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石菖蒲

2011-01-03 01:25 楼主


Rhizoma Acoori Graminei

[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c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药材性状] 根茎扁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上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残存叶基;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4 13:19 2楼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肝经。
【功效】化痰湿,开窍,和中辟秽。
【临床应用】1. 用于痰湿蒙蔽清窍,或高热引起的神昏,以及癫狂,痴呆,耳呜耳聋等症。本品化痰湿而开窍,主用治痰浊壅闭、神识昏迷、舌苔厚腻之症,常与鲜竹沥、郁金、制半夏等品配伍;用于癫狂、痴呆,常与远志、茯苓、龙齿等药同用。
2. 用于胸腹胀闷及噤口痢等症。本品化湿浊而和中,所以又可治湿阻脾胃、胸腹闷作痛,可配陈皮、厚朴等;治噤口痢,可配石莲子、黄莲等。
【处方用名】石菖蒲(洗净,晒干,切片用。)鲜菖蒲、鲜石菖蒲(随用随取新鲜者,适用于痰热神昏。)
【一般用量与用法】干者一钱至三钱,鲜者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 石菖蒲、冰片、麝香,都是芳香开窍的药。但冰片、麝香芳香走窜,虽属少量,而开窍回苏作用亦强;石菖蒲则是通过它芳香化湿浊的作用,而起到化痰宣肺、开窍通闭的功效,故适用于痰浊阻窍、神识不清、言语不利等症,但开窍回苏作用较弱。
2. 此外,石菖蒲尚能提神、健胃,是它的特长。故临床在安神方中加入石菖蒲一味,往往可增强疗效,如成药安神补心丸(大生地、丹参、五味子、首乌藤、旱莲草、石菖蒲、合欢皮、女贞子、菟丝子、珍珠母)。
3. 据古代文献所载,本品根瘦节密,一寸九节为良,故处方时往往写九节菖蒲,认为疗效较好。但现在市上所用的九节菖蒲原料是毛艮科阿尔泰银莲花(菊形双瓶梅)的跟茎,与石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不宜混用,故上面处方一项内不用九节菖蒲之名。
【方剂举例】菖蒲泻心汤《随息居霍乱论》:菖蒲、黄芩、半夏、黄莲、紫苏、厚朴、竹茹、枇杷叶、芦根,治痰壅壅闭,神识昏迷,胸膈痞塞。
2011-01-11 20:28 3楼


