阅左腿有痧筋,放之,即身凉进食,四日而痊。
一人生悬痈,兼患双横 。引一善放痧者,于尻尾骨上放六针,腿弯放七针而愈。
一人生鹅掌疯,放痧而愈。
一人大麻疯,手足拳曲,其形真可怜也。阅有痧筋,故记之。

刺蝥瘟痧
时有壮热烦闷,遍身痛如刺蝥所伤,乡俗相传,名为刺蝥瘟焉。以痧治之,可全也。
【治验】
一 林悦溪,犯时疫瘟疾,壮热口渴,胸腹迷闷,以手抚摩之,即如刺蝥伤痛,遍体皆然。放腿弯痧二十余针,毒血成流。用穿山甲、天虫、角刺,加活血顺气之药,稍冷冻饮料之而痊。

地葡瘟痧
时有北疾,村俗相传,名为地葡瘟者,阅之亦有痧也。治在前“遍身肿胀痧”条内,故不更载治验,但恐时人或误,故复记之。

痧变发颐
痧者,凶疾也。痧而发颐毒气上攻,尤凶之甚也。宜急治之,迟则难救。
【治验】
一汪云文,壮热目赤,口渴烦闷,谵语神昏,左脉沉微,右脉歇指,痧也。先服阴阳水一碗,神昏少清,谵语稍定,然后扶起,放痧讫。外用赤豆水捣敷围,内吹冰硼散,付以穿山甲、天虫、角刺、射干、山豆根、土贝母、连翘、乌药、枳壳、川连、牛膝微冷冻饮料之,颐遂出脓些须,四日而愈。

急救逆痘要法
痘有顺、有险、有逆。险者尤可回生,逆者断难疗治,此不易之论也。然余观婴儿出痘,暗犯兼痧,其痘未有不逆。
故兼痧之痘,或难放标;或标而不分,颗不起发;或当起发,分颗而反隐;或发 疹;或变焦黑;或见飞浆;或生血泡;
或肉肿痘不肿;或下体先发,而脸额不起,顶不行浆;或琐屑细密,色泽晦暗;或一片如咽脂色。种种逆症,往往因痧毒恶血壅阻,以致殒命。愚尝先放其痧,随宜用药则毒血一行,壅阻俱散。逆者可转而为顺;难标者即标;难起者即起;
当浆者即浆。无奈世人以痘不可放痧,误事不少。不知逆痘难疗,更无生路,惟兹一法可救。但恐痧助痘毒内攻甚速,迟难挽回。若逆痘始现,有痧即放,治之甚易。凡遇逆痘,急宜鉴诸。
【治验】
一金权可女四岁,十一月间,痘五朝,放标至足,面痘犹细如芥子,隐隐不发,其腰下痘,反有水珠色,真逆痘也。阅左腿弯有痧筋,放一针;手指上痧,放十五针,俱紫黑毒血,面痘立时红活起发。余看痧气已绝,惟用十神解毒汤减大腹皮加天虫、大力子、山楂、青皮一剂,次日,面有行浆之势。惟用养血、托浆,清凉解毒之药五剂,痘即如期灌脓收靥而愈。
一金权可子三岁,十二月间,痘六朝,左腰痘密有 窠形,色如水珠。其面脸痘,紫赤满顶不发,服酒浆桑虫一条,反变两颧一片,如脂脂色。不分颗粒,左额见飞浆一粒,亦逆痘也。余为放指上痧二十余针,痘即分颗红活。余惟用痧痘可兼治之。药一剂治之,次日,痘即行浆。后惟用治痘常药,遂灌脓收靥而痊。
一汪扶摇子八岁,六月间,痘五朝,面上肉肿痘不肿,他医谢事。延余阅腿弯有痧筋,放四针,紫黑毒血成流。用宝花散,兼圆红散微温汤服,次日,痘即起胀。后惟用大补气血药,助灌脓收靥而愈。
一褚隽甫女,十二岁,八月间,痘四朝,遍身紫 ,他医莫治。延余,阅指臂上痧筋,放二十余针。用大黄丸稍冷汤饮之, 退痘起。后惟用清凉解毒之药,即如期灌浆收靥,乃瘳。
一詹福先子,六岁,九月间,痘四朝,大渴舌心有黄黑胎,腰腹大痛,面部痘色焦紫过顶不发。延余,阅有痧筋,放腿弯、指头痧二十余针,痛不止。用细辛大黄丸清茶微冷冻饮料饮之,痛稍减,付必胜汤加川连、石膏一剂,微温饮之,痛止胎退,痘渐起胀。尤大便不通,去川连、石膏,日服此汤,灌脓收靥,便通而愈。

