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黄帝内经》

2014-09-29 20:10 12楼
◎水气蒙窗与目暗不明


有位老爷子,他来任之堂抓了几次药,都是同一张方子。

我们一看,是杞菊地黄丸加密蒙花、刺蒺藜、蝉蜕、荆芥、防风等疏散风气、开通皮毛腠理的药。


我们便问,老爷子,你这药吃了怎么样啊?老人家说,这药非常好,我每眼花流泪,目暗不明,就像有水气遮住眼睛的时候,就来抓几付,吃了眼睛就好了,也不流泪了。


我们马上想到,这种眼目流泪如云雾遮睛,视物不清,不正像是冬天的窗户吗?


在我们居住的富康小区,每逢冬日,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高,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你会发现窗户外边看不见了,窗户都被水气遮住了。

原来是内热外寒,中间不得沟通!那么人体眼睛呢?何尝不是这样。


在治疗上,我们会运用常规的思路,老年人肝肾精血不足,所以用杞菊地黄丸以养其真治其本。


方中有茯苓、泽泻、山茱萸,还能够把浊水收利下来。


这方子里加了荆芥、防风、蝉蜕、密蒙花这些疏风散气的药,就像把眼睛这扇窗户打开,使内外寒热交流,水气自化。


从眼睛的问题你能否联想到治疗肌表的其他问题呢?比如荨麻疹、湿疹。


人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肌肤表气被郁滞,结果汗酸代谢谢产物不能很好地透发出来,导致内外寒热不对流,在皮肤表面就像隔了一层窗户一样。


如果说眼睛是大窗户的话,那你能想到周身的毛孔是小眼睛、小窗户呢?


如果见风流泪,眼痒,视物不清,肝气不能向外透达,你能想到皮肤湿疹渗水,皮肤痒,皮肤毛孔在空调环境中收束不通透呢?


在秋季,很多荨麻疹病人,老师常用银翘散加丹参、菖蒲(风热型),或者桂麻各半汤(风寒型),一剂下去,病人瘙痒即止。


病人问,为什么我这荨麻疹老发作?老师说,此从空调得之。


内有郁热,外有表寒,寒热不对流。人本来应该吸进天之清气,排出身体浊气的。


但在肌表皮肤这里就被屏蔽了,一旦屏蔽,内热不得外越,郁而生烦。


外气不能内入,人神就疲倦。所以空调在制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疾病。


《黄帝内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为风虐。你夏天不让自己多出汗,空调把浊气都禁锢在身体里,到秋天荨麻疹、风团、瘙痒、失眠、烦躁通通都来了。


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麻各半汤主之。


可见人体屏障多么重要,人体七窍要开合如常,八万四千毛孔更要疏通自如,这样又何病之有呢?




◎雨后放晴与哮喘


秋冬天很多老年人哮喘发作频繁,咳吐浓痰,夜卧不得安,时时咳醒。


这样肺病又累及到心脏,导致睡眠不好。


有位老爷子,七十多岁,每年秋冬天哮喘都会发作,这两年发作得更厉害,但凡天气阴冷,或者稍微吃些水果生冷之物,口中吐浓痰不止。


他儿子带他来时,问老师能不能用中药,说治哮喘的西药基本都用了,发现用到后面,身体都产生耐药性了,胃口也不好。


老师说,试试看吧,中药不会耐药,中药的汤方灵活多变,还可以解决很多西药的不良反应和身体的不适。


病人右寸关尺三部独大上越,乃肺胃大肠上中下不降也。


这样阴浊占据清阳之位,当然心胸满闷,痰喘不已了。治以降本流末,使浊阴出下窍。


方药为三子养亲汤合四君子汤、通肠六药。


病人服用了一个多月,哮喘基本很少发作,大便通畅,脾胃健运,未生痰令不生,已生痰令排去。


这样痰不蒙在心肺,心肺自然就清朗了。


为什么要用三子养亲汤和通肠六药呢?


