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

2009-07-13 22:51 12楼
此方在所谓经方派的眼中大多嗤之以鼻,斥为杂方、凑药等,是不知此种含有至理。

独金老能高人手眼,道破天机,后学若不能从中领悟一二,则辜负了金老的分析,更违背我之本意也。
2009-07-14 00:00 13楼
学医者广求经方验方秘方偏方单方,以备临床之用,只是探讨其组方思路,用药心得而悟理法之用,烂熟于心,灵感由生,自可左右逢源,或信手拈来加减化裁,或师其意另组方药,务使药与病符,方从法出,此医之诀也.
真知音也。
临证诊治,病证合参,据证立法,方随法出,药随证变。
2009-07-14 19:16 14楼
金老之意是取其精义理法,而药随症変不知对否
2009-07-14 20:22 15楼
或曰照搬原方于临床可否?則曰不可.学医者广求经方验方秘方偏方单方,以备临床之用,只是探讨其组方思路,用药心得而悟理法之用,烂熟于心,灵感由生,自可左右逢源,或信手拈来加减化裁,或师其意另组方药,务使药与病符,方从法出,此医之诀也.

真明师语!
2009-07-14 22:23 16楼
14# 陆守刚

师其法不泥其方其药可也。

金老正是此意。
2009-07-14 22:50 17楼
发这样一个帖子,丝毫没有故弄玄虚的意思。

而且这个方子也是我从其他地方看来的。感觉至理存焉,故转了与大家分享。

可惜,这样的帖子一如既往的是看的多,回复的少、、、
2009-07-16 00:10 18楼
1# 杏李园主人
谢谢 杏兄的帖子!
先冒昧的揣测:
治疗---久湿郁热之带下、崩漏等
依据---组方:生熟二地、枸杞、知母可视为滋阴清热之品。久病则虚。
萹蓄、狗脊、秦艽(皮)、黄柏、白(苍)术、墓头回、云母、为祛湿敛湿化湿除热为臣。
阳起石引热下行为佐。
青陈皮 续断 引药行经 助诸药之功为使。

通过对以上药物的学习,以及既往老师的教导,如是揣测。
附 临床老师琐事一则:云,一患者,即定黄疸--湿热型,诸医久治而不效,老师观是证无偏差,药用无误,举笔原方投以‘秦艽’一剂而速效。

又附:
本草经疏》:云母,石性镇坠,能使火下,火下则水上,是既济之象也。故安五脏,益子精,明目。《别录》主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皆此意出。其曰止痢者,久痢则肠胃俱虚,甘温足以回其虚,下坠足以去其积,故亦主之也。
纲目》:阳起石,下焦虚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张子和《儒门事亲》云:喉痹急速,相火之病也,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以凉药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烧赤,伏龙肝等分,研极细末,日以新汲水调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此亦从治之道也。
.《植物名实图考》:墓头回,生山西五台山。绿茎肥嫩,微似水芹,叶歧细齿,梢际结实,攒簇如椒,有毛。《五台志》载入药类,盖俚方习用者。《本草纲目》载《集验方》,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当即此草。
张寿颐:萹蓄,《本经》、《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淫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淫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证,尤其专职。
李杲: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又破滞削坚积,皆治在下者效。引药至厥阴之分,下食入太阴之仓。


以上为我对兄的帖子的学习所得! 望多指点。
⬅ 为何以左关号肝胆? 老茶馆 国医大师王绵之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