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临证指南医案》鉴赏稿

2016-01-12 16:17 12楼



太阳卫分
1 阴疟,头痛,咳呛。
阳旦汤。

2 阳微伏邪,寒多热少,间日一发,治以辛温。
杏仁 桂木 生姜 茯苓 炙草 大枣

3 疟久伤阳,瘅胀腹大,二便不爽,最不易治。先开太阳,令其阳气宣达再商。
五苓散。

4 疟发于秋,名曰伏气。两旬不解,消滞清火而不见效。寒少热多,口渴喜暖,心中懊哝(竖心旁),不能自主。是无形气结,蒌、连、枳、半,只治有形有滞,寒热未能开提,懊哝气结,呕逆气结,况无汗为烦,表里气机不行,显然窒闭。宗仲景栀豉汤,一升一降,以开其结。
栀子 香豉(各三钱)

5 浴后寒热,卫阳损也,用建中汤。
人参 归身 桂枝木 蜜姜 黄芪 炙草 白芍 大枣

6 阳气发泄,寒热脉大。
蜀漆 龙骨 人参 桂木 牡蛎 生芍

7 疟两旬不解,寒多热少,是为牝疟,进牡蛎散。
牡蛎 龙骨 肉桂 白芍 云母 蜀漆 炙草 大枣

8 牝疟寒多,内热心悸。
阳旦汤,加生牡蛎、花粉。

9 劳疟不止,肢肿寒多。
阳旦汤,加牡蛎、云母石。

10 阴疟三年不愈,下虚遗泄。
蜀漆 牡蛎 炙黄芪 桂枝 龙骨 炙甘草

11 间日寒战,发热渴饮,此为疟。饮水结聚,而心中痛胀,乃病上加病。不敢用涌吐之药,暂与开肺气壅遏一方。
生石膏 大杏仁 生甘草 蜜水炒麻黄

12 三阴疟,是阴分伏邪。汗之、清之不解,但与腻滞补药,邪无出路,遂致吐衄,寒自背起,督脉应乎太阳。
川桂枝 熟半夏 炒白芍 炒黑蜀漆 生牡蛎

13 面赤口渴,脉大而空,劳倦夹虚,不可纯作时感症治。
桂枝木 炙甘草 泡淡黄芩 生白芍 南枣肉 生姜

14 伏邪三疟。
桂枝 块苓 厚朴 煨姜 花粉 橘白


少阳
1 邪伏少阳为疟,头胀,口苦,渴饮。
小柴胡汤去参。

2 左脉弦,疟来头胀。
小柴胡汤去参。

3 脉弦口渴,少阳寒热乘胃劫津,可与小柴胡汤和正以解邪。
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白芍。

4 脉右软左弦,寒热渐早,口渴喜热饮,此胃津日损,木火尚炽,生津养胃以扶正,辛酸两和木火之郁热。
柴胡 人参 麦冬 橘红 黄芩 知母 白芍 乌梅
又:生鳖甲 知母 乌梅 炒桃仁 丹皮 草果 白芍
又:人参 知母 金石斛 川连 乌梅 茯苓

5 间日疟脉弦,烦渴无汗,头微痛,往来寒热欲呕,可与小柴胡汤。
柴胡 人参 生姜 黄芩 半夏

6 疟病,《内经》谓小邪之中,虽云十二经之疟,总不离乎少阳。少阳肝脏相附,疟久盘踞,未免凝痰积血,即成病根矣。虚者补正为先,补正不应,法当破血。
柴胡 草果 炒桃仁 青蒿 半夏 归尾 桂枝 炒黑蜀漆