我们看,病人病位在肺,肺当降不降,就像秋天不能肃降一样。


我们就要制造一个秋天树叶飘零、种子落地之象。


枝头的叶子枯黄了,就像肺里的津液被炼化成黄浊痰了,你还留在枝头干什么呢?

树木的果实都成熟要掉落了,就像肺里被蒙蔽的各种痰浊,你还眷恋着肺部不降落下来干什么?


所以用三子养亲汤,取其诸子皆降之象,以降堕胸膈中痰浊,再配合通肠六药,把蒙蔽在胸肺中的浊阴乌云化成雨水归入土中。


比如天空一片阴霾,乌云盖顶,这时如果云层比较稀薄,可能一阵风就吹开了。


如果云层特别厚,没有一场大暴雨,天空都难以彻底廓清放晴。


通肠六药就直接把心肺天空中的浊阴降入六腑地下。


故曰,譬如隐晦,非雨不晴。


天空中恢复晴朗,气机通畅,又何喘之有呢?


你们能想到为何还要用到四君子汤吗?

大家可以去参参,治病如果不穷其源,而攻其源,就像舍本而逐末,欲求其疾愈,安可得乎?




◎春阳融雪与闭经


秋天才刚刚开始,就发现闭经的妇女一个接一个地过来。

一般先是月经量少,后来根本就不来了。


这个妇女才三十多岁,四个多月月经都没来,各种检查也都做了,未发现异常,但就是月经来不了。


她焦虑地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跟她说,秋天到了,怎么还穿裙子?白露不露腿,这些养生的基本常识你都不知道,所以得了病也就不知道为什么。


她说,这月经不来和穿裙子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说,你们女的夏天喜欢吃雪糕,秋冬天还穿着裙子,内外夹击受凉。
就像冬天的河水结冰一样,月经怎么能下得来呢?


你双尺脉沉迟,肾精不足,又有积冷,像冬天的小溪,先是有水,
后来水流越来越小,最后干脆结冰了。


然后给病人开了桂附地黄汤,结果她只吃了三付药,月经就来了。


奇怪,古籍上并没有特别介绍桂附地黄汤可以治闭经啊?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到,妇人之疾,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


这句话就把闭经的一般发病机制告诉我们了,第一条就是经水不足,虚。
水沟里没水,月经当然下不来。


第二条是积冷,自来水管一旦被冻住后,水就不流通了,也下不来。


第三条就是结气,什么叫结气?肝气郁结,气机堵在那里下不来。
就像水龙头,你把它扭死关紧,当然没水了。


当闭经具备这三大原因时,一剂桂附地黄汤就把月经疏通了。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其精血之虚,令水到渠成。


桂枝、附子,破其寒冰积冷,令纯阳融雪,给身体制造一个阳光的场。
那么上半身受的寒,由桂枝入心散出去,下半身受的寒由附子入肾散出去。


茯苓、泽泻、牡丹皮,开浊水下行之路,直接把瘀堵关闭的水龙头打开,
血不利则为水,水不利会加重血瘀。所以用利水湿之法,有助于活血。


这样一付桂附地黄汤,就把这种虚冷结气的常见病机化解了。


岳美中老先生曾说过,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


当你能够把病人的病机理顺,把死结解开时,这个药进入病人的身体,




◎风吹草动与小孩抽动症



有个小孩,十来岁,他老爸带他过来看病。
这小孩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动作,时不时表情怪异,肢体抽动。


他老爸说,医院里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怎么治都治不好。


老师说,那是西医的说法。我们中医见到这种异常的抖动颤动,就把它叫做风。

这风要怎么治呢?《黄帝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经典告诉你,要从肝论治,但并不是说只治肝,同样要从五脏整体观,是什么原因引起肝风动摇呢?