痫症兼痧
痫,痼疾也。患此者,虽不即毙,然往往勿获长寿。治惟疏风消痰清热,或温下之而已。不知亦有痧焉者,宜辨之。
【治验】
一朱建溪婢,犯羊痫疯三年矣。余诊之,六脉紧伏不匀。阅痧筋放之,付以沉香滚痰丸微温汤饮之,遂愈,永不再发。
一盛昭先次子,患猪痫六年,脉伏紧而数,阅痧筋放之,脉遂平。付沉香滚痰丸微温汤饮之,亦不再发。
2017-06-22 16:22 13楼
麻木酸痒痧
麻木酸痒,古人论治宜遵,余不更述。但痧症变幻,时亦有之。
【治验】
一翁尚景,遍身麻木,腿膝酸痒异常,脉微而细,放腿足痧四十余针,指头痧六针,未愈。付圆红散,微温汤服之,用当归、金银花、连翘、秦艽、穿山甲末、僵蚕、角刺、红花二剂,如前服而痊。

头虚足肿痧
世俗相传,有云:男怕头虚,女怕脚肿。谓医治之难疗也。独是头虚之症,世岂无有消风热而得愈者乎。不知肿因风热,乃可治效。若不因风热而因痧者,奚可更用发散升提之味耶?惟是头面虚肿,实因痧毒上攻三阳。先宜放刮,后用清凉引下之剂治之,应无不愈,无令更变出凶险别病也。至若脚肿之疾,妇人犯此不数年而小腿肿,加之大腿亦肿,渐渐入腹,睡即腿足不肿,内发胀闷。若当起坐行动,胸腹乃松,足腿复肿。如此日复一日,更不数年,势必小便不利,大便亦阻,即成真臌。愚按此因湿毒之气,蒸淫于足,伤其血分,变为慢痧。不由鼻吸而入,故吃热汤热物俱无骤害,脉亦有现有不现,及阅痧筋,或在腿,或在足面;或在足两旁。必多刺数次,出毒血为要。如不愈,当内服药饵乎。其气血为主,大忌升发,燥热之品,恐毒气上腾也。若此之痧,有患五六年而毙,有患十余年而毙,有患二十余年而毙。
世鲜识者,受苦甚多,不可不悯,余故特为之着焉。
【治验】
一 茂甫,骤患头面红肿,心胸烦闷,口渴唇焦,六脉俱伏。放巅顶痧及手指、腿弯痧二十余针,不愈。用清凉至宝饮减细辛加石膏、知母、茜草稍冷冻饮料之,三服而痊。
一方士彦,患头面渐肿,眉发尽落,已二年矣。脉洪数而紧盛,放指臂痧及两太阳痧二十余针,腿弯痧四针。服清凉至宝饮减薄荷、细辛加穿山甲、天虫、乌药、续断、桑寄生、红花、归身微温饮之,十服而痊。
一秦馥生内室,素患脚肿及腿,渐升于腹,夜苦心中饱闷,饮食不宁,日间行动足腿复肿,十余年矣。诊脉细数,令其家人,为之数放足面及两旁痧。用川楝子、金银花、木通、泽泻、槟榔、泽兰、青皮、枳壳、乌药、连翘温饮,八服遂愈。
一张书瞻,病后足肿无力,少进饮食,两尺脉伏。阅足面痧及足旁痧、腿弯痧放之。用川楝子、槟榔、金银花、连翘、白茯苓、泽泻、归身、续断、红花、白蒺藜、乌药而痊。

黄胆痧
黄胆之症,亦痼疾也。不用鲜草头方之迅利,则不效。然亦有效有不效者,讵黄胆有必不可治者耶。盖黄胆因内有实热而发,若痧毒所变,亦有然者,务宜先施刮放,后取黄胆方,选择而用,自可得痊。
【治验】
一夏月溪,目睛、爪甲、小便皆黄,四肢上下遍体黄肿,服他医诸方不愈。余诊之,脉微数而紧,若据脉宜补,据症宜清,不可中治。乃阅痧筋,放之渐松。用麦门冬四两、猪板油四两,煎服而痊。
一妇人黄胆,放痧后,用草头方,捣汁,酒冲服二次而痊。

小儿夜啼痧
小儿暮夜,啼哭不止。父母爱之,尝百计抚摩,忧疑无极,曾不得立时安静为憾,不知胸腹疼痛,故尔啼哭。若曰小儿无痧,吾不信也。
【治验】
一朱广函女二岁,时至夜半,忽然啼哭叫跳不住,意其胸腹作痛,将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不药而愈。
一汪洪甫子二岁,夜深啼哭,迨至清晨不歇。延余四子端英往视,其左腿弯有痧筋,放一针,流紫黑毒血。用防风胜金汤,多加麦芽,稍冷冻饮料之,而安。

惊风痰热痧
小儿犯此,惟用疏风豁痰定惊之品,其常也。然竟有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得毋审其病原有未当乎。余尝见此,审其症候稍杂,阅有痧焉即以痧症治之,甚效。
【治验】
一岳瑞升幼子,发热面赤,痰喘不已,两目上视,困重沉沉,他医莫治。延余,脉紧而数。先用圆红散稍冷汤饮之。令其家人刮痧,痧起,未愈。用和脾宣化饮,研细辛大黄丸微冷冻饮料之,遂安。
一高子瞻女一岁,痰嗽身热,手足抽搐,昏迷不醒。端英子往视,虎口脉不现,六脉俱伏。阅腿弯痧,放一针,紫黑毒血流出。用救苦丹清茶稍冷冻饮料之,未愈。又用三香散微冷汤下而痊。