7 三疟,色黄,脉弦偏右。
草果仁 生姜 知母 乌梅


阳明气分
1 疟来即三日一发,头痛,咳嗽,渴饮,从手太阴治。
桂枝白虎汤。

2 热邪入肺为温疟。
桂枝白虎汤。

3 但热无寒,咳嗽渐呕,周身疼楚,此为温疟,伏邪日久,发由肺经,宗仲景桂枝白虎汤,二剂当已。
桂枝白虎汤加麦冬。

4 瘅疟邪在肺,口渴,骨节烦疼。
桂枝白虎汤。

5 津伤复疟,寒热烦渴。
桂枝白虎汤加花粉。

6 江(宝林寺前,二十五岁) 瘅疟,邪在肺,口渴,骨节烦疼,用桂枝白虎汤。

7 春季失血,是冬藏未固,阴虚本病无疑。小愈以来,夏至一阴未能来复,血症再来,原属虚病。今诊得右脉急数倍左,面油亮,汗淋涕浊,舌干白苔,烦渴欲饮,交午、未蒸蒸发热,头胀,周身掣痛,喘促嗽频,夜深热缓,始得少寐,若论虚损,不应有此见证。考《金匮》云∶阴气先伤,阳气独胜,令人热胜烦冤,病名瘅疟。要知异气触自口鼻,由肺系循募原,直行中道,布于营卫,循环相遇,邪正相并,则发热矣。津液被劫,日就消烁,火热刑金,咳喘为甚,此与本病虚损划然两途。仲景定例,先理客邪新病,恐补则助邪害正耳。是以右脉之诊为凭,议当辛甘之剂,驱其暑湿之邪,必使热减,议调本病,勿得畏虚,养邪贻害,至嘱。
桂枝 知母 麦冬 石膏 甘草 粳米
前法大清气分,兼通营卫,石膏佐以桂枝,清肺为多,其余皆滋清胃热,仍有生津之意。今诊两手相等小数,交未末热势较昨似轻。右脉不甚急搏,而心热烦闷作渴之象如昔。验舌苔干白,舌边过赤,阴虚之体,其热邪乘虚入三焦,皆有诸矣。况冬病风寒,必究六经;夏暑温热,须推三焦。河间创于《宣明论》中,非吾臆说也。凡热清片刻,议进甘露饮子一剂,服至五日再议。
滑石 生石膏 寒水石 桂枝 白芍 麦冬 鲜生地 阿胶 人参 炙草 火麻仁
先用清水二盏,空煎至一半,入药煎四五十沸,澄清冷服。
按:《临症指南医案.暑》第45案亦提出: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吴鞠通抑受此启发而畅三焦乎?

8 外寒势缓,热渴势甚,此少阳木火迫劫胃汁,脘中津衰。热蒸痰饮,倘饮水过多,中焦不运,恐为水结。仿白虎之意,不泥其方,以示勿太过耳。
鲜竹叶 飞滑石 乌梅肉 麦门冬 知母 生白芍

9 胃为肝阳之扰,冲气如呃,热时烦躁不眠,纯属里证,法当酸苦泄热,俾阳明凝和。
知母 淡黄芩 生鳖甲 卷心竹叶 丹皮 生白芍 乌梅肉

10 胃虚热气上行,故觉气塞,当养胃阴生津,使阳和则邪清。积劳有年之体,甘寒为宜。
人参 竹叶 知母 粳米 麦冬 石膏 生甘草
又:鳖甲煎丸,早服七粒,午时七粒,暮时七粒,白滚汤送下。
又:生牡蛎 桂枝木 人参 花粉 生白芍 乌梅肉
2016-01-12 16:23 13楼
癍痧疹瘰


1 久利盗汗,恶心形凛,肌发红点如瘾,虚中夹邪耳。
谷芽 木瓜 半夏曲 茯苓 广皮 荷叶蒂

2 痧后咳呛,便溏,目痛。
黄芩泻白散。

3 热蕴三焦,烦渴不寐,遍体赤斑,两脉搏数。
犀角尖 生地 连翘 金银花 羚羊角 元参 花粉 菖蒲根

4 营虚斑伏不透,咽痛呕恶,议《金匮》升麻鳖甲汤。
升麻(一钱) 归身(二钱) 川椒(三分) 鳖甲(四钱) 赤芍(一钱)

5 痧不外透,火郁于肺,肺胀则喘。口渴频烦,热邪在上,况发厥如惊,尤属热象。辛寒解利郁热,从《内经》夏至后为病暑治。
连翘 杏仁 黄芩 山栀 芦根 牛蒡 石膏 紫菀 木通