肝主木,我们看自然界,树木会动摇,无非就是三大原因。

第一个是风太大了,叫风吹草动。

第二个就是树木刚种植,根还没有很好地扎到土里,所以要用一些支撑,把树木巩固住,不然小风吹来估计树木都会倒下。

第三个就是没有土壤,你看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风往哪吹往哪倒。
或者小花盆里种的花,一阵风过来,可能连盆带花都刮倒了。
所以我们常见的治风思路是培土、强木和息风。

老师说,你学会一种取象,就等于领悟一种治法。
学医要善于取象,但又不能着相。
你学会一种治病的方法,领悟到一种取象的思维模式,比得到十个偏方秘方更有用。


然后老师就给她开了培土的四君子汤,加上条达木气的柴胡、黄芩,当然还有平息肝风的钩藤、蝉蜕之类。

结果病人调了几次方后,居然表情自如,不再身不由己地抽动了。

书上没有告诉你怎么去治疗这种现代所谓的抽动症,但是古人已经给你立了法,
你自己依法就可以去遣方用药了。
所以学中医不是学死方,而是要学活法。
中医难学不难在背诵记忆,而难在灵活变通。

多向大自然学习吧,自然界都把一切的道理演示给你看了,
《黄帝内经》也是取法自然的著作。学经文之时,不要忘了要以自然为师。

多观观天,看看风、雨、寒、暑、湿、热是怎么变化的?

用心去体会世界,既便是见到风吹芦苇,你都可以领悟到培土息风之道!





◎山顶风大与头痛


秋天重阳正是登高的好时节,秋高气爽,大家都喜欢去爬山。

但《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这时秋风开始渐渐疾劲起来,所以有句话叫“疾风知劲草”。

身体强不强劲能够看得出来,体虚的人容易招感风邪。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那风邪最容易伤到人的哪里呢?

当大家从山脚下一直爬到山顶时,出了一身汗,发现山顶风特大。

有几个耐不住风冷的病号,稍微被风吹了后,就打喷嚏鼻塞,甚至头痛,赶紧下山。

这段时间头痛的病人开始多了起来。

一妇女,四十来岁,头痛一周。问她哪里痛得最厉害?

她说,时而这边痛,时而那边痛,吹吹风就加重。

一听这主诉就知道病人是体虚受风,体表那层金钟罩的卫气遭到破坏,
出现了漏洞,所以风邪就能直接灌进来。

这就是为何中国的产妇在做月子的时候,要把窗户关紧,不能随便吹风,
因为人在气血亏虚的时候,是非常容易感邪的,一阵风吹过来,
就容易打喷嚏、头痛,甚至会觉得这风好像直接吹到身体里一样。

老师说,这很简单,内壮气血,加上外祛风邪。

于是用了川芎茶调散,配合黄芪、当归等补气血的药。

结果病人药还没吃完,头痛就好了。那种怕风、走来走去的头痛,
随着风药上巅顶,风邪就被排出去了。

此方堪称排风汤,风邪怎么进来的,就把它按原路赶出去。
川芎茶调散堪称是治疗头风痛的妙方啊!这方子可是风药的集成。方歌说: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可康。

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就像爬到山顶之上,吹的风最大一样。
中医运用这自然界的取象思维,以风药来治疗善行数变的风邪头痛或风湿,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

但这汤方是纯为祛风而设的,如果里虚气血不足时,要适当用些补养气血的药。
让气血内壮起来,风邪赶出去后,就不会再进来。

古人说,不患邪风不去,而患邪风复来。






◎窗户漏风与荨麻疹



冬天到了,晚上气温都降到零度以下,
北风呼呼地在窗外吹。
如果窗户没关牢,就那一条小小的缝隙,
北风灌进来,满屋子都是寒风流窜。

这就是风的特性,善行而数变!坐卧不当风!

赶紧把窗户关牢,不然睡一晚上,很有可能被冷风所伤。

冬天防风寒,乃保健养生最为切要!