摘《用药心得十讲》:
菖蒲味辛,性温。主要有开通心窍、宣气除痰、聪耳目、发声音的作用。
1.开通心窍、宣气除痰:对于热入心包和痰迷心窍而致的神志昏迷、神明失常、昏懵不语、甚或抽搐等症,常以本品开通心窍、宣气除痰以醒脑清神。可配合远志、胆南星、天麻、全蝎、蜈蚣、天竺黄、郁金、茯苓、朱砂、川贝母等同用。
因痰浊、气郁影响心神而致心悸、善忘、惊恐、精神不安,以及痫症、癫狂等症,也可用本品宣气除痰、开心窍以安心神。常配合远志、香附、郁金、琥珀、朱砂、僵蚕、全蝎、胆南星、防风、龙齿、茯苓等同用。
2.聪耳目、发声音:对于痰气上冲而迷心窍或中风卒倒导致耳聋、目瞀(看不见东西)、目花、舌蹇难言或言语不利等症,本品有道九窍、出声音的作用。可配合远志、天竺黄、半夏、蝉衣、细辛、陈皮、茯苓、香附、生赭石、槟榔、磁石等同用。
此外,菖蒲对中焦湿浊阻滞或气郁妨中焦而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不振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紫苏、半夏、陈皮、茯苓、焦神曲等同用。有温肠胃、宣气消胀,治心腹痛的作用。
远志、菖蒲皆能入心开窍,但远志交通心肾而补心益肾,偏用于惊悸、善忘、失眠、失神。菖蒲开窍、宣气、除痰而益心肝,偏用于痰气迷心(神昏)、耳聋、目瞀、失语。
气闭于胸膈之间而胸闷胀痛等,用菖蒲开通,甚有效。根据这些经验,我对心绞痛偏于气闭不通者,常在应证汤药中加菖蒲6~9克,有帮助除闷止痛的功效。仅供参考。
在使用地黄、玉竹、麦冬、山药等药时,佐用一些菖蒲,可使其宣导而不生滞。
用量一般3~9克。
心气散者忌用。
2011-01-17 19:00 4楼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石菖蒲辛温芳香,为开窍要药,常用于治疗健忘、多寐、神昏、癫狂、惊痫、中风失语等神志方面的疾患,而究其主要作用,乃在于入心涤痰,痰浊去,气血通,神明白复矣;
石菖蒲涤痰开窍的卓越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及杂病之痰蒙清窍症。急性热病之神昏,多系热邪内陷所致。邪热鸱张,极易熏灼滓液,炼而为痰,痰热蒙蔽心窍,则谵妄神昏作矣!雷丰《时病论》的“祛热宣窍法”即为此而设,“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等,方中既用犀角、连翘配牛黄至宝丹以清心泻火,而雷氏又特别指出:“凡邪入心包者,非特一火,且有痰随火升,蒙其清窍”,故复以川贝母化痰,鲜石菖蒲开窍,以“救急扶危于俄顷”。此方之重点,侧重于祛热,涤痰宣窍为其次;盖痰由热生,若不重点治热,则奉末倒置,徒治痰无功,此方配伍洗炼,不失为热病神昏之效方,临床屡用有效。痰火盛者,随症加入天竺黄、郁金,竹沥之类收效尤著。至若湿温证,痰浊蒙蔽心包,症见身热不甚,神识呆钝,表情淡漠,时明时昧,喉间痰呜,舌苔白而厚腻者,非菖蒲之化浊辟秽、涤痰开窍不为功,可选《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鲜石菖蒲、郁金、炒山栀.连翘、菊花、滑石、竹叶、丹皮、牛蒡子、竹沥、姜汁、玉枢丹)。痰湿盛者,可配苏合香丸以“温开”;痰热盛者,宜配至宝丹以“凉开”。此证必俟痰浊去、机窍开,神识始得渐苏。《随息居霍乱论》之菖阳泻心汤(菖蒲、黄芩、半夏、黄连、紫苏、厚朴、竹茹、枇杷叶、芦根),系从仲景泻心汤法脱化而来,治痰浊壅闭、神识昏迷、胸膈痞塞之症甚效,盖以菖蒲之涤痰化浊,配合芩、连之苦降,夏、朴之辛开,而奏通闭开痞之功。诚如清代周岩云:“王孟英菖阳泻心汤,以菖蒲偶竹茹、枇杷叶等味亦妙。内用仲圣泻心汤三物,以菖蒲代生姜,盖义务有当也”。大能启人慧思。
用石菖蒲治疗杂病有关神志方面疾病的方剂甚多,常用的有《千金方》之孔圣枕中丹(龟板、龙骨、远志、石菖蒲),此方可用于治疗健忘。考健忘多由思虑伤及心脾,或房事不节,耗损真阴,以致神明不安、脑力不济所致。然多夹痰浊,故安神益志、宁心化痰并重,在补益中寓宣通之意,枕中丹之意甚妙。此外.《千金方》之定志小丸(人参、茯苓、菖蒲、远志),开心散(药物同上方,唯用量与剂型不同)等方皆用石菖蒲,均为心气不足兼夹痰浊者而设。王秉衡《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脉,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认为其功乃在于“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可渭一语破的。
从前贤心法扩充,在治冠心病之心气虚而夹痰者,症见胸闷短气,精神抑郁,多寐健忘,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恒用人参、酸枣仁合甘麦大枣汤以补其心气,温胆汤加远志、石菖蒲以化痰开窍,契合冠心病本虚标实之病机,故屡奏效机。朱老近年来对心肌炎或冠心病而见心律不齐、心悸怔忡,夹有痰浊、苔白腻者,恒以石菖蒲、炙远志各3克,泡汤送服“刺五加片”,每服4片,1日3次,颇收佳效。盖取菖蒲、远志宁心化痰,调畅心气;刺五加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心脏功能,三者合用,相得益彰,宜其效著也。又梅核气一病,多由情怀抑郁、痰气交阻所致。石菖蒲既长于治痰,又兼有理气之功,故用之甚为合拍。临床上常在半夏厚朴汤等方剂中加用此药,可以提高疗效。常见慢性气管炎患者服石菖蒲后,可使痰量锐减,其专于治痰之功,于兹可见矣!
[何绍奇整理)
2011-08-17 10:51 5楼
(《本草图经》)