6 病在暴冷而发,肌表头面不透,是外蕴为寒,内伏为热。肺病主卫,卫为气分,两解为是。
麻黄 牛蒡 射干 桔梗 石膏 杏仁 生草 枳壳汁

7 暴冷外加,伏热更炽,邪郁则气血壅遏,痧疹不肯外达。痰气交阻,神昏喘促,渐入心包,有内闭外脱之象。
连翘 射干 滑石 银花 菖蒲 通草
又:牛黄丸。

8 温疹乃口鼻吸入秽浊之气,乃无形之邪,上窍阻塞,呛物不下。医不知有形无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药直入肠胃,与咽中毫不相干。
牛蒡子 银花 马勃 连翘 射干 芦根

9 沈(北城下,三十六岁) 温疹皆病气鼻口吸受,其秽邪是天地乖戾不正之气,无形之物,上窍阻塞,呛物不下,医不知无形有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药直入肠胃,与咽中不相干涉。
连翘心(一钱) 射干(三分) 鲜芦(一两) 马勃(七分) 牛蒡子(钱半) 银花(一钱)

10 屈(二十二岁) 长夏患痧胀,两三月渐渐腹大,入夜腹痛。凡痧是臭污秽气,留聚入络,变出肿胀。议以秽药宣通。
阿魏丸。

11 北城下(三十六) 温疹是一股乖戾不正无形之气,从口鼻吸受,上窍阻塞,呛物,不得下咽。医不辨有形无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药直人肠胃,与咽中不相干涉。
连翘心 马勃 牛蒡子 银花 鲜芦根

12 痧是肺胃气分邪火,内迫津液,上焦受损,元未全复,更为夏热内蒸其血。不必为阴虚治,秋末入冬,用清燥意。
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水梨肉
2016-01-12 16:24 14楼
其它外感医案


其他热病
1 身热二载,咳嗽咽干。
玉女煎去牛膝。

2 热伤胃阴,知饥妨食,头胀牙宣。
竹叶石膏汤去参、夏,加知母。

3 左脉弦,瘅热,知饥,色黄。
青蒿 知母 丹皮 白芍 银柴胡 鳖甲

4 午后背凛头晕,余邪未尽。
钩藤 金石斛 茯苓 桑叶 广皮白 半曲

5 劳伤伏邪,发热身痛。
当归 炙草 广皮 青蒿 白芍 茯苓 半曲 黄芩

6 阴亏气热。
生地 粉丹皮 白芍药 泽兰 穞豆皮 柏子仁

7 舌黄,渴饮,身热。
桑叶 竹茹 橘白 黑栀 枳实 半夏

8 伏邪发热。
杏仁 橘红 桑白皮 连翘 桔梗 川通草

9 伏邪发热。
苏梗 橘红 杏仁 厚朴 花粉 连翘

10 伏邪发热头痛。
淡豉 杏仁 枳壳 桔梗 橘红 连翘

11 伏邪发热,舌白。
桑皮 杏仁 通草 浙苓 米仁 芦根

12 张(舡上,三十三岁) 烈日追呼,气伤热迫,保胃阴以养肺,益肾阴以固本。
生白扁豆 白玉竹 北沙参 甘草 麦冬肉 桑叶

13 李(四十岁) 臭秽不正之气入自口鼻,着于募原,不饥呕逆,中焦病也。宣通浊痹为正,发散清寒为忌。
草果 槟榔 藿梗 厚朴 杏仁 白蔻 半夏 姜汁

14 姚(二一) 述四月患蛾喉痹,必系温热犯上,温不尽解,留邪化热,肺津劫烁,喉燥痒呛,防有气损热炽,失血之累。甘寒润剂,不致伤胃。
绿豆壳 麦冬 生甘草 连翘 南花粉 金银花 蔗浆半杯。
又:浮热上炎,精走泄于下,致阴液阳津不肯上供。望色萎瘦,纳食不旺,摄阴恐妨胃口,况初夏曾患喉症,大暑热泄,阴难生复。先议水陆二仙丹,摄固精关。
人参 秋石 芡实 金樱子
膏丸。

