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创立生命物理

2010-09-18 15:11 楼主
医药是以人为本的。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历史久远、成果辉煌。然因未能将生命实际的库存知识,稍微提高到医学纲纪、生命物理的高度,导致医学上明缺正确指导思想的陷于人为发展困境中。究其关键,一为中医专重经典经方,疏忽基础理论开拓而中医重核、阴阳失调的因果层次不被认可、重视。二为西医凭借已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仅适工业化学方法,利用“阳克阴,纯则变”的取消物本双涵双调性能、仅存单向分子,违悖生命体时刻需要双向调整的实际,即采用“没有生命的物理方法”来研究或指导提纯药物也类似工业化学或数学变量的片面药物,反复向生命体实施偏激倚赖性药物对付,人类“用进废退”的体能衰变加剧,人们依旧不知所以然的健康维护或疾病防治前景堪忧。所以,重视理论审视,加强理论领悟,开拓生命物理,彰显中医合理重核和释明药食双涵、阴阳双调的防治潜能,较切原生物本凭据。则医药临床、指导思想的凭据明确,中医始能引领未来医药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医重核 工业化学 单向分子 药食双涵 生命物理

1. 提高认识

能防能治乃中医药不公已明的潜能隐涵。但对于如何利用医学上的库存资质,创立生命物理,指导临床实践,发挥中医效能,维护健康或防治疾病的大问题,医学上至今尚未稍微阐明、获得解决理论升华的推导凭据。

究其原因,传统中医是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发展起来的。中医学的核心价值,重点表现于认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天人相应”观念和司外揣内,凭据确切,多可提前预见疾病、预防疾病、征服疾病的调整阴阳平衡稳态为主,防治结合为辅。尤以“治未病、防重于治”为指导思想,已经为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理论与实践性强、千年不衰、潜能无量,当代科学无法释明、定义、取代。

但当代许多人认为,中医倚靠感性认识向理性进展的研究过程,客观存在思辨、描述、猜测性弱点。中医原较精当的理论开拓与临床实践,至今打不破现代人听不懂、难接受古老中医隐涵深奥,却非虚幻名词、模糊术语的心理障碍。则中医阴阳重核的是否平衡(不必过分强调,也没有绝对平衡)与失调,才经常被不求甚解的传承者拆论、忽视,甚至于失纲探索,失因防治,中医药的内在优势不能极致发挥,临床水平无法逐渐提高。那么,如果中国凭借中医理论精华的据实发掘、创立和掌握比较切合生命物理的核心技术,指导人类防治疾病的实践,前景无量。

鉴此,对于当前比较切合“有生命的科学,有生命的物理”的中医理法方药来说,如果我们在继承与发展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借助现代科学,不!应该说借助多适工业化学,违悖原生物本凭据或生命物理的部分西医认识,认真导出彰显中医正确性的隐涵,就能让中医重新得到理性升华、优化延伸和极致发挥防治效能。

问题是:人们应该如何提高认识、总结精华、蓄势跃进、促成医药纲纪理论的合成与诞生,确是中医发展的巨大难题。因为,我们应该从何入手,才能充分考量切合生命体的物理学认识,彰显人与自然的特殊性,至今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我认为:医学上一旦弄清“有无生命的科学”(包括不同科学或学科)的根本区别?各自涵义?适于何用?将能有凭直向“医学纲纪、生命物理”的巅峰进军。

2. 改正缺点

纵观当代没有吃透、理解中医理论者的质疑或挑战,反省中医式微的自身原因,似可证明:人们专重经典经方的临床研究,忽略理论审视和开拓未知领域不力,自难取得统一认识的现状,亟待改观。否则,中医将不能顺利发展,还难免遭受反中医、颠覆中医的质疑、发难或棒喝。

但如果中医界正确面对重重发展危机,率先利用中西医库存知识,尽快创立、完善“生命物理”的基本框架,推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西医适用资材为辅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势将超脱发展障碍,引领未来医药发展方向。

3. 生命物理的核心内容

医学是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是阴阳相对、缺一不可的。欲明有无生命的科学或学科隐涵,必明生命体明显与自然界有别的原因,在于人与自然时刻受到双重阳热(天下太阳的光热作用和地心岩浆热能)的温煦、烘托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则明生命体血肉神思俱全和尚需自体命火、饮食供养、升清降浊、自我调节等维系。

况于生植动物等生老病死(包括人或生物能否作恶、因凭欠清)的活动过程中,不说分属生植动物的特殊物理范畴之一,单说生命体除外需要接受天下太阳的光热作用,以及地心岩浆热能的温煦、烘托和双涵药食维系,还有极其复杂的未知领域和已获阐明的升清降浊、新陈代谢谢、外因影响、病因量变、心理适否等。从而明证:一切生命体的切实知识或未知领域,均属高屋建瓴的生命物理的基础性建构素材。

也就是说,生命体终生维系、凭以变化的阴阳重核,尚需发掘其本质真谛、因果层次、演变规律、可见凭据的既被中医认识为概括一切生命范畴的物理变化的指导思想,还是人与自然不可或缺的普适要素或变化凭据。

