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说《周易》和“连山”、“归藏”的关系

2018-12-25 22:07 楼主
纵说《周易》和“连山”、“归藏”的关系
(论友-附贴:金栋先生《〈易经〉(周易)是本什么书?与〈内经〉有关系吗?》)


唐融儿 :

金栋先生功课做得很足,不过跟不懂历史、文献学的人说易,是基本是对牛弹琴。
连山、归藏都是传说,蓍筮是周人的占法,商王不用蓍筮。经文的内容主要产生于商末和西周。经文也不全是占卜的内容,当时没有分科的概念,卜官同时又是史官、档案官、科学院长。
汉代视医学为方技,张仲景这种人物也在正史中无传。于是有些人便想找个高贵的血统、认个祖宗。为使灵素上升为经,就找了黄帝这个大名头。

雍牧:

连山、归藏并不都是传说,蓍筮是周人的占法,也是商王的占法,黄帝氏建立的夏代也是这样,为什么呢,“炎黄之战”后实行了“绝地天通”政策。

唐融儿:

确实,商人也用蓍筮。
关于连山、归藏,前几天看了你发的文章,看来我要补充一下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了!

雍牧:

"连山"、"归藏"本身就是天文,历法。俱源于伏羲(神农),我们现在沿用的农历夏历(太初历)就是“归藏”,为什么又叫“太初历”呢,夏代是黄帝氏与神农氏大战后建立的,黄帝氏打败神农氏,“夏商周三朝根据‘盖天说’制定,颁布的历法,每年与真实天象具有细微误差,每过四五佰年,细微误差就会累积明显程度,导致太阳历‘节气不正’,太阴历十五‘月亮不圆’。于是民众认为‘天命已移’”,商历“正月建寅”,周历“正月建子”,秦历“正月建亥”,把阴阳合历的太阴历表象正月朔日逐代前移一个月,以此证明“天命已移”。汉朝是“伏羲”神农氏收复天下的第一个王朝,恢复“归藏历”本身的“正月建寅”并重命名为“太初历”并沿用至今二仟多年,同时以伏羲(神农)氏族的天文观测台专用名称“昆仑”二字,命名于西北的自然山体,当时平定西域,打败匈奴,也是为了纪功!《周易》篡编了“连山”、“归藏”,《周易》彻底沦为“卜筮”,在此不论!(随发辑文《伏羲(画)布圭,始于天文!》)

赞同《周易》里的“易传”更属于儒教之述,所谓义理易也,建立在《周易》卜筮易上!所以说《周易》不是真正的易经,却符合“圣人(统治者)以神道立教”之旨!无需拘泥于名词,儒教并非孔子始,但孔子是其代表。《周易》系统里的“易经”还是“易传”也好,雍牧素来对《周易》不感兴趣,但《周易》系统里“易经”和“易传”不是同时代肯定的。按雍牧习惯,素来把二者合一概称《周易》,这没错,以后有兴趣也许再熟悉一下。总之来说,《周易》就是“卜筮”之书,再掺乎乱七八糟所谓“义理”,按雍牧理解都是儒教或者说儒家东西(习惯不喜欢在“儒”后,加“家”或“学”,“儒”不配;通读《论语》也大都是孔子和其弟子们个个象范进一样想当官),《周易》没有什么价值,所有的价值,无非是在“连山历”、“归藏历”的“圭”上加“卜”而成“卦”,什么“卦辞”、“爻辞”,众说纷坛去吧,也是自古亦然,此即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

ABC小白兔 :

《易经》从形式上看的确是一本占卜书,这是文王的高明之处。因为文王写《易经》是在监狱里写的,不可能用文字,只能用“密电码”的形式记下来。《易传·系词》有明确的说明,是文王不得已而为之。《易经》和《易传》是不同性质的书,这是众所皆知的。

雍牧:

六爻和六十四卦(确切说是“圭”非“卦”),是上中古“伏羲”神农氏的东西,文王何德何能?!

shenyvf:

中国文字中,“卦”为形声字,左表其声,右表其意。“圭”为古代测日影的工具,可定与太阳历相关的节气。但古中国月令均为十二之数,如果圭为八卦前身,理当演为“十二卦”,怎地却成“八卦”?可见二者不太相干,至少证据很不充足,无法采信!

雍牧:

确切说“归藏历”分卦值日,一开绐就是六十四卦,《周易》里的伏羲“先天八卦”是伪托,也有按四时八节缩演为八卦的,但卦序卦义均与《周易》先天八卦不符。但有“十二辟卦”,我传去,你看下,另外找本张远山的《伏羲之道》了解一下,淘宝网有,要卖复印盗版的,原版很贵





shenyvf:

张远山在书中没有说出任何切实证据,只是凭自己的逻辑演义了一番。而若论演义,又不能自始至终逻辑自洽。中国文人大都如此,证据链不足,没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雍牧:

有考古,文献论据,证据链充分,实非孤证

shenyvf:

你若认为证据链充分,可以举证来看?鱼盆不管是什么鱼,与太极的关系就值得怀疑;既然所谓的圭数(长短划线)并非皆六,凭什么说这是六十四卦?只是看着类似罢了,他也说了这是太阳历,古人按照时令结绳记事的翻版,怎见得便是八卦之意?我也给你发个图,看看怎么解释?