15 舒 口鼻触入臭秽浊气,蒙闭心包,遂心胸痛呕瘀血,且欲昏闭,即方书中恶之症。苏合香丸能辟秽恶之邪。若误认阴症,擅投桂附,则抱薪救火矣。
苏合香丸二丸。

16 前用生津养阴,已得咳停热退,可以渐入佳境不虞。发热较甚,三昼夜不减,口渴不饥,盖体弱肌疏,邪易侵袭,郁遏不宣,蒸燎如焚,质系金虚火旺。今遇炎威酷烈,相火内煽,暑热外侵,交相烁液,必致煎熬枯涸。欲进苦寒,奈虚火不堪直折,且虑徒伤胃气。议用海藏神术法,上解三阳,下安太阴。
白术 梨汁 防风 麦冬 甘草

17 质瘦脉弱,交夏天暖,真气发泄,心热口渴,头痛胁疼,食下如噎,右耳气闭少聪,语言过多,齿戛寒噤,或巅胀面浮。皆津液因热而伤,致令浮阳动搏。议用甘凉生津和阳法。
北沙参 天冬 麦冬 麻仁 杏仁 桑叶 蜜水炒橘红
川石斛煮汁泛丸。

18 寒热虽减,脘中犹然不爽,非是食滞,乃气结所致,尚宜开上中之痹。
川连 干姜 淡芩 炒半夏 杏仁 白蔻 枳壳 桔梗

19 凡热甚而厥,其邪必在阴分,古称热深厥深。病中遗泄,阴伤邪陷,发表攻里,断难施用,和正托邪,是为稳法。
草果 黄芩 知母 人参 炒半夏
五更时服。

20 病热,汗出复热而不少为身凉,此非疹疟,狂言失志。经所谓:阴阳交即是病也。交者,液交于外,阳陷于内耳,此属棘手症。
人参 生地 天冬
2016-01-12 16:29 15楼
本帖最后由 中医心 于 2016-1-12 16:30 编辑

卷二(282案)

咳 嗽


风咳
1 复受风邪,嗽反甚,头反胀,暂以轻药肃其上焦。
经霜桑叶 南沙参 生甘草 葳蕤 大川贝母
白元米四合泡汤代水。

2 风邪作咳。
杏仁 南沙参 花粉 桑叶 川贝母 橘红


寒咳
1 脉涩,咳嗽,背凛。
茯苓桂枝汤去芍加米仁。

2 阳微失护,客邪触饮,咳嗽呕逆,形寒身痛。
杏仁 茯苓 生姜 桂枝 炙草 大枣

3 脉小,咳嗽,背冷。
杏仁桂枝汤去芍加米仁。


暑邪咳嗽
1 暑风作咳。
杏仁 芦根 通草 桑皮 象贝 米仁

2 暑风作咳。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薏苡仁 橘红 芦根

3 暑伤气,作之咳。
杏仁 天花粉片 桑皮 芦根 西瓜翠衣 川贝


痰饮咳嗽
1 风侵于肺络,咳嗽不己,渐成劳嗽。
白旋覆花 杜苏子 扁杏仁 瓜蒌仁霜 广橘红 海浮石

2 咳嗽痰多,交雨水节,血复溢。
旋覆花 扁杏仁 米仁 蒌仁霜 冬瓜子 浙苓

3 风邪作咳。
旋覆 苏子 川贝母 杏仁 橘红 蒌仁霜

4 痰饮咳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昔徽宗宠妃病此,治用真蚌粉,新瓦上炒红,人青黛少许,用淡齑水,滴麻油数滴,调服二钱。

5 嗽逆不得卧,短气脉涩。
杏仁 粗桂枝 半夏 生白芍 茯苓 淡干姜 炙草 五味子

6 水液上泛,形浮嗽逆,无如不独阳微,阴亦为之亏矣。用药之难以图功在斯。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7 形浮,嗽逆痰血,宜降肺胃。
旋覆花 苏子 半夏 枇杷叶 米仁 茯苓

8 湿饮内阻,焉得不咳!
杏仁 大半夏 粗桂枝 米仁 块茯苓 木防己

9 饮邪咳嗽。
半夏 橘红 旋覆花 茯苓 米仁 枇杷叶

10 有年阳衰饮干,咳嗽形凛。
杏仁桂枝汤去芍加茯苓。

11 久嗽气逆。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2 饮邪作咳。
杏仁 桂枝 生姜 茯苓 炙草 米仁