【异名】昌本(《周礼》),菖蒲、昌阳(《本经》),昌羊(《淮南子》),尧时薤、尧韭(《吴普本草》),木蜡、阳春雪、望见消(《仙传外科集验方》),九节菖蒲(《滇南本草》),水剑草(《纲目》),苦菖蒲(《生药性备要》),粉菖(《中药材手册》),剑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剑叶菖蒲(《四川中药志》),山菖蒲、溪菖(《药材学》),石蜈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野韭菜、水蜈蚣、香草(《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植物形态】石菖蒲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直径5~8毫米,外皮黄褐色。叶根生;剑状线形,长30~50厘米,宽2~6毫米,罕达1厘米,先端渐尖,暗绿色,有光泽,叶脉平行,无中脉。花茎高10~30厘米,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长7~20厘米,宽2~4毫米;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侧裸露而出,无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狭圆柱形,柔弱,长5~12厘米,直径2~4毫米;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被6,倒卵形,先端钝;雄蕊6,稍长于花被,花药黄色,花丝扁线形;子房长椭圆形。浆果肉质,倒卵形,长宽均约2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叶(菖蒲叶)、花(石菖蒲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或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晒干。

【药材】干燥报茎略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有时残留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气芳香,味微辛。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者佳。
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变种植物细叶菖蒲(又名:钱菖蒲)的根茎,亦同等入药,一般用鲜品,亦称鲜菖蒲。

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有九节菖蒲之名,但目前华北一带用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作九节菖蒲。参见"九节菖蒲"条。

【化学成分】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0.11~0.42%),其主要成分是β-细辛醚63.2~81.2%,细辛醚8.8~13.7%,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等。还含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菖蒲后,用铜刀刮上黄黑硬节皮一重,以嫩桑枝条相拌蒸,出,晒干,去桑条,锉用。"

【性味】辛,微温,

①《本经》:"辛,温。"

②《另口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归经】入口、肝、脾经。

①《纲目》:"手少阴、足厥阴。"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用主治】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②《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贮 藏】置干燥处,防霉。

【选方】①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⑤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⑥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⑦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⑧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⑨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⑩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⑾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⑿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⒀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⒁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⒂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⒃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⒄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⒅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⒆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⒇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2011-08-17 11:21 6楼
心气散者忌用。(--啥样的呢?)