数数看一共几画?究竟是电磁波还是六十四卦?





雍牧:

你给我出难道了,我过去对易经也不感兴趣,只是看到了张远山的东西,觉得是好学术观点,现在粗阅了两遍,也不可能掌握细节。所谓“爻”,只是“圭影”,而“圭影”随一年四季太阳归藏而不同,所以有“阴爻”和“阳爻”(天干也是因“圭”而来的),这也就是“阳仪六阶,阳爻逐阶渐增;阴仪六阶,阴爻逐阶渐增”意思,并不是多了个爻或少了个爻,你可能误解了。这里的“逐阶渐增”说的是“圭影”,你想一下四季的阳光照在你家门前的台阶上,会都一样吗?!“圭木”立在那里,“圭影”春夏秋冬和每日的不同时辰是否都有角度和长短的伸缩变化,“圭影”阴爻阳爻“逐阶渐增” ,就得“变爻”或“变卦”,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圭木的象征,圭木也是汉语“建树”的由来。对了,“太极阴阳鱼图”和“伏羲六十四卦”(也即神农“归藏历”也是阴阳合历;“连山历”时还是太阳历)确实一体双生,源于天文,就好象“阴爻”和“阳爻”不可分割一样。读下张远山著作吧,不会浪费时间的,还有他的《玉器之道》,文辞方面还娴熟些,极力推荐,有余兴的话他的《老庄之道》观点也不错,至于你发来的不知从那来的鲤鱼图,不加说明,我那能看得懂!


shenyvf :

看了你说的东西,这里面有一个天大的误会!

所有的图,只是在表达“天圆地方”而已!一个圆,内接十字架,用于圭表测影,太阳偏南,其实只需半圆即可,画成整圆,无非是因为当时信奉“天圆地方”之说!可见当时根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十字架四端各有分叉,并非八卦,而是方向示意!这是“箭尾”!用箭尾表示方向,是“四方来效”的意思,也即“归藏”之意!

无论各位持有何观点,你们可以先放下成见,想想看我说的合不合理!由于当时没有文字,我固然没有充分完整的逻辑链证明画意,但一些学者硬把它说成八卦岂非更不合理?岂非更加没有逻辑?

雍牧:

发去图主要是让看看神农“归藏历”的“十二辟卦”和《周易》有何区别?!“六爻”的产生除了连山历的“七山六谷”还有其“爻动原埋”,而太极图的原理在这里几句话说不明白,在“连山历”初期(距今八仟年前),上古先人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太极雏型还是倒时针的,因为天转和地转不一样,后期升级到“归藏历”时,已经阴阳合历,不但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且已经探知太阳系外的宇宙,这时候是“浑夕论”(中间还有个过渡阶段,即“浑天论”,局限于太阳系,太阳系内的星体循环,已经被太极阴阳全图所概括,同时不仅表示全年的太阳归藏,涵括“日月循环”,距今六仟五佰年。太极图的原理于今人来说并不复杂,但上中古先人的探索却需要一个过程,源于天文,重要意义在于两个鱼眼,和阴阳鱼眼的上下位置及正反即顺时针和倒时针。)你所说的“一个圆,内接十字”,也不知所指?应该是伏羲天文观测台(昆仑台)的专用符号“八角星纹”,那不是太极图雏型,而是与后世的数字“络书”有关,和夏商周三代的“明堂”建制有关,也就是说和后世的“九宫”有关。另外太极图有两种诞生模式,一是源于局限于太阳系内的太阳归藏,星体循环,由立圭测影所得;二是源于北极天枢,即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同时还发明了最早的浑天仪“玉衡璇玑”。 两种诞生演变过程都有合乎逻辑,环环相扣的不同时期考古出土的太极图雏型支撑,张远山和冯时先生的原著中罗列非常之多;另外后一种太极诞生模式还衍生了“卍”(万字符),我下面给发去,但最好要看原著。这些东西湮没于历史,是炎黄之战后实行“绝地天通”,和“秦焚汉黜”所致!对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论”只是历代帝王统治者愚民统治的产物,并非中国上中古的天文学说,前述已阐明。(同传《卍字符和卍舞(万舞)探义及“韩国江陵端午祭”》)

shenyvf :

