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辅行诀》的进来看看

2011-05-05 07:45 12楼
回复 11# 杏林观海
是这个图吗?
2011-05-05 08:15 13楼
就是,就是,学医总以实效为准,考证的事对我们来说都是扯淡,不论真假,先看看内容如何再说
2011-05-05 08:27 14楼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这个是前言,意思就是本书还是以调补五脏为主要内容的。
三因致病,不外外因、内因、不内外三种。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五脏平和正是人立身长生之本。
调补,还是把异常状态调整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自然就有过与不及之分,治法自当有补有泻,非尽言补也。
五脏,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既言中心,也就是说五脏占有重要地位,治病求本,本在五脏
2011-05-05 22:35 15楼
对,就是这个!
2011-05-05 22:39 16楼
汤液经法与内经之法,是两个不同的法系。但是,两者在根本上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从不同的维度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任何是此非彼的思想,都是极其狭隘的。

这是我去年搜集的高人语录。
2011-05-06 07:39 17楼

这个图,不怎么懂,先生是否直接一二?
2011-05-06 07:40 18楼
回复 19# 杏林观海


这话有意思

整个中医都把《内经》体系作为基础,如果《辅行诀》是个例外,那就更应该看一看了
2011-05-08 17:31 19楼
一、辨肝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目巟 目巟 ]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五脏过于不及都是病,过则为实,不及为虚虚实,都会有什么所见?虚实对其他脏腑有什么影响,又会有什么表现?
前面学习“五脏病传变规律”的时候提到过,但并没扩展开谈,实在是对《内经》的学习还属于肤浅阶段,不能贸然定论,还需时日,慢慢研读
五脏病传变规律
2011-05-09 10:42 20楼
回复 22# 孙洪彪

前面罗先生的文章提到‘作伪素材基本取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御览》以及一些道教和释教典籍。’,这样就提示我们在看这个书的时候,我们也要结合上面提到的这些著作来看,今天开始看《素问》中是如何认识肝的,有兴趣的可以参与、指正。



《素问》中对肝的论述
⬅ 贪睡婴儿易长高 老茶馆 英国发现治疗肺结核的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