①《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②《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2012-02-02 11:42 7楼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的根茎。亦名菖蒲(《本经》)、九节菖蒲(《滇南本草》)、水剑草(《本草纲目》)等。味辛,性微温。入心、肝、脾、胃经。功能:开窍宁神、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和胃。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内服:煎汤,3~6g(鲜品 9~24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0.11%~0.42%)及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
挥发油中含3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β-Asarone),占63.2%~81.2%;α-细辛醚(α-Asarone),占3.4%~13.7%;其次为石竹烯(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石菖醚(Sekishone)、细辛醛(Asarylaldehyde)、榄香素(Elemicine)、欧细辛醚(Euasarone)、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1-Allyl-2,4,5-trimethoxy benz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顺式甲基异丁香油酚(cis-Methylisoeugenol)、反式甲基异丁香油酚(trans-Methylisoeugenol)等。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提示其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抽搐鼠数较少。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140mg/kg能完全对抗小鼠电惊厥和戊四氮惊厥,并能对抗家兔侧脑室给Ach所致惊厥。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对小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
石菖蒲根茎水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有较好疗效,其挥发油对某些神经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在一定浓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脉流量有关,还可能与镇静、改善消化机能、平喘、镇咳等作用有关。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4. 抗真菌作用菖蒲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批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 其他作用石菖蒲中所含的α-细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并有镇咳作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改善作用。有报告指出,石菖蒲煎剂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子宫收缩,α-细辛醚有对抗作用。α-细辛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粪链球菌、肺炎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熏烟(蒸)2~4小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杀灭作用。体外实验发现,石菖蒲煎剂(1:2)能使蛔虫麻痹和死亡70%。【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癫痫大发作石菖蒲煎剂,每30ml含生药干品9g,每次10ml,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如连续服用24个疗程(2年)未有癫痫发作,可停药观察。治疗60例,显效17例,有效28例,无效15例。对原发性癫痫(16例)和颅脑外伤所致症状性癫痫(18例)疗效较好。〔江苏医药1977;(3):32〕
2. 治疗精神分裂症石菖蒲、郁金各10g,大黄60g,百合、合欢花各30g,远志、生牡蛎各15g。水煎服,日1剂。治疗78例,治愈57例,进步15例,无效6例。〔四川中医1992;(12):28〕
3. 治疗乳糜尿菖蒲、薏苡仁、山药、扁豆、芡实、萆薢各等份研末,每次15g,冲服。以血尿为主者加地榆5g。治疗43例,痊愈40例,无效3例。3年内复发10例,继用原方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91;(12):556〕
4. 治疗耳鸣石菖蒲60g,生甘草10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26例,皆愈。〔陕西中医1992;6:266〕
5. 治疗梅核气石菖蒲、佛手、半夏、苏梗、陈皮各10g,川朴、远志、枳壳各12g,威灵仙15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43例,皆愈。半年后复发5例,再服本方3~6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92;(4):157〕
方剂选用:
1. 治疗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2. 治疗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定志小丸)
3. 治疗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
4. 治疗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服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5. 治疗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6. 治疗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
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7. 治疗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8. 治疗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9. 治疗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配伍效用:
石菖蒲配伍蝉蜕 石菖蒲芳香辟浊,化痰湿、启闭开窍醒神;蝉蜕质轻升散,散风热、宣肺利咽。二者相伍,其启闭开窍醒神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邪干清窍、气机闭阻之头晕、耳鸣、耳聋等。
石菖蒲配伍人参、茯苓 石菖蒲醒神健脑;人参补益心气;茯苓健脾养心安神。三者合用,有补心气、安心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心气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
石菖蒲配伍郁金 石菖蒲辛温,豁痰开窍、醒神健脑,功擅开窍;郁金苦辛性凉,清心开窍、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解郁。二者合用,共奏豁痰除湿、解郁清心、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温病热入心包或湿浊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谵语;气郁、血郁、痰郁所致之心悸、胸闷、健忘以及抑郁性精神病、脑震荡后遗症、癫痫、癔病等。
【注意事项】宜忌: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毒副作用:石菖蒲水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3±2.5g/kg。石菖蒲挥发油给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 0.157ml/kg。其急性中毒的表现为初期安静不动,继则为运动失调、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或加重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挥发油的主要急性中毒症状可能是兴奋脊髓。
石菖蒲煎剂给小鼠口服,未见毒性反应。
中毒救治:参见“细辛”。
【医家论药】
“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本草纲目》)
“石菖蒲,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者,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屡见用十全大补汤,奏功极多,石菖蒲不必问也。”(《本草汇言》)
“菖蒲,心气不足者宜之,《本经》言补五脏者,心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又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凡阳亢阴虚者禁用。以其性温,善鼓心包之火,与远志之助相火不殊,观《本经》之止小便利,其助阳之力可知。”(《本经逢原》)“石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本草新编》)
“菖蒲味辛气温,故主风寒湿邪之痹著。治咳逆上气者,以寒饮湿痰之壅塞膈上,气窒不通者言之。辛能开泄,温胜湿寒,凡停痰积饮,湿浊蒙蔽,胸痹气滞,舌苔白腻垢秽或黄厚者,非此芬芳利窍,不能疏通,非肺胃燥咳及肾虚之咳逆上气可比。开心孔,补五脏者,亦以痰浊壅塞而言;荡涤邪秽,则九窍通灵,而脏气自得其补益,非温燥之物,能补五脏真阴也。而俗谓菖蒲能开心窍,及反以导引痰涎,直入心包,比之开门迎贼者,过矣。且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刷精神,故使耳目聪明,九窍通利。凡寒饮闭塞,肺气不宣,则令人音瘖,菖蒲能逐饮宣窍,而声自开,以视虚劳金破之不鸣,显然有别。”(《本草正义》)
“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重庆堂随笔》)“石菖蒲,气温,味辛苦,无毒。主消目翳,去头风;开心志,益智慧;清声音,通灵窍。腹痛或走者立效,胎动欲产者即安。中恶懵死难醒,急灌生汁;温疟积热不解,即浴浓汤。大都温则驱手足湿痹,可使屈伸;辛则贴发背痈疽,能消肿毒;苦则除心热烦闷,能下气杀虫。”(《药鉴》)
附注:石菖蒲传统以生于山间石隙中者质佳,且以根瘦节密、寸寸九节者为良,称九节菖蒲,简称九节菖,亦称寸菖蒲。此外,其变种植物细叶菖蒲(钱菖蒲)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us Engl. 的根茎,亦同等入药,一般用鲜品,亦称鲜菖蒲。华北一带用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Fisch. 的根茎作九节菖蒲。
⬅ B 冰片 老茶馆 R 人参(附: 人参叶、人参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