死症痧
询治痧之法、凡人犯死症,亦有可救者乎?曰:有。余且无论百病死症,多有可救之实。惟据伤寒集中有云: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一生。阳症见阴脉死。阴阳毒过六七日不治。两感伤寒者死。汗后不为汗衰,谓之阴阳交者死。不得汗者死。发热,脉疾躁,狂言,不能食,谓之三死。咳逆不止者死。脏躁者死。厥阴,舌卷囊缩者死。脉代者死。少阴,吐利、烦躁、四逆者死。发热至七八日,肤冷而躁,无时暂安,曰脏厥不治。少阳与阳明合,必下利,脉长大而弦,名曰负,负者死。阴阳易病,头重眼花,四肢拘急,小腹绞痛,手足挛痛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伤寒七八日以上,大发热者,难治。溲便遗失者死。循衣摸床,邪热内结,脉弦涩者死。喘而不休者死。柔汗发黄者死。唇吻反青者死。环口黎黑者死。鼻如烟煤者死。直视摇头者死。此等恶症,往往兼痧,以前治验,历历有据。然余所救者甚多,难以悉数。但人犯死症,如落深渊,利在见之早救之急尔。

羊毛瘟痧
此痧言远先生道之甚悉,所以垂救世人多矣。余实未见,不敢妄论。近又闻丹箴袁兄所述,自北方来亲见。此症胸前生羊毛数茎。北人又有用铜钱置病所,以艾火烧钱上,外将瓦罐或竹罐盒之,实时拔出汗水而愈。北人名为打火罐,并能治痧痛是也。抑又闻北方人,用手推背上二筋撮起,掐紧一时许,亦能治痧痛。此二法,余虽未经验,若为之,想亦有益无损,故并志之,以为穷荒僻野,无医疗治者,一生路焉。

痧胀破迷论
痧中禁忌,余虑不知痧,误犯之。尤虑知痧,罔识所忌。譬若昏夜迷途,高低莫辨,从步于岩谷间,鲜不颠仆者矣。盖痧受病,与杂症不同;见端与杂症相类。病家不信,以杂症治之,勿顾痧中禁忌,势必日甚一日,病入膏肓。
即有进言刮放,一试焉无及矣。则受迷于痧胀之始者,此其一。亦有始即知痧,稍用刮放,便谓业既治痧当用别药。幸而不犯痧禁,或可收功。若痧气未绝,一犯所忌,愈服愈危,身命难保,乃曰非因痧胀之故。则受迷于痧胀之终者,此其一。更有患痧不识,用别药不效,因而仅用刮放,不佐以治痧之剂,或仅投一二剂,复投别症之药,致痧患复发,茫然不觉,乃曰治痧无效,不足信也。不知治痧用药,稍或不合,势必痧毒内攻而毙。则始终受迷于痧胀之害者,又其一。更不特如是己也。或痧症有时汗出如油,误服酸敛固表之味;或痧症有时寒热无汗,误服升提温散之方;或痧症有时足冷过膝,误服附子、吴茱、姜、桂之品;或痧症有时上吐下泻,误服香燥涩滞之类;或痧症有时恶寒畏冷,误服姜椒辛辣之物;更有痧症变为脉虚,误用温补之药;痧症变为脉旺,误用冰寒之药。或痧症变为怪脉,虽不皆生然,误认必死,弃而不救。而且痧症尝似气虚,误用参 苓术以补气,尝似血虚,误用熟地、何首乌以补血。而且痧多死症,凶险非常,不复细审病源,以为别症将毙。而且痧症略松,食物太早,因而痧物相裹,结于心胸,难以解散。
而且痧症未绝,痧毒尚仔,骤饮热汤、热酒,遂致痧症复发,凶危莫遏,每有变在顷刻,悔之无及。此等受迷,皆余所目击而心伤者也。若乃有见痧讳言痧,犯痧恶言痧,虽死于痧,勿知为痧之害者,其天下之所限乎,余固不得而强之。
即有摈刮痧、放痧、治痧之方法者,余亦不得而强之也。尝观医林多士,业擅岐黄,深通古籍者,动辄援引《内经》,谆谆不已,竟不知黄帝始制九针之法以疗民病,多刺少药。即如《内经》有云: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又云: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 中(即委中)。
盛经出血,又刺项以下挟脊者,必已。如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 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又如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 中太阳正经出血,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 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经载煌煌,垂训万古,正后人之所当祖习者也。故痧多变,余不能尽述。凡在尔所不信者,试于清夜思之。苟遇斯疾,偶尔心迷,当刺不刺,当药不药,或误入,或误己,彼此不异,谅有同心。慎之!慎之!
⬅ 人体手部穴位图(高清详解) 手掌穴位图解大全 老茶馆 《针灸甲乙经》 晋 皇甫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