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0-03-03 11:13 楼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句话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这句话,王冰先生的注解是:“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弱。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调节,从顺其根,二气常存,盖由根固。”

简单说来,王冰先生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便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观点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包括流传于民间的所谓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都体现了这种观点。对此先贤追随者有不同的看法,现说明如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原话是:“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要准确理解这段话,第一要结合《四气调神大论》的全文来理解;第二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以从其根”的“根”字。

我们先从这个“根”说起,王冰先生认为这个“根”是“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因此要“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当下语境中就有问题了,经文说得已经很清楚:“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显然这个“根”是指“四时阴阳”。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经文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的是春要养生,夏要养长,秋要养收,冬要养藏。春为少阳,夏为太阳,这叫春夏养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这叫秋冬养阴。

那么再结合《四气调神大论》的全文看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讲得很明白。

何谓春养生?《经》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何谓夏养长?《经》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何谓秋养收?《经》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何谓冬养藏?《经》曰:“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总的看,古人从自然界寒暑替变,阴阳消长的现象,认识到人体生长收藏的生理动态,揭示了一个原则,就是必须随着气候的转变而调节适应,才不致受到六淫的影响而发生疾病。

比如说冬三月阳气潜藏,纯阴用事,地坼水冰,寒风凛冽,在这时候,必须根据冬季气候严寒的特点,“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才不致被寒邪所伤。

其他季节,当然也不例外。只有适应每个季节气候的特点,才不致被外邪所侵袭,否则的话就会“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最后,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本篇为什么称之为《四气调神大论》了,那就是要求人们要适应时令变化,调养精神状态,改变生活方式,才会健康长寿。也就是经文所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总之就是“养生者,必顺于时”,这就是《四气调神大论》要告诉我们的养生原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3-03 12:13 2楼
春发,夏长,阳者升也
秋收,冬藏,阴着降也

养阳也必须少佐滋阴
养阴也必须少佐温阳

阴阳平衡才是正道
2020-03-03 13:29 3楼
春夏气在外,秋冬气在里。阳,外也。阴内也。简单的说,春夏对于人体外部(阳)是有利的,比如冻疮,寒痹之类的到了春夏就是有利的。秋冬则反之。
阴病发于夏,阳病发于冬。
具体如何养生?东南(春夏)之气温(内)而收(外)之。西北(秋冬)之气寒(内)而散(外)之。
2020-03-08 08:44 4楼
想要知道什么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先要知道阴阳的层次,有着“天、人”之分。古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但合一并不等于概念含糊,不四区分。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由于天是人的环境,人是恒温动物,所以天气变化时,人的能量是与之对抗的。这种对抗便是,天寒之时,人以阳气增长对抗,天热之时,人以阴气增长对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原话是:“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而《内经》还说过:“阴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就是“根”。
所以,春夏“养阳”,是养人体应对自然界变暖的能力,而这能力恰恰是人的阴气;秋冬“养阴”,是养人体应对自然界变冷的能力,而这能力恰恰是人的阳气。王冰主张:“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这种做法是对的。但是,“ 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弱。”这种说法是混淆天人区中别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种关系只有在天人之间才能产生,对于“天”自己来说,阳生不会阴长,只会阴消,对于“人”自己来说也是一样,体内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只有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由于人是恒温动物,是逆熵系统,人的阴阳才会与自然界的阴阳产生互为消长现象。
所以,当人健康的时候,其实是与自然界达成平衡的时候。这时对于人体内部阴阳来说,根本就是偏势的,这种偏势,是为了应对自然环境的偏势。关于这种偏势,《内经》曾经明确表述过:“阳盛则身热、腠理闭、顺粗为之逸仰……能冬不能夏;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能夏不能冬。”只可惜,就连王冰都未能全面理解。中医,“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0-03-08 10:20 5楼
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
这句话竞然有不少人认为是对的。阴病发于夏就是食寒而来,内为阴,夏季气在外,食寒则内渐伤,所以夏季应该少吃寒,伤了太阴,秋冬为泄泻。冬季气在内,人身外寒而内热,秋冬季容易上火,气在中,冬季伤了阳(被寒伤),待来年春时阳气外出则没有空间了,故温病(热病)。
2020-03-08 21:49 6楼
天气暖人都出去了,天气冷人都猫屋里头。很直观的东西,搞那么复杂干嘛
2020-03-26 08:01 7楼
我也来提供一个思考: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心为阳中之阳,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肺为阳中之阴。
2021-07-09 11:43 8楼
春夏养阳,就是春天夏天吃的喝的穿的都要热,以阳为主。我自己深有体会,从春天开始吃什么都热的天天晒太阳,到了夏天继续晒太阳越晒越舒服,吃火锅羊肉不上火,反而流鼻涕。身体很舒服,还不怕热。
2021-07-09 13:45 9楼
王冰先生认为的:“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便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在春夏秋冬当令,于此同时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最弱的或者在休息的则分别是肺,肾,肝,心。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对应肺,夏季对应肾,秋季对应肝,冬季对应心,在四季各种状态下,春天天气温,在人为肝,天人合一,则金胜木之力相对弱,外在天气能温肝,而金内敛,其他的三季也是以此类推。并不是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冬吃萝卜夏吃姜”也不体现王冰的观点。冬天吃萝卜可理气但是并不热,夏天食用生姜温中辛散也不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思我理解为在天气的作用下,天人合为养其时,天气养肝而金易侮,天气养心则易侮水,天气养肺则易侮木,天气养肾则易侮火,所以正常情况下天木气在外,内应于脏腑,内外交通则得天养。所以按王冰先生说的去调整饮食,除去冬食热,其他的反而会更囿里而实,实而化火,更容易得病。
2021-07-09 20:10 10楼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还得看体质,大致分为虚寒质,正常人和内热质。
虚寒质和内热质的人养阳养阴的方法根本方向大不相同,一概温补虚寒质的人正好,而内热质的人就会上火。
2021-07-09 22:47 11楼

我是谁1 说:
春夏养阳,就是春天夏天吃的喝的穿的都要热,以阳为主。我自己深有体会,从春天开始吃什么都热的天天晒太阳,到了夏天继续晒太阳越晒越舒服,吃火锅羊肉不上火,反而流鼻涕。身体很舒服,还不怕热。
真的吗?
⬅ 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不知其要 。。。。 老茶馆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请问胁下痞硬到底是个啥症状?求通俗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