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速成

2015-12-29 08:57 12楼
仁心妙手 说:
有志者,事竞成!赞一个!

客气,客气!

曾经有人可以速成。这样也好激励一下后人!
2015-12-29 09:44 13楼
本帖最后由 打狗棍法1 于 2015-12-29 09:55 编辑

说伤寒感冒:

现在的西医中医许多人感冒都不会治疗,七天自愈;西医更“牛”,逐渐引寒入中、下焦,一直到紫癜、肾炎、肾衰、白血病等,病源不竭,财源滚滚,苦了百姓。故说中寒感冒,看寒气如何侵入人体。
医生三天治不好感冒就是瞎蒙。

寒气侵入人体,通过两条渠道:呼吸道与皮毛接触。呼吸由口腔、喉管、直中肺表;皮毛由毛孔,肺主皮毛,寒气通过毛孔、肺的输布系统反向通过物理传导、经络系统立刻到达肺表。肺失肃布,津液体表减少,面孔皮肤干燥、唇变色、舌诊、面诊、脉诊等具有证体现,神萎。

人体中寒后,表面毛孔由于热涨冷缩(或人体其他原因?)立即收缩毛孔,外隔绝寒气继续进入;内隔断气血即营卫外达皮毛外部。接着人体在体表集聚热量驱赶外寒。微汗、脉浮,此时多喝热水助体驱寒、热寒中和,正是时机,与桂枝汤同效(扶阳)。

脉证见左手寸肤凉,浮,关木郁滞(正常关脉一跳而升至寸,中寒初期关木脉三跳方升至寸;久病倍郁)

人体中寒后的初期特征,表证见咳嗽、流清鼻涕、怕冷;这仅是一半的病症。

人体中寒后的深层症状大多数不明白,寒属阴,中寒首先是阴势增,正如冬季木郁与生机顿挫,人体阳即木火,由戊土脾统。简单地说即肝气郁滞、生化能量减弱---人体之五脏生化速度受到减速,气机阻滞而不通畅。真正的国医大师治疗感冒既是在这样的本质阶段舒肝健脾治疗感冒。实际是通达了人体之先后天奥秘。脉证木郁既是佐证与根据。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接着就是倪海厦大师阐述的过程了:

倪海厦大师总结:外感侵入路线: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辩证论治表:

病位 症状 治疗

太阳(中风) 微汗 , 项强 , 头痛 , 发烧 桂枝汤(五味药 )

太阳(伤寒) 全身 悪寒 , 怕冷 , 全身没有汗 , 高热 , 身痛 , 麻黄汤剂 (四味药 )

骨节像鞭打一様, 很痛

太阳(温病) 在流汗的状态下所得的感冒,喉咙痛 葛根汤 (复方 ,七味药 )

阳明(胃、大肠) 阳明无寒症 , 全部是热症 , 而且会饿 ,

老吃不饱 , 肚子饿的不得了 , 不放一点东

西在胃里面 , 马上手抖 , 全身冒冷汗 , 全身热 ,

且便秘 , 大便排不出来 ,小便黄

阳明(经热)就用白虎汤(发热 , 无便秘 )

阳明(腑热-胃实) ​

胃的下方有屯积东西的时候 , 便秘 , 肚子痛 , 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 , 早上吃进的烧饼油条 , 到了傍晚吐出来还是烧饼油条 , 就代表 说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小便黄

大黄甘草汤(两味)

阳明(腑热-十二指肠实)

便秘 , 恶心 , 排气很多 , 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小便黄

调味承气汤

阳明(腑热-小肠实)

小便黄;因为堵在小肠 , 大肠里面没有东西 , 所以不断的放屁 , 只有放屁 , 没有大便出来 , 就用小承气把小肠清干净

小承气汤

阳明(腑热-大肠实)

堵在大肠里面 , 此时会连屁都不放出一个 , 因为大肠里面都是大便

大承气汤

少阳(胆、三焦)

忽冷忽热 , 两个太阳穴会间有疼痛 , 间有恶心呕吐

小柴胡汤(大便正常)大柴胡汤(便秘)

太阴(脾,肺)

身体很重 , 因为身上带有很多水 . 所以肚子胀 , 四肢胀 , 胃口不好



少阴(心,肾)

少阴(心):晚上失眠 , 睡不好 . 大小便不正常 , 有时下痢 , 有时便秘 . 胸闷 , 胸痛 , 手麻 , 四肢麻少阴(肾):嗜眠 , 睡觉睡了八小时 , 十小时还睡不饱 , 还想睡 , 有时开车开着就睡着了



厥阴(肝、心包)