13 饮邪作咳。
苦杏仁 茯苓 白芥子 旋覆花 米仁 橘皮红

14 邪郁于肺,咳嗽痰稠。
桑白皮 杏仁 橘红 川贝母 花粉 桔梗

15 饮邪作咳。
茯苓 杏仁 炙甘草 桂枝 米仁 老生姜
2016-01-12 16:32 16楼
热咳
1 温邪侵于肺卫,作之咳嗽。
杏仁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黄芩 南沙参

2 温邪作咳。
玉竹 南沙参 生草 桑叶 川贝母 花粉

3 左脉弦,咳嗽,阳气偏亢,温邪侵之,宜用甘药。
北梨肉 白花粉 青蒿 白沙参 霍石斛 川贝

4 温邪郁于肺卫,咳嗽音嘶。
射干 花粉 生草 桔梗 玄参 象贝

5 脉细涩,咳嗽三月不愈,温邪伏于肺卫使然,渐延阴损劳怯。
玉竹 桑叶 花粉 川贝 南参 梨肉

6 温邪作咳形寒,曾失血,宜用轻药。
杏仁 桑叶 川贝 桔梗 橘红

7 阴虚温侵作咳,痰血。
玉竹 南沙参 白花粉 川贝 霍石斛 生甘草

8 温邪上郁,咳嗽音哑。
薄荷 射干 连翘 桔梗 杏仁 象贝

9 脉弦数,咳嗽,头胀。
青蒿 南沙参 苦参 川贝 白花粉 橘红

10 肺热,咳嗽痰血,宜禁火逼。
玉竹 竹茹 白扁豆皮 柿霜 川贝 霍山石斛

11 伏热作咳。
桑叶 川贝母 杏仁 南参 天花粉 梨汁

12 温邪作咳。
玉竹 南沙参 竹茹 桑叶 川贝母 杏仁

13 温邪郁于肺卫,咳嗽音嘶,脉微。
泻白散。

14 温邪咳嗽。
薄荷 连翘 黑栀 花粉 桔梗 生草

15 温邪作咳,脉弦数,恐咳伤阳络失血。
桑叶 杏仁 花粉 川贝 生草 南参

16 阴弱,风温作咳,痰血。
玉竹 花粉 白沙参 茯神 川贝 甘蔗汁

17 嗽减,自汗口干。
玉竹 茯苓 南参 骨皮
白糯米泡汤代水。

18 温邪咳嗽,头胀鼻塞。
薄荷 象贝 桑白皮 桔梗 杏仁 生甘草

19 温邪作咳。
桑叶 川贝母 南沙参 杏仁 南花粉 大甘草

20 湿阻化热,咳嗽渴饮。
芦根 白通草 浙苓 杏仁 桑白皮 米仁
2016-01-13 10:58 17楼
虚咳
1 嗽而脉数,脏阴亏矣,金水同治。第参之色脉,恐延损怯。
熟地 甜北参 麦冬 茯神 川石斛 天冬