(1) 亟待佐证的普适要素

中医重核中有关健康稳态最佳的“阴阳平衡”,不但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是正常的”等健康标准,作为内外对应的可见凭据之一,而且由于食物双涵,不同促使阴阳一方或双方发生相对量变的稍现偏颇,即属“阴阳失调”之伊始状态。则它们进退变化、反复重组,都有偏颇程度不同的相对量变、层次量值、不同量级的区别。尤当阴阳变化的不同层次,进展到相对一方或双方过激的量级,始可致病。所以说,西医利用“阳克阴、纯则变”的单向结果来对付生命体的双涵变化,或者称“治标不治本”,明显违悖生命物理。

何况,中医病因的“阴阳失调”,主要有“阴阳的阴偏盛、阴阳的阳偏盛、阴阳俱盛”三大进退变化、不同层次的可见凭据之一,已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是正常的”,开始发生舌质或舌苔相对量值的进退变化中得到明确解释。治疗错对、病变进退,亦可从各自的凭据变化中得到可辨性区分,并且有异于西医的单向调整。因为临床检验值即使渐趋正常,但人体诸多的可见凭据,多数尚且处于有进无退、毒热入血等危害加剧中。

至于对中医早有认识的不同虚症,亦当归属中医病因“阴阳失调,即阴阳的阴偏盛,阴阳的阳偏盛,阴阳俱盛”三大层次当中的原因,在于虚症病变虽已逾越了“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是正常的”等正常境界。毕竟依据病变进退变化的可见凭据,同样表现于“阴阳失调”的不同量值、层次量级之中,但尚未逾越“阴阳失调”的范畴。诸如“阴阳俱虚或寒湿重症”,由于多少都有阴阳偏颇的状态表现,并且处于对方尚存,没有脱离阴阳相对的各自量变、量值、量级不同等层次。那么,在理论认识或调平阴阳的主旨上,除外需要双方兼顾、适其所需的对策,无须细分。

所以,不管中医在认识上,还是在防治中,既不能稍离双调,又可借镜简化辨证资材和分别进阶为“生命物理”的核心技术内容之一。

(2) 阴阳相对的演变规律

自古至今,中医都有认识:阴阳相对的阳,指的是“无形阳热性功能”;阴阳相对的阴,指的是“有形阴寒性物质”;中医简称“功能与物质”。那么,在人体中的命火热能和推动运化的气化机能,显属阴阳相对、不可或缺的中医早已认识为可以解释相关事物的“阳中有阴” ,或称功能与物质的主从。在人体中的津血髓液等,医学上早已公认是“有形的物质”,中医也早已认识为可以解释相关事物的“阴中有阳”,或称物质与功能的主从。

a. 人与自然基本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下,又必迎受天下太阳的热能温煦和地心岩浆热能的烘托、环境条件和饮食供给的润养适度。则人体阴阳相对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机能,将以“阳热携阴寒必升,阴寒携阳热必降,阴阳相携升降、相互协调”三大演变规律来行使升清降浊、自调维护功能。均属正常的生理现象。

b. 中医早有认识的“阴阳失调或阴盛阳衰、阳盛阴衰”。若于人体病理来说,轻则痰湿郁滞、重则暴发水肿,或者轻则口苦口臭、重则遍体枯瘦。若于自然环境来说,轻则连绵阴雨、重则暴发洪灾,或者轻则娇阳似火、重则遍地枯焦。因为地上的水分受到天下太阳的热能蒸化和地心岩浆热能的烘托,也就是“阳中有阴而阳热携阴寒必升”,这才成其为蒸汽;蒸汽聚积过多的“阴中有阳而阴寒携阳热必降”,这才成其为雨。然当明辨人与自然乃阴阳相对的“中间状态”之原理在说明,不能破坏身体内外的环境条件,才能保障阴阳平衡。

c. 人体阴阳失调的不同层次和大致相同的演变规律:

a) 当人体处于“阴阳相对的阳热偏盛”状态下,即使迎受天下太阳的热能温煦和地心岩浆热能的烘托,环境条件和饮食供给的润养适度或过激,体内阴阳相对的“阳中有阴”的阳气机能,将以“阳热携阴寒必升”的演变规律来行使升清功能为主的生命维护过程中,同步引发阳热携阴寒必向上烘烤的病理变化。

b) 当人体处于“阴阳相对的阴寒偏盛”状态下,即使迎受天下太阳的热能温煦和地心岩浆热能的烘托,环境条件和饮食供给的润养适度或过激,体内阴阳相对的“阴中有阳”的阴气机能,将以“阴寒携阳热必降”的演变规律来行使降浊功能为主的生命维护过程中,同步引发阴寒携阳热必向下浸淫的病理变化。

c) 当人体处于“阴阳相对的阴阳俱盛”状态下,即使迎受天下太阳的热能温煦和地心岩浆热能烘托,环境条件和饮食供给的润养适度或过激,体内阴阳相对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气与阳气机能,将以“阴阳相携并进、八方奔突”的演变规律来行使升降功能的生命维护过程中,同步引发烘烤与浸淫并存的病理变化。

所以,在医学理论中,既不能疏忽功能与物质的任何一方,或将功能与物质拆论,又必区分有无生命的科学、有无生命的物理,还当创立生命物理学,指导医药实践。否则,将致认识错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佛山疑患恙虫病孕妇死亡 专家称灭鼠可降发病率 老茶馆 子午流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