坐不得卧 , 晚上无法睡觉

-----

感冒治疗实际至少在三个层次同时治疗:

1. 气机-脏气生化功能之恢复正常而不郁滞。扶脏器正常生化,产生足够的气血能量(包含热能),去抵御与驱除体表寒气。
2. 经络-六经辨证,驱除寒气,传统医术中的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等具体运用。
3. 物理结构肌体-整体的热量清除侵入的寒气,或寒热中和,或消除寒气,消除初级有形物质---痰等。
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等经方的四维药式表明,实际上经方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治疗的。
2015-12-30 09:23 14楼
本帖最后由 打狗棍法1 于 2015-12-31 07:51 编辑

汇说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1. 《伤寒论》桂枝汤

[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中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中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中中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 辅行诀

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按:《伤寒论》桂枝汤。”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随服之。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3. 应用用黄元御土属四象、一气周流分析桂枝汤之四维药式:

桂枝汤四维药式:

桂枝芍药生姜 甘草 大枣

木 戊土 土 己土


4. 倪海厦大师说桂枝汤(医理、药理、病机原理、脏腑物理功能等清清楚楚)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这个汤方是古代圣贤历代相传的经方,张仲景将它归经到治来使用。读伤寒金匮的时候,会遇到三种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什么时候用汤丸剂?汤者『荡』也,就是说扫荡的力量很强,取它的迅捷之性。当我们要涤荡五邪的时候,通关活络的时候、阴阳不平衡的时候,这些情况都用汤剂。怎么知道阴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精神很好,就是阴阳不平衡;或者是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也是例如十个人吃虾子,结果九个人没事,一虾子,九个人都拉肚子,一个人没事,那就是虾子有问题,或者是那一个人做了什么事。侦探一样要有common sense。还有,病情沉重的时候、病人有痿症、肌肉枯槁的时候、皮肤枯的时候、要增益气血的时候,都用汤剂。 例如桂枝汤,如果做成桂枝丸,结果桂枝丸吃下去等很久才会发汗,桂枝汤一汗,不一样的效果。煮汤也有技巧,大火煮取其“气”,小火煮取其“质”,发表的药汤要用大火煮,所有发表的药方都用大火煮。攻里的药、温里的药用小火煮,取其散剂用在久病、或病在四肢,像是风湿的痹症、或者表里游走的病,都可以用最主要的可以逐破积聚,或者不进饮食的人,胃口不好的情况。

但力量专一,可以集中于一处病灶,所以如果病邪扩散全身的时候,就要用法。例如要打虫的时候,用到乌梅丸,集中攻击一个定点,引诱虫来吃,如果做成乌梅汤用醋泡过两天,乌梅汤又酸又辣又苦,怎么喝?勉强喝下去结果虫没吃到,只有你吃只有觉得很爽。以后会慢慢介绍方剂的运用,有很多技巧在里面。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代表病在表,脉浮在表面上就是热自发,代表身体出来和病毒相抗,阴弱者汗自出,,身体的固表能力不够,就不能保持身体的津液,而一直往外散,流出来的就是汗面的水出来的,血因为有水,可以很容易的在身体里面跑,来供应身体里面的能量,表不候水散出去了,相对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病人就感觉到啬啬恶寒,一阵一阵的散的时候,胃、小肠、大肠的黏液都会跟着出去,红枣表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火生枣煮出来的汤液黏黏的,所以喝之后,等于是肠胃的津液,举凡在肠胃的津液快干赶快用红枣补足。

为什么用「甘草」?「本草」里面写甘草解百毒,但解释不清伤寒可能已经一段时间了,在感冒的这段时候里,胃口一定不好,因为本身的能量邪,能量减少了,肠胃的蠕动就减缓,有很多食物就会坏死在里面,而甘草可以解百物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坏的分解掉。为什么用「生姜」?因为肠胃蠕动的能源都跑生姜下去马上刺激肠胃所以生姜有发阳的功能肠胃枣、甘草、生姜下去,跟感冒没有关系,只是固本。 桂枝这药可以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桂枝一下去的时候,就是心脏的动能会加速,血一加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全部出去了,把滤过性病毒赶不能光让动脉加速流动,还要让静脉加速回来,所以为什么用「白芍」,在「神农本说:白芍轻用的时候,可以补血,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破血,就是破瘀。所以张仲有腹痛,肚子痛,妇人的肚子痛,通通用白芍,芍药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化瘀,所以芍面走,可以让静脉的血加速流回心脏。