2 脉数而软,嗽逆暮甚。
贞元饮加茯神、葳蕤。

3 咳嗽,梦泄,内热,金水同治。
熟地 川石斛 扁豆 茯神 北沙参 麦冬

4 久嗽用肺药不应,脉数,金水同治。
熟地 生地 北沙参 天冬 麦冬

5 脉弦劲,咳嗽,宜摄脏阴。
北沙参 阿胶 熟地 天门冬 麦冬 茯神

6 嗽久,形凛,心悸。
贞元饮。

7 咳嗽失血,脉涩,下焦不纳,春深气泄使然。
生地黄 白茯神 穞豆皮 真阿胶 天冬肉 鲜藕汁

8 嗽久不已,病不在肺,而在少阴矣,且左脉弦数,法宜摄阴。
熟地 鲜莲肉 茯神 川斛 左牡蛎 天冬

9 热止嗽盛。
熟地 茯神 北沙参 川斛 麦冬 鲜芡实

10 久嗽,失血。
熟地 扁豆 甜北沙参 川斛 茯神 炒松麦冬

11 营阴枯槁,气燥作咳。
熟地 天冬 穞豆皮 阿胶 茯神 鸡子黄

12 左脉弦,阴亏阳浮不潜,咳嗽,盗汗。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川斛 牡蛎

13 脉数,阴液内耗,气燥化热,舌红苔黑,咳嗽渴饮。
生地 麦冬 甘蔗汁 阿胶 知母 霍石斛

14 脉弦涩,嗽逆。此阴亏气浮使然,非客邪可散,先以胃药。
北沙参 霍斛 扁豆 麦冬 茯神

15 曹(二十一岁) 声出于肺,全赖元海之气旺,俾阳中之阴承载于上,而声音自扬。据吃柿饼遂呕,考其性甘寒而清肺热,欠嗽气散不受,参、芪甘温,亦有见效者。若五旬男子,下元日亏,金水同出一源,形色黄萎少泽,全是下虚上实,所幸纳谷,不致骤凶,经年累月,焉有速功。
阿胶 天冬 黑豆皮 鸡子黄 大生地
二十剂后服六味加五味、川斛。
2016-01-13 10:59 18楼
久嗽劳嗽
1 咳嗽,音嘶,痰多。
熟地 牡蛎 丹皮 山药 茯苓 川斛 泽泻 牛膝

2 久嗽腰痛,行动气逆,脉细失血。
熟地 山药 麦冬 川斛 茯神 北参

3 久嗽音嘶,失血。
糯稻根须 元参 鸡子白 金钗石斛 川贝 南沙参

4 久嗽食减。
北沙参 麦冬 扁豆 茯神 霍斛

5 久嗽,左脉弦。
生地 川贝母 麦门冬 霍斛 南沙参 真阿胶

6 劳嗽音哑,咽痛,胃强能纳,庶几带病撑持。
熟地 茯神 元稻根须 天冬 麦冬 川金石斛

7 左脉弦数,内热,咳嗽,痰血,脏阴暗耗,阳动不潜使然。
熟地 川斛 天冬 阿胶 茯神 麦冬

8 左脉弦数,嗽逆,气急,盗汗。
河车 龟板 川斛 芡实 天冬 茯神 熟地 牡蛎 五味 阿胶 山药 湘莲

9 久嗽痰浓,胃中伏湿耳。但形神憔悴,脉微,最不易治。
生白扁豆 真川贝 燕窝 霍山石斛 白茯神 米仁

10 久嗽音哑,咽痛。脏阴损矣,恐不易复。
熟地 元参 霍山石斛 人中白 天冬 糯稻根须

11 咳嗽,盗汗,鼻衄,脉数,阴亏气浮使然,葆真为要,否则延怯。
熟地 石斛 白扁豆 茯神 北参 麦门冬

12 朱(靖江,二十五岁) 自春季失血,血止痰嗽,左脉细数,是阴虚劳嗽。幸胃纳不减,可填补真阴。肺药理嗽,必伤胃气,但精血药不能生长,加慎保养,冀交春不致血来,屡发则难治矣。
熟地 萸肉 云茯苓 山药 天冬 五味 麦冬 阿胶 龟板 黄柏

13 吴(关上) 气泄,用阳药固气,庸医治嗽滋阴,引入劳病一途。
黄芪建中加人参。

14 沈(湖州,二十九岁) 病伤不复元,壮失保养,延为劳嗽,胃气颇好,可与填精固下。
都气法去丹、泽,加水陆二仙、胡桃肉。

15 何(王家巷,二十七岁) 色夺脉促,寒露霜降嗽甚,风冷形肌凛凛,卫阳空疏气泄,群医不识,是为瞽医。
小建中汤。
2016-01-13 11:00 19楼
卷三(47案)