当你观察到大自然的风是无微不至、无所不到的,
在哪里都可以吹到,你能否联想到人身体受风后出现的各类病症呢?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以风邪为主时,全身关节疼痛,
时而这里,时而那里,没法说清楚。

又比如荨麻疹,中医叫做风团,就是说得了这种皮肤病,
你去抓痒,抓了这边起痒疹,
抓了那边又痒,抓哪哪痒,真叫人难受。

有个女病人,四十多岁,患荨麻疹五六年了。
伴贫血,唇淡,面白,指甲月牙少。

她的荨麻疹主要发在脚部,一抓一大片。
正逢她发作之时,我们一摸她脉,六脉都偏细。

这种风团是血虚生风,就像你家里有个窗户漏风,
风毫不留情地灌进来,整个家里凉风阵阵。

这时该怎么办?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人体气血不固密时,肌表就有漏洞,风不请自来。
凡是世间之物,滋润充实,那就密和无间。
如果干燥亏虚脱水,那就破绽百出。

你看!家具、树枝,还有土地,一旦到了秋冬缺水季节,
就开始开裂,开裂就容易受风侵袭。
当人体肌表失去气血濡养后,邪风也容易跑进来。
风邪随着血脉周身游走,就容易发为风团荨麻疹。

故为之书方当归饮子,内补气血,
外疏风邪,使得气血固密,风邪自息!

她吃了三付药后,连续几个月荨麻疹都没有复发。

我们跟她说,这个方子可以一直保留着,
只要你贫血、脉细的体质没有改变过来,
以后若再犯了,服之,必效!

这当归饮子就是由四物汤配合黄芪、甘草、何首乌等补气血的药,
然后还有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这些祛风达表的药。
使得身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烤火取暖与艾灸驱寒

冬天,吹着凛冽的北风,大家都穿着厚厚的衣服。
路边的工人,他们居然自己点了炉火,
七八个人围在那里烤火取暖。有说有笑,挺快乐的。

有些人早上起来,手指关节气血循环不好,痹痛,就在那里烤烤火,立即就缓解了。

真应了古人所说,凡阳气不到之处,便为疾病。

阳气温煦之处,阴邪断不能生也!而这寒气就是阴邪,直接伤的就是人体阳气。

我们从冬天人们抱着热水袋取暖,可以缓解手指关节痹痛凉麻感的现象中,
可以想到阳能胜阴,温热能胜寒冷。
所以凡是遇寒冷加重的疾病,都可以利用阳火以治之。

中医利用阳火最妙的莫过于艾灸了!
艾灸可以治百病!
它能把温热之力透入人体四肢百脉,散寒除冷,
转肃杀冰凉之气为春日阳和。

有个病人腰痛如折,难以弯曲,转摇不能,天冷加重。
舌苔白滑,乃寒湿伤腰也。

老师便给他用加强版艾灸法,就是用四五根艾条,同时点燃,
然后拿镊子夹在一起,像一排竹排一样,
在他背上沿着督脉、膀胱经来回烤。

结果一排艾条没烤完,他的腰就松弛了,越烤他越觉舒服。

《伤寒论》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

病人畏寒喜暖的,要暖他身体阳气,要注意防风冷。

就这一排没有烤完的艾条,就把折腾了他几个星期的腰痛给治好了。

而这类寒湿腰痛,在医院里又检查不出病灶,根本难以用药,
中医却能针对无形的寒湿之邪,用艾火炙烤,以阳胜阴,其病自愈。

你还能想出哪些疾病是典型的畏寒喜暖吗?
在碰到这些疾病时,你能不能想到加强版艾灸法呢?

为什么艾灸能够治百病呢?它不是治疗百种疾病,
而是治疗各类因寒而起的疾病!

人在天地走,哪能不受寒。现在的空调、冰箱加上冷饮凉果,
身体里脏腑内多多少少积攒有寒气。
所以每天适当地给自己艾灸足三里或关元,可以把沉寒痼冷排出来,
2014-09-29 20:13 13楼
◎树木被冻死与颈被冻僵

下雪的时候,山里一片萧索,有些树木居然被冻死了,干枯萎黄,连树木都挨不过天寒地冻啊。

只有回归到温暖的春季,燕子才归来,百草才生长,树木才重新吐嫩抽芽。

古人观察到这一自然现象,就想到人体的阳气、寒气与疾病、生命的关系。

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息病!

