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于人体治病医理?

2014-12-25 21:58 12楼
5、张志聪《素问集注》:“此言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惟其阴阳精气运行,故能生长收藏,化生万物,其在人亦当配天地以养头足,勿使邪气居之。‘天不足西北’者,阳中之阴不足,故西北方阴也,而人之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左为阳,而右为阴,阴不足于上也。‘地不满东南’者,阴中之阳不足也,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右为阴,而左为阳,阳不足于下也。”

6、高士宗《素问直解》:“天为阳,人身耳目为阳,天不足于西北,是阳体不足于阴方,故西北方阴也,人身右为西北,而人右耳目,不如左耳目之明也。地为阴,人身手足为阴,地不满东南,是阴体不足于阳方,故东南方阳也,人身左为东南,而人左手足,不如右手足之强也。”
2014-12-25 21:58 13楼
7、丹波元简《素问识》:“天不足西北,《淮南•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河图•括地象》云:‘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满东南,是地户。’”
2014-12-25 21:59 14楼
《淮南•天文训》的译文:相传在远古时候,共工和颛顼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发生了争战。共工失败后,一气之下跑到了大地的西北角,撞倒了那里的不周山。不周山原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之后,西北方的天就塌了,东南方的地也陷了下去。于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滑向西北方,地上的流水泥沙都流向了东南方。当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时,他们往往会借助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揣测。这则神话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结构的推测。
2014-12-25 22:00 15楼
从以上历代各家对经典的阐释看出,主要是以注释为主,至今还是如此。但若结合实际,是否如此呢?是否有欠妥之处呢?历代注家未言之。但现代一些中医学者已不满足于这些说法,甚至是怀疑经典的正确性了。

胡天雄《素问补识》:“天雄按:本篇作者目光远大,学问渊博,绝不致引用神话迷信的东西,如多纪氏所云,必别有说。鄙意:天为阳,地为阴,天不足西北,就是阳气不足于西北,故西北为阴;地不满东南,就是阴气不足于东南,故东南为阳。仍是‘阴阳者,左右之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作者认为,人体精气受自然界阴阳升降的影响,自然界阳气指向的地方,就是人体精气所并的地方,也就是功能旺盛的地方。故左侧精气并于上,则上强下弱;右侧精气并于下,则下强上弱。及其同感于邪,则精气不足的地方,就是邪气容易居留。这是古代‘人应天地’这一理论的推测,实际上不必如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节是以四方阴阳气不全来阐明人体左右、手足、耳目生理功能的差异,近年来有些学者持有异议。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是女娲氏补天的神话;二是以这种神话来论证人体左右功能的差异,是唯心论在《内经》中的反映。对此《素问今释》认为:“天代表阳,地代表阴。气候温热为阳,气候寒冷为阴。西北方比较寒冷,阴寒有余,阳热不足,故谓‘天不足西北’;东南方比较温暖,阳热有余,阴寒不足,故谓‘地不满东南’。此指自然界气候而言。《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句,亦可证之,不可与女娲氏补天神话传说同日而语。”以四方阴阳气盛衰来说明人体左右手足、耳目功能的差异,说明人体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左右阳气“不能全”的情况,这是根据“阴阳应象”观点来说明生理功能的一种方法。(高校教参第2版程士德主编《内经》)
2014-12-25 22:01 16楼
方药中、许家松先生说道:“把‘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等论述与人体的耳目手足联系起来,所以不能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甚至认为这是中医学中的糟粕而加以批判。我们认为,把地势高低和人体的耳目手足左右联系,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此可能是后世注文误刻并入原文中的。但是,该篇这一段原文所指出的‘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这一结论,还是正确的,更不能据此而完全否定‘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提法,而应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2014-12-25 22:03 17楼
浅识--天人相应 并非皆然

若单纯理解“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话,这是古代最原始的宇宙理论--盖天说的观点,这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反映,如上《史记》等。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内经》的作者们,将这句话引入医学理论,主要在说明“天人相应”的观点与思想,即“以四方阴阳气盛衰来说明人体左右手足、耳目生理功能的差异”,现在看来,是否正确呢?

“天人相应”,有时并非皆然,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与认识。你可以通过自身、家人或周围之人,看看人的左右耳目之视力与听力是否完全一样?是否与经典之说“人右耳目不如左明”?除非先天有缺陷之人,正常之人在正常情况下左右耳目之视力与听力是完全相等的。现在看来,经旨“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之理论欠妥。

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说:“‘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不但粗疏,还导致许多谬误。满足这种观念,无益于当代中医认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实际上,‘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多数说法只是出于理论需要,故牵强附会的倾向很明显。”又说道:“对不少《内经》篇章和经文,只有结合西医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了解……显然。没有足够的西医知识,不少经典校释的要害处,只能永远模糊下去。”为什么?这是因为“主导思想有问题……经典理论是不能怀疑的,不敢或不愿意怀疑,于是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就没有进步。”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说:“《内经》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医学专著,是一部自然科学书籍,有极为宝贵的医学内容,有较大的继承价值,然它编辑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于秦汉年间对其内容作了较多的增补扩充,于唐代王冰对其内容作了较大的增减修改,因而,难免有一些不纯洁的内容或者说是不实际的东西……因此,在学习研究《内经》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分析有批判的进行,扬弃其不合理的部分,把有用的部分接受下来,继承下来,用以奠定自己的祖国医学理论基础,并以待今后的发扬。”

然而经旨“人左手足不如右强”这句话,如果结合现代解剖学的观点,还是正确的,并且还容易理解。

现代医学认为: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侧重,一般将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大部分位于左侧,只有一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的左利手者优势半球可能在左侧。右侧大脑半球为高级认知中枢所在,主要在音乐、美术、空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等方面占优势。右利手,通俗的讲就是在肢体活动、精细工作、写字、吃饭等主要用右手,并且右手力量大于左手。右利手者,属于优势半球在左侧,因大脑神经纤维是交叉支配对侧的功能,此与经文“人左手足不如右强”这句话相吻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说道:“也有人将人的大脑左半球、右半球联系起来分析,联系是可以的,但是《黄帝内经》并没联系这个,只是有天地阴阳和人体的阴阳这样一种联系,用自然界的阴阳盛衰解释人体的右耳目不如左明,左手足不如右强。当然这个不能绝对看待,确实也有人是左撇子,右手足不如左手足强,但相对来说还是右手足强的人多。”(《王洪图内经讲稿》)又说道:“(中医)独特的医学理论,所谓独特的,那就要有参照物,现在最大的参照物就是西医。虽然西医是后传入我国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特点的时候恐怕还是得以西医为参照物。”

所以《内经》的作者们,通过实践观察并结合“天人相应”观,推测出“人左手足不如右强”的理论是正确的,这是先哲们聪明智慧的具体体现,伟哉!但推测出“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之理论欠妥。
⬅ 双亲两病药效良 老茶馆 四逆散治疗四肢厥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