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对中医有巨大影响

2012-08-29 10:55 12楼
易医相同,不知易不足言医,易为医之根,易为华夏文化之根,《《而内经》之要在天人相应合一也。此也却中医之魂,大革文化命后,华夏国学文化大伤,老中医老教授禁若寒蝉,易为唯心,不敢探究,可悲今世不知易之名中医遍布,不通节气,历法,与西医一起清热,助纣为虐,只知标症,不识根本,见症治症。卢先生之言甚有见地,此也是中医衰落之根本,改革开放,经济振兴,国学文化断层,非一日可兴,此需我辈努力,复兴中医必从复兴国学做起,尤其<易经>.,<內经.为<伤寒论>之根,凡无此根基之一切中医们,才是中医的掘墓人!愿交有此识之英才,以绍岐黄之法脉,拯天下之生民---南阳。。医林独啸
2012-08-31 07:15 13楼
“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句大话笼罩中医历史几千年,试看历史上有谁通达了两门学问?

中医至今是个谜团,易经更是被列入神秘主义,这样的大话说的时候要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说清,否则一句口号而已。
2012-08-31 09:28 14楼
用易学诠释中医只会给中医带来毁灭
2012-08-31 17:21 15楼
为什么我用大燥性药能治鼻腔干燥症而你却不能?为什么我用大热性药冶红肿包块而你却不能?这就是从学易之中得来的!不学无朮之人井底之蛙环境见识怎能有所进步!
2012-08-31 22:00 16楼
卢国华 说:
为什么我用大燥性药能治鼻腔干燥症而你却不能?为什么我用大热性药冶红肿包块而你却不能?这就是从学易之中

朋友请你客观反思自己的思维,天人合一是两个系统,自然无机系统和有机生命系统,两者既有共性关系,也有差异性关系,不能简单的一句原则性口号性的讲解就能确定的,大家要冷静思考,先不要下结论,要客观公正的相互交流,学习之后,逐步形成学术构架,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之后才能定论,切不可随便定论啊。
笔者对你得到留言是站在客观的学术立场,毫无个人私利立场,请体谅。
2012-08-31 22:04 17楼
神农 说:
用易学诠释中医只会给中医带来毁灭

朋友,从一面说确实如此;从另一方面也恰当。

我们要听要看统一意见,反对意见者的具体讨论内容而定,不能随便下结论。

本人一向反对凭着自己的感觉经验对学术问题下结论。
2013-04-10 11:16 18楼
长春公主 说:
信口开河之人,请不要顾左右而言其他。
你说的那句话,出自何处?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你能指出来自何处

“《易》以道阴阳”一语,始见于《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其文曰:“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2013-04-10 11:18 19楼
喽上的那位兄台 我替楼主回答你的问题:

“《易》以道阴阳”一语,始见于《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其文曰:“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2013-04-10 11:44 20楼
《易》为群经之首,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几乎与《易经》都有联系。中医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但,中医学与易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易学是研究哲学的,而中医学侧重于疾病的防御和治疗。
⬅ 乌梢蛇的图片 老茶馆 王世保:警惕“伪中医”利用“现代中医”为自己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