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兴辉读针灸学

2010-05-08 20:16 12楼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部位
原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u)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语译:
大肠腑,手阳明经脉,起于食指尖端,沿食指的拇指侧上缘,通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上入腕上拇指后两筋之间凹陷处,沿前臂前上方,至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走肩峰前缘,与诸阳经相会于柱骨的大椎之上,再向下入缺盆,联络肺脏,下膈,入属大肠本府;它的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入下齿龈,回转过来绕至上唇,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交叉于人中,夹行于鼻孔两侧,与足阳明经脉相衔接。
2010-05-08 20:39 13楼
病候(是动,所生病)
原文: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鼻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语译:
本腑经脉如受感动,就会发现牙齿疼痛,以及颈间肿大等病变。
凡自本腑经脉所主之津液发生的病变,为眼睛发黄,口内作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中肿痛,肩前与臑内作痛,食指痛不能动。
本经气有余的实证,则在本经脉循行所经过的部位发热而肿。
本经气不足的虚证,往往发寒抖颤,难以回复。
2010-05-08 20:42 14楼
手阳明大肠经的病候:
1、是病,则病齿痛颈肿。
2、是主津液所生病痛者。
3、目黄。
3、鼻衄
4、口干。
5、喉痹。
6、肩前臑痛。
7、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
8、虚则寒栗不复。
9、大指次指痛不用。
2010-05-08 21:37 15楼
足阳明胃经
循行部位:
原文: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e)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顱(lu);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bi)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语译:
胃腑,足阳明经脉:起于鼻梁凹陷部,旁纳足太阳经脉,入上齿龈内,复出环绕口唇,交叉于唇下沟的承浆穴处,再退沿腮下后方出大迎穴,沿颊车,上行耳前,过客主人穴处,沿发际到额颅;有一只脉,从大迎前下入人迎部,沿喉咙入缺盆,下膈膜,入属胃府,联络脾脏。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行乳内部,再下行挟脐而行,直至阴毛两侧的气街部;又一支脉,从胃的下口幽门部,走腹内,下至气街部,与前脉汇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前外侧至足面,入足中趾内侧与次趾之间;又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别走中趾外侧;又一支脉,从足面走入足大趾,出大趾尖端,与足太阴经相结合。
2010-05-08 22:30 16楼
病候
原文: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愓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you)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gan)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虐、温淫、汗出、鼻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语译:
本府经脉如受感动,就会发现身上像凉水洒而打寒惊,好伸腰挺足,屡屡呵欠,额部黯黑。病发时厌见人和火光,听到锯木的声音就发惊,心要跳动,只想关闭门窗独自住在屋内,甚则就会爬到高处歌唱,脱了衣服跑走,腹胀而鸣响如雷,这叫做“骭厥”
凡自本服经脉所主的血发生病变,疟疾、温病,因而发高热而发狂,自汗出,臂流清涕或出血,口角牵制歪斜,口唇生干疮,喉颈肿,因水停而腹肿大,膝髌部肿痛,沿侧胸乳部,气街,伏兔,胻(heng)外缘足背等处皆痛,足中指不能屈伸。
本经气盛的实证:则身前胸腹部都发热,胃热有余而消烁水谷,容易做饿,小溲色黄。
本经气不足的虚证:则身前胸腹部都觉寒战,胃中有寒,就会胀满。
2010-05-09 08:01 17楼
我近三十年读经不敢说读完,现在给学生的讲授中,每讲一遍,皆有新的感受。
尽快读完,怕是仓卒了些。
就版主所言如上,恕我直言得罪,已经是在断章取义。
而你认为次要的,说不定恰是关键的诀窍所在。
读经,建议慎不可以自己的意思强行取舍,你在取舍的同时,已经是掺了自己的意思,把自己放在了高于经典的位置上俯视了,那样的话,也许会错过了经典的精华,而只是在自己理解的水平上原地打转转。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2010-05-09 08:17 18楼
回复 17# 今古子


多谢金老师的指教,后学很是感激。
书是借人家的,不可细细的读了。只好把书里的一些内容抄下来,发到论坛上,希望自己一边读,一边打字留存在论坛里。加深一下印象,同时也能为大家提供些资料。毕竟现在要找到1975年版的这本针灸学资料的不多。
先把这本书抄一边,后面我会重点来读内经的。
很感谢金老师的多次提醒。
2010-05-09 08:25 19楼
回复 17# 今古子


如此说,很难学
就好像面对一个宝库,明知道有宝,确不知道哪个是宝,全收着,有很大难度
2010-05-09 08:40 20楼
足太阴脾经
循行部位
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 (shuan)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语译:
脾脏,足太阴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府,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有一支脉,从胃府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经衔接。
注:腨 shuàn 小腿肚子:“刺腨入二寸。”
⬅ 里急后重 老茶馆 扶阳治疗心肌缺血一例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