明显不是八角星,而是十字架,四端有着“箭尾”。这可以表示“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也表示“归藏”,而把十字架中心的小圆视为“仓库”。但怎么看都不是八卦,不仅不存在“卦意”,从这些图形里更加看不出“爻变”的意思。比如我发的那个古鱼盆碎片,能认为那就是卦或爻变吗?网络却认为它更象无线电波!只要没有文字说明,这些图形如何解释都只是一些揣测而已!并不是可以“三人言虎虎成真”的,万人言虎也作不得准。

综上所述,依我看,否认《易传》的文字说明,却企图从怎么解释都可以的图形之中去揣测“真意”,这种研究方向弄拧了,永远不可能有确定一致的结论!与其这样,不如尊重科学的方法:各人提出逻辑自洽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实证来检验!谁的逻辑符合事实,谁的理论正确!

我们的目的不是个人兴趣,而是要弄清八卦到底是什么理论,包括太极阴阳与其关系,以便为中医国际化和中医科学化服务。谁主张什么,谁就有义务完善其理论与中医科学的逻辑联系。比如,你主张中医的阴阳是天文理论,就要具体说明这种“天文理论”在机体生理病理的一切方面,怎样起到主异作用?可以完善说明者为真,无法完善说明者为伪。


雍牧:

你可能看到了《太极而无极;“河图、洛书”探源-及“昆仑之谜”和“明堂”由来》的附图,那个不是十字架,是八仟年前上古先人天文观测台(昆仑台)的专用符号“八角星纹”,可以分化出“五位图-九宫图”,等于通常意义上也现在大家所说的方形“数字河图”和方形“数字洛书”(实际上真正的“河图”就是太极图),这种证据逻辑上的渊源非常显明了。另外既然固执于《周易》系统里的什么“易传”,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还是先“求初求原”把易经里的有关天文的“阴阳”溯源弄清,有助于理解《周易》这本书本身,有助于理解中医“阴阳”概念(另外易经“阴阳”包括汉字甲骨文确实源于天文,“阴爻”、“阳爻”及“太极图”本身已予说明,“阴阳”概念延伸可应用于很多领域,可没必要完全抽象等同啊,如果非要认为“这种‘天文理论’在机体生理病理的一切方面,怎样起到主异作用?”那么也就是“五运六气”了,这种中医的“运气学说”在现在来说显然是糟粕,在这里说也是博笑!),这也是避免玄解附会,探求真义的唯一方法,呵呵。至于什么“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圣人在那啊?!上古易经天文学术与这句数仟年后的后世儒教说辞风牛马不相及!












shenyvf :

科学的论证,必须要说明上下两种图象是怎么逐渐演化过来的。就象进化论说“猿猴变人”,就必须找出中间状态的化石。

而,上图的对称性属于“各向同性”,或者说“四方同性”;下图则是“各向不同性”或者说“四方不同性”。

在物理学上,“对称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容不得鱼目混珠。否则,世界各民族几何图案多得很,都是河图?都是八卦?必须指出其“对称性破缺”的过程。如果不明白什么叫对称性破缺,找本物理书看看。

此外,原图十字架本来是箭尾状的边界,为何要抹平它呢?难道已经明白了箭尾状的意义?不见得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方、圆其实是国际上一切民族图案的基本结构,而八卦所含的三爻是每卦不同的,具有立体几何意义,至少,天地、山泽、风雷、水火的立体高度都是不同的,如何解释,难道不需要好好想一下吗?

费尔巴哈说:“东方人看到了统一,却忽略了差异;西方人看到了差异,却忘记了统一。”

张远山等人只看到“相象”,却忽略了、或者压根不想解释其中“差异”,这是科学态度吗?凭现代人的头脑,难道还要重犯古东方人一样的错误?


如果我拿一株真相植物过来,硬说这就是河图,就是八卦,八卦是植物人发明的,你觉得怎么样?




雍牧:

不好意思,你也许说的是这块龙山初期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大纹口晚期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墓葬遗址,出土的在玉龟腹中的“四象八圭玉版”吧,要不然真弄不清你说的“十字架”带“箭头”何指!“原图十字架本来是箭尾状的边界,为何要抹平它呢?”之说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你也没仔细看我给传去的辑于冯时和张远山先生的 《太极而无极;“河图、洛书”探源-及“昆仑之谜”和“明堂”由来》小文!不仅是其二人的原著,就是这篇基本辑抄来的短文里也有有你说“中间状态”或过渡状态的考古证据,恕不再作答!





shenyvf :

这是原图。而有另一些带有虚线是后人添加的,作不得准!