「桂枝」、「白芍」这两味让血液循环出去,很快的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但是加速产生的后遗症是排出汗来,为了失掉,后面又加了三味药同时补足它,并可以同时把肠子中已经坏死的食物分解掉。因为人身上的动脉和静脉是等长的,所以桂枝白芍用等量,胖子用五钱,桂枝白用五钱,瘦子用三钱,小孩子可以开半钱。如果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阴阳。生姜开两片,不用开三片会太辣了,桂枝已经很辣了,不过辣些也无所谓,辣一蠕动加强起来。如果病人得到感冒比较久了,甘草就用重一点,五钱,如果只两三天甘草尽量少些,因为甘草会把其它药的药性减缓下来,甘草在「本草」里写有缓和以有时候为了让药走的快些,不加甘草,炙甘草就是把甘草用蜂蜜炒过,所以甘草炙过后可以增加发汗的力。,,,,马上把阳气发散到四肢,如果小孩吃「桂枝汤」太辣计的。

汉制的八两约等于现在的六钱,所以汉制…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右五味,㕮咀三味,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碗,还不流汗,服后小促其间,就是缩短服的时间,就是三到四小时。 半日许,令三服尽,十二小时喝三碗,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就是每四日夜都服,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再去煮,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喝桂枝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臭恶就是腌制的东西、臭豆腐腐等,为「桂枝汤」是恢复胃阳、脾脏功能的药,就汤剂来看,桂枝壮心让动脉的血流出去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力量加强,火生土,土就是脾脏,所以桂枝汤喝下去,脾就充满了下方,脾一充血,胃下面很多血管,一充血,胃就开始收缩,就肚子饿,想吃东西,所以桂枝汤胃口恢复的药。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这些东西都是容易了肉类,会有浮热产生,对病情恢复有影响;如果吃了生冷的东西,会抵消阳药,要避免。

喝完桂枝汤,为什么喝热稀饭?在中医的观念认为稀饭、白饭是最好的最能吸收的是稀饭。平时吃蕃薯稀饭可以保护脾胃,蕃薯与稀饭各一半,对桂枝汤最明显的表证就是有汗,代表皮肤毛孔没病的,是滤过性病毒在肌肉里枝汤是解肌的。如果滤过性病毒在皮肤毛孔,皮肤毛孔就封闭起来了,湿热比较盛的人。如果加了红枣会增甘加腻、遇到这种情形,把红枣拿掉。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因为病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固表力)没了,所以吹了风会很难过是「阳」的,阳都是往上走,所以感冒的时候病人会头痛,人正常的阳气一直往上走枝汤证,肌肉被滤过性病毒束缚住,使正常的体温无状出现就可以了.
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剂量如果开得很好,刚好把病毒赶出去,没有进入身体,然后液留着,如果开的剂量不足,汗一发出去,四分之三的病毒发出去了,发汗之后津液津液不足,用葛根把津液补足。

5. 总结:桂枝汤真正明澈,从这几个方面算基本齐全了,(还可以把脉理及西医的成分也可以扯进来),整体源头河图洛书中的位置、脏腑气机升降、脏腑功能、药理与药物配对,服药的过程与预后。

把握了根本道理与法则,即可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水火既济,药方也就可以灵活运用、随机应变了。

经方诸方,以此类推。呵呵。
2015-12-30 11:03 15楼
本帖最后由 打狗棍法1 于 2015-12-31 07:52 编辑

伤寒杂病论妙在经络、脏腑、理法细节;寒则水积为湿饮,热则津失为燥结;人的奥秘在气血;其心法大道至简,在四圣心源圆运动-枢中土,交互金木,水火既济,先后天是根源。但是,术之精妙微微却也是道之羽翼。两者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太极之体用。
2015-12-31 09:50 16楼
请问下楼主是怎么自学的比如说书籍、视频,我买了《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发现里面很多地方与经典不一致,比如说六行六气,学了一阵子就学不下去了
2015-12-31 11:09 17楼
本帖最后由 打狗棍法1 于 2015-12-31 11:23 编辑

荆楚狂士 说:
典不一致,

说说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因为自学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方法各异。任何学科都用共同点---孰能生巧。小学生可以学好中医,所以,中医每个人都可以学会。
1.中医书籍,中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先看一遍,尽可能多记忆,然后去读第二层面的书。许多名医发言总结里提到,做了一辈子的医生,退休之后先仔细再看看皇帝内经。里面有含义,自己体悟。
2.看名家医著,象您说的圆运动、四圣心源,名医专著等。比如四圣心源直接看也很不容易看懂,就要看现代人讲四圣心源,如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您说的五运六气看“毛小妹医师讲三阴三阳”,这些网上都有,百度搜索看看帮助理解。厥阴的问题,两千多年了都有不同的意见。
名医著作实际就是中医四大经典的临床应用。来回看,看多了就明白了。
这个层面,多看几本说,很多疑问先留着,不同的书里无意中会解开一团就明白了。
3.多看医案,临床实践的老师。玩多了就熟练了。
经典是古人看中医的视角,古今结合,倪海厦伤寒论既是现代人看经典的最好教材。

