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记忆中的避瘟大缸

2018-04-26 10:55 楼主
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福建、江西大瘟,江西广信府玉山、永牛二县疫,死一千七百九十余人。九月,户部奏陈:江西建昌、抚州及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今年正月,疫死七万八千四百余人。十月,江西广信府上饶县疫,死三千三百五十余户。而后渐渐北移,一些来自瘟区的人涌进北京城。面对瘟疫,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各种预防和治疗手段,包括顺应时令、改善环境、注重预防、隔离病人、妥善处理尸体、政府义诊施药、普及医学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清洁等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在大自然的暴虐面前,人类始终是被动和渺小的。于是,就在一次次的瘟疫大爆发中,看不见的小角色却在不经意间,深远地影响了我们的大生活,我们的大历史....

菜市口为当年进京要衢,亦为外省人糜集之地,鹤年堂为预防瘟疫发生和扩散,连夜配制了一大批辟瘟汤药,无偿向过往百姓赠送。为了过往军民饮用方便,丁鹤年和伙计们在药铺门口专门置一大缸,每天清早装上满满一大缸,有时候人多,不到半天就喝没了,伙计们又接续熬上,灌满……这一送,就送了大半年。当时的医药名家、举世著名的《方剂学》的作者张景岳形容鹤年堂赠药的盛况“世人趋骛鹤年堂”。

明代从1408年至1643年,共发生大瘟疫19次,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至同治11年(1872),全国各地发生“大疫”达三百数十次之多,次次都有“鹤年大缸”身影。

鹤年堂不仅给“军民贫病者”送药汤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而且鹤年堂在延续“避瘟金汤”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四时”防病养生的理论,配制不同的汤饮:春季的“避瘟汤”,具有清热解毒,避秽除烦之功;夏季的“解暑汤”具有清心涤热,解暑除烦之效;长夏的“化湿汤”具有健脾化湿,消食开胃之功效;秋季的“润燥汤”,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冬季的“散寒汤”,具有补肾壮阳,温经散寒之功。丁鹤年还对其曾祖父阿老丁的养生饮加以改造,在不影响养生功效的基础上,成功配制出既爽口解渴,又能强身健体的天然中药保健饮料——鹤年甘露饮养生饮品。

后来,就形成了鹤年堂已保留数百年的传统:在店门口放一口大缸,按四时配制“避瘟汤”“解暑汤”“化湿汤”“润燥汤”“散寒汤”,久而久之,过往百姓将这“五汤”统称为称“甘露饮”。无论是行人、小商贩、人力车夫还是权贵名人,都可以随意饮用。掌柜的讲:医药这行的基调是济世的善事,喝的鹤年堂的字号,扬的是鹤年堂的名声。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公私合营前。当时鹤年堂还有荷叶露、银花露、玫瑰露、薄荷露等许多饮料类的东西,特别是一到夏天非常受欢迎,有些大户人家还成批的预定,用来消暑、招待客人。大汉奸、当时任华北自治政府委员长朱琛死的时候,他家里人特意到鹤年堂预定了一大批荷叶露。鹤年堂像这类的方子很多,对调养身体非常好。

直到1954年公私合营时期,鹤年堂的门前还有一口大缸,里面总是盛有清热解暑的酸梅汤,任客饮用,不取分文。

鹤年大缸,一传就是546年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人体中的大药,最简单的办法治愈最痛苦的疾病【转贴】 老茶馆 小偏方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