但是很多人却忘记了这些自然现象,也不懂得养生保健的方法,
所以屡屡践踏养生误区,因此疾病便频频袭来。

比如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工作没两年,就得了严重的颈椎病,背部僵硬,
做了多次小针刀治疗,也没能治好。他问,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说,像你这种病人,我们见的比较多。在家里开着空调,
坐车或单位里也是空调,一天到晚都处在空调的环境里。
干的都是脑力活,很少出汗,毛孔都被闭得死死的。

每天对着空调就像身体常年处在寒天冻日的冬天里,冬天寸草难生,生发之气最弱。

所以常年处在寒冷空调房里的人,肝脏伤害很大,树木怕冻不怕热,肝脏喜欢阳光不喜欢空调。

肝主筋,当肝受寒后,颈肩背腰的筋都是僵硬的,没法放松,晚上睡觉也不好。

他点了点头说,是啊,是啊!我这半年来,因为颈椎病没睡过一次好觉。

给病人开了葛根汤合活络效灵丹,外散风寒,内通气血,
气通血活,风寒得散,身体就会重新恢复到气血通畅的放松状态。

病人只吃了两三回药,这个颈背就松了,晚上睡觉也好了。

当今时代,为何那么多颈肩腰腿痛的病人,和这长期受寒史是分不开的。

你看!树木受冻就变僵了。人体一受冻,血脉就痹阻,没有弹性,不通则痛。
所以防病保健,不在吃药,而在远离寒凉。

凡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在你接受现代空调、冰箱的便利之时,你是否看到了弊端呢?
能否规避高新科技带给你的文明病呢?

这就需要用智慧来防病保健,而不是靠医生、药物来防病保健。

每天受寒后,要多练练导引吐纳,无令九窍闭塞,必须气通血活,
这样就能够保持小病长不起来、大病没法生成的状态。







◎热胀冷缩与睾丸痛


冬天大家拿着钢笔写字,写着写着钢笔居然不出水了,
一看钢笔水还满满的。原来这钢笔水也被冻僵了。

这是一个物理现象,叫做热胀冷缩。物理现象即中医现象,
中医就是研究人理和物理的,万物之理都可以列入中医研究范畴。

当我们看到这种钢笔水在冬天艰涩难出时,我们就可以想到这寒冷主的是收引啊!
所以冬天的溪水想 ,小到点滴难出,甚至结成冰,艰涩不下。

我们能否联想到人体气血呢?如果受寒手冷会怎么样呢?

有个睾丸痛的病人,晚上痛得难以入睡,喝大量水后,睾丸痛会加重。

原来这是肝经受寒,晚上为阴,当身体阳气不够时,
大量饮水也会消耗身体阳气,而造成寒水伤肾的病症。

水不是喝的越多越好,也必须辨证,必须因人而异,口干就喝,口不干就少喝。
身体有需要,能够运化得了,你就喝。身体没有需要,运化不动,喝了反而成为湿邪水邪。

这要用疏肝行下焦睾丸之气的药物,要能够温通把寒邪散出去。因为肝经下络阴器!

人体的阴部睾丸受寒过后则收引,这叫冷缩。

寒则气收!收则血不通!血不通则痹痛!

凡治病必要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辨证用药的智慧。

病人因寒而起,因气滞而不通,寒气是因,疼痛是果。所以用导气汤(吴茱萸、川楝子、木香、小茴香)煎服,喝后睾丸痛就好了。

如果不想喝汤药的,还可以用同仁堂的茴香橘核丸,这也是专门治疗下焦寒主收引,不通则痛的。

笔管因为天寒,被冻得下不来水,你能否想到秋冬天睾丸疼痛是被寒气冻得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呢?

你能否用物理学的热胀冷缩来解释很多身体受寒,经脉收缩,不通则痛的病症呢?
2014-10-22 14:27 14楼
期待中
⬅ 假如没有《伤寒论》 老茶馆 奉献部分《医家枢要》第一《伤寒论辑要》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