提供点参考意见,我的感觉是多看几本书看不同人的解释,好像一个生人,天天看天天见,就没有什么可以难的了。
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呵呵!
人体也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所有的中医著作都在说这几个问题。

---------
本人博客中的一篇浅析,供参考:---中医临床著作浅析
1.局部辨证论治:伤寒论
优点:六经辨证,效如桴鼓,重点在用。

缺点:有方药,隐医理,加之后人编排---散乱。

推荐:伤寒论现代大师倪海厦的伤寒论讲解最为精妙,网上可免费下载,倪海厦天纪地纪人纪,倪海夏-人纪-简体横版伤寒论


1.1.研读中医传世孤本秘籍之实验系统医学与圆运动的古中医续集,原理与病药俱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1j3f6.html

1.2.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脏腑虚实补泻讲的简练清晰之经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1iqex.html

1.3.伤寒悬解,伤寒说意。看了明白人写的书,读者也明了。

1.4.思考中医从易说伤寒,找到根源。

1.5.开合枢出入升降一气周流-大道至间,伤寒医理真言就一句。肾肝脾主升,心肺胃主降。升降即升降浮沉的简化,实质是四象坎震离兑四卦开合枢出入升降一气周流。伤寒的奥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1ja2y.html

1.6.几句话讲清楚六经的理论:再论至简论的意义——兼论六经辨证与五行辨证区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1j7ty.html

悠然生---万病至简论把伤寒论讲活讲透了,伤寒论与四圣心源万宗归元的道理点破了。

同属一气周流的不同表述。

2.整体辨证论治:四圣心源

有点:六气从化,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医理明,医之大道。

缺点:历史较短,临床经验潜力巨大

2.1.根尘不偶讲四圣心源

2.2.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

2.3.李玉宾讲四圣心源

2.4.麻瑞亭治验集

3.整体升降,整体加局部,兼有上述两者特点:任之堂中药讲记

理、法、方、药俱全。

4.医林改错,七七八八。

5.李可老中医疑难重症,不做慢郎中,中医脊梁。朱曾柏论中医痰病学说。

6.汤液经与辅行诀,五脏虚实与劳损、用药法要等堪称最为精妙之中医经典阐述,衍生伤寒论的根源。

7.医理明,次方药。

8.终极目标:肿瘤与癌症---癌症研精真源大论九章

神农本草、脏腑辩证与用药、经络用药、三天背完全部中药。多角度多视野犁几遍即可。



中医经典是描述宇宙与生命科学的,经典研读要天地相参,汇天、地、人、神之灵。后人是接力前人,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继续行进。

有的所谓经典经历上千年没能理喻后人,可以列入重大缺陷,另精选符合宇宙与生命的经典。

另一区分经典的办法是是否精炼,精华不会又厚又长,河图、洛书、九宫八卦,简至一张图却蕴藏天机,封神榜中无字天书不正是这几项吗。又厚又长的书是术,不是道。大道至间,道法自然。

历史会留下传承后人的经典著作,前人会前仆后继研究之,从中学习名师之著作,以免误入歧途。有志者事竟成。
2015-12-31 11:16 18楼
荆楚狂士 说:
请问下楼主是怎么自学的比如说书籍、视频,我买了《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发现里面很多地方与经典不一致,

面对全新的领域---相信自己、熟能生巧.

自学中医首先有信心,小学生都可以自学会,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会。

一进医书,蒙啊,完全不懂。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连黄元御大师传记里也是这种感觉。此时,要知道,一个生人看多了,就成熟人了,自学一样,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开始很多问题,先记在心里。先不理跨越过去。看的医家著作越来越多,逐渐会越来越熟,不再陌生,疑问逐渐就少了。
2015-12-31 11:20 19楼
荆楚狂士 说:
请问下楼主是怎么自学的比如说书籍、视频,我买了《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发现里面很多地方与经典不一致,

毛小妹医师:三阴三阳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2v5dl.html
2015-12-31 11:37 20楼
打狗棍法1 说:
毛小妹医师:三阴三阳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d9736c0102v5dl.html

多谢楼主,看来我还是先把基本经典看一遍再说
⬅ 「閨中狂歌」 小魚仙子 老茶馆 人人都有护法神,如何留住你的护法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