不 寐


1 用泻白散颇效,但不能寐,舌心辣痛,阴亦亏矣。
生地 川贝 元参 麦冬 茯神 灯心

2 嗽减不寐,心中热。
温胆汤。

3 脉弦涩,心营暗耗,心阳不宁,寤多寐少,心悸怵惕,静养为主。
淮小麦 柏子仁 丹参 酸枣仁 建莲子

4 阴亏阳浮不潜,暮热不寐。
生地 柏仁 左牡蛎 阿胶 茯苓 料豆壳

5 暑侵少寐,心阳不宁耳。
辰砂拌麦冬 酸枣仁 灯心 细根小生地 鲜莲肉 茯神

6 阳浮不潜,寤多寐少,神烦汗泄。
生地 茯苓 天冬 川斛 牡蛎 柏仁

7 食减,少寐。
谷芽 枣仁 半曲 茯苓 建莲 橘红

8 情志怫郁,心阳与肾真不交,少寐,阳痿。体质多湿,柔腻之品不合,宜用王荆公妙香法。
人参 茯苓 龙骨 茯神 炙甘草 湘莲 远志 辰砂 广木香 益智仁

9 蔡(南濠,四十三岁) 操持太过,肝肾浮阳上冒,寤不成寐。
《金匮》酸枣仁汤。

10 徽州(四十三) 操持太过,肝肾浮阳上升乘胃,寤不成寐。
《金匮》酸枣仁汤。
2016-01-13 11:01 20楼
卷四(459案)


脾 胃

25 交夏形瘦食减,气怯欲寐,世俗谓之疰夏。后天脾胃不和,热伤气也。
人参 白术 炒楂 砂仁 桔梗 茯苓 广皮 神曲 川连 米仁

26 深秋曾诊,拟议此病为暑湿食瓜,辛甘寒分利,奈何脾阳又受辛寒之累,致浊阴聚形,频遭食复,阳属受戕。凡身中脾阳宜动,动则运;肾阳宜藏,藏则固,斯为命根。《局方》大建脾丸、仲淳资生丸,多以补虚通滞,芳香合用,取其气通浊泄,人参辅正之力得矣。
人参 陈皮 厚朴 益智仁 茯苓 木香

27 王(淮安,二十九岁) 平昔好饮,脾气已伤。醉后便溏不实,夫酒性湿而动血,聚湿必伤脾胃之阳。三年失血,食大减少,恶酒如仇,全是脾胃受困。世俗医者见血见嗽,以滋降清肺治法,滋必滞腻,理嗽清寒,此中阳久困不苏,坠入劳损矣。
异功散。

28 高(江宁,二十一岁) 食已少顷,酸水涌呕,但饥时不食,仍不安适。久病致胃虚,阳不运行,浊阴乃聚。春季以开导气分,辛温不效,思虚中挟滞,泄浊温通,必佐养正。苟不明避忌,食物焉能取效。
川连 吴萸 茯苓 淡熟川附 淡干姜 熟半夏 人参

29 陈(东仓,三十三岁) 脉小缓涩,自胃脘胀至少腹,大便已溏,泄肝苦辛,小效不愈,少壮形色已衰,法当理阳宣通,虑其肿浮腹大。
人参 木瓜 广皮 炮姜 益智 茯苓

30 李 积劳伤阳,腹膨仍软,脉弦,无胃气,形衰废食,理中宫阳气之转旋,望其进食,延久无能却病矣。
人参 淡附子 谷芽 茯苓 益智 广皮

31 张(官宰弄,三十一岁) 酒客多湿,肠胃中如淖泥,阳气陷,血下注,昔王损庵以刚药劫胃水湿。
理中汤加木瓜。

32 王(三十二岁) 湿去八九,前议运脾安肾,治本既乏人参,双补未合,况屡见黄色,仍以脾胃之法。
生于术 生杜仲 泽泻 茯苓 米仁 川斛
水泛丸。

33 郭(谈家巷) 凡滋味食下不化,嗳出不变气味。盖在地所产梁肉,成形者皆阴类。宜食飞翔之物,以质轻无油膘浊凝。医用妙香,谓香能醒脾,不致燥烈伤肾。
人参 茯苓 茯神 石菖蒲 檀香末 生益智

34 齐(四十八岁) 四五月暴暖,雨湿泄泻,是劳烦气弱,易受时令之气。今见症脾胃不和,乃长夏热泄元气,胃津伤,口必不辨五味。
人参 砂仁 桔梗 米仁 乌梅 白蔻仁 橘红 谷芽

35 宋(五十岁) 《内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变。不饥口苦,脾阳不得旋转运行胃津,脉络久已呆钝,乃劳伤气分,暑邪虚实药中,议缩脾饮。
人参 广皮 乌梅肉 煨姜 益智仁 茯苓
⬅ 《续临证指南医案》话题调查,欢迎参加! 老茶馆 《中医大辞典》(第2版)七损八益条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