我已经看过了,原图没有中间状态。对称与非对称,这种最简单的知识,你不会不知道吧?你连指出什么图是中间状态,都无法复述一遍,只说明一点:属于盲目崇拜者群,并没有掌握立场、观点、方法。不知道怎样用逻辑阐述问题。


雍牧:

上贴已附三图,第一个带虚线的“八角星”图,虚线是示意演绎“五位图和九宫”,很明白的,另外也都很对称啊,没发现有不对称的。感觉最对称的是天安门了,可也只是左右对称,上下不对称,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shenyvf :

圭有两种,休要偷抽象概念。



这是测日所用,未端方形亦称圭表;


这是礼仪所用,末端尖形,亦称大圭。

现在某些人混为一谈,硬说全是测日所用,以其硬解“八卦来自天文历”,实属偷换概念,极不严肃。

至于所谓“四象八圭”玉版,更是难以应解!

如果说它是“礼圭”,根本不应有叶脉状斜条纹;依我看,这是龟背纹示意;而最外圈四条方位不正,难以用四象来解,反而极象龟之四足。上古传说“天圆地方”,而“大地驼于龟背之上”,正是此景!此玉版发掘之时藏于一只玉龟腹中,可为旁证。这不什么“八卦阐述宇宙真理”,而是一种宗教信仰而已!且看,龟足已经伸出天地之外,有此“神龟”乎?

我只说了此图的一种解译而已!官有两张嘴,民有一个口,谁不能说?



雍牧:

“圭”就是测日所用,至于礼仪所用,是否也称“大圭”,我不知道,也在其次,纵然是,亦是源于天文测影所用的“圭木”,同时最初最原始的“圭”就是木,而且上中古先人有讲究,用的还是桑木,即“扶桑”,蚕吃桑叶能吐丝,故成神虫神树。凡上中古的先人礼器都源于天文,涵“天人合一”之意,晓得夏商周的“明堂·月令”制度吧,你查下楼主金栋先生发的贴子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太一”(但“太乙”有点说道,太乙是“紫微星君”也即“北极帝星”恒居不动,人间君主不能僭越,只能对应“北斗星君”)这实则“明堂·月令”,上中古君主认为自已是北极天神之子,仿斗星旋转逐月移居一室,同时要更服换色,以作“天人相应”之数。九宫即洛书,而真正的河图是太极。明堂建制来源于上古伏羲族“亞”形“昆仑台”(天文观测台),同时灵枢此篇也是朴素地阐明了节气对人体的影响。上述这些和上古及夏商周礼仪方面,张远山在《玉器之道》里考证得很详细, 但这书一定要购正版的。至于龟形“四象八圭”玉版,上贴发去的“八角星纹”、“五位-九宫图”、方形“数字河图”和方形“数字洛书”都涵括在里面了,玉板整体方形,标示“天圆地方”的“地方”,是公元前三仟年龙山初期安徽含山凌家滩东夷氏族画蛇添足的东西,已经把它拿来筮占使用了,也就是你所说的添加“宗教信仰”了。下面给你发去张的原文详析:“其一,玉板共刻十二圭,分为两组,历法内涵不同。大圆外的八圭,标示四时,是伏羲族‘两仪生四象’的四象,居于四维(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是二分二至的等分点。每圭均刻三线,标示一季三月,合计一年十二个月。大圆内的八圭,标示八节,是伏羲族‘四象生八圭’的八圭(下面附图),居于‘四正四维’。四正是‘二分二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维是‘二启二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圭均刻三线,标示一节三节气,合计二十四节气。其二,玉板刻有二圆,天文内涵不同,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天球,两者共同标示伏羲连山历的天文学基础‘浑天说’”(冯时先生著作也有另外详解,这里引用张远山著作)。其三,玉板小圆内的八角星,是伏羲连山历之天文台“昆仑台”的专用符号。而“八角星”纹的天文历法意义如下:“八角外指,标示八方、八风、八节。四正内折,构成山形,标示东西南北二十八山和东西南北二十八宿。八角外的四正方仪,又有圭木、圭影∧合成的‘个’,即始于伏羲祖族八仟年前甘肃大地湾一期的圭影符”。对此冯时先生也有演绎,辑文《太极而无极;“河图洛书”探源及“昆仑之谜”和“明堂”由来 》已经叙述清楚。其四:“玉板四边的钻孔,数目标示四方星宿,钻孔是龟卜的特有方式,这是东夷族新增的占卜功能。伏羲族的二十八宿,原本是东南西七各七宿,每方数目相等,无法用于占卜,东夷族为了占卜,调整为五四五九,成为中古以后方形‘数字河图’和方形‘数字洛书’的前身”。最后说到我们讨论的本题,那就是易经的爻数问题,《周易》是卜筮易可以有三爻,可就“连山历”和“归藏历”天文意义而言,三爻是不存在的,这就好象日和夜或上午和下午不能掰开一样简单。这点在我们上次交流《〈周易〉和“泰卦”的逻辑矛盾及“归妹卦” 》(注:我加了个标题合发)就已阐明,不再赘语。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鳌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药物入经的一个问题 老茶馆 漫言中医辩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