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门

2017-08-17 18:12 楼主
本来早有意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课忙,拖得久了,但是当时之心态仍在,写起来倒也痛快。
一月前,老师发微信给我,问我愿不愿意拜师,我真是求之不得。
与老师结识还是在网上,当时老师网名杏园春晓,在网上连载自己学医治病的经历。
我本对中医有兴趣,只是因为工作生活,一直没有开始,看了老师的经历顿感振奋,好像觉得自己也可以像老师一样,自学中医,为家人看病。后来还是由于结婚、创业,学学停停,一直不得入门。
去年被庸医误诊,身体与心理均受重创,本着一线希望在网上大海捞针似的找到老师联系方式,年初老师开始为我开方,使我逐渐康复,生活工作都恢复正常。
而在服药过程中,我开始对中医又燃信心,虽然与老师不在一个城市,只能靠微信联系,但我每每学医有所得,有疑问时都会给老师发微信,老师每到关键之时也会给我指点,期间我曾提过想拜师,但老师说要随缘,我猜老师定是嫌我基础太差,于是安下心来学习医术,想过两年再提,不料这回老师主动提及。
欣喜之余,我也有些担心,我身体刚刚复原,一直小心翼翼,这次据说要坐六小时汽车,而且泸州天气炎热,但是转念一想机会难得,何况正是检验我身体是否痊愈的时机,于是马上给老师发信表示愿意,同时给学生调整课程,准备赴泸州拜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8-18 15:48 2楼
这周五早上八点钟,我就出发到市汽车站,本以为买到最近车次的票,中午就能到泸州,却不料只买到了两点半的票,一看时间才十点不到,想着要在汽车站带上四个多小时,有些无奈,幸好这里温度不高。
给老师打一个电话,他还说要等我一起吃晚饭,让我感动不已。其实我与老师虽然相识半年,一直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微信聊天也都是中医的话题。
此次拜师,老师也未提及拜师费的问题,想着前几天被一个所谓太极传人的师傅收徒,硬是搞出两万多来,我就想着拜师也不是便宜的,但我也不好意思问老是,倒是随身带了几千块钱和一张卡希望够用。
在车站旁边的一家快餐店随便吃了点,我就来到候车厅,算起来我已经有四年多没有坐这种长途车了,最后一次还是坐车去毕节我老婆家。看看时间,11点过,看来还是要在这里待3个多小时了,我本来有睡午觉的习惯,之前也计划上车睡个午觉就到了泸州,现在不行了,于是让脑子活起来,想想自己与中医的故事,想想这几年的境遇,尤其是去年的遭遇,当时那种对于中医和自己前途的绝望,想着想着,我好像精神了,自己像看电影一样,把自己与中医的缘分串了起来。

最早接触中医是在我高二时候,印象中我从小就一直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小病不断,虽然天生身材高大,但是体育运动一样不擅长,到了高二上学期,突然发高烧,连续打了一周的针,以为没事了,就去上学,结果照样发烧,于是医生又给我输液两周,记不得是用什么药了,只记得这个比打针花时间长,索性我妈也给学校请了假,每天下午就去输液,为了不耽误学习,老妈还让我带书去,可是本来就觉得无聊至极,还去看教科书,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我于是偷偷地买了金庸的小说全集,两周下来,身体好像恢复了,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也看完了。
再回学校一天不到,我又开始浑身不舒服,并且咳嗽,外婆不想让我再去输液了,就去找一个老中医开药,这个老中医其实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律师,但是自己是家传的中医,退休后自己开了一个小诊所,他给我把了脉,就跟我妈说是少阳证,我当时也不懂,只是这个少阳正好让我想起金庸小说里的六脉神剑才印象深刻。
吃药后的感觉我至今仍然记得,连着三天身上忽冷忽热,渐渐以感觉发热为主,第三天竟然就好了。那次我就对中医产生了兴趣,跟外婆说想学中医,正好这个老中医与我外婆是熟人,于是我假期就去那里待了一个多月,现在想起其实也没学到什么,只是他教了我点把脉,并且送了我两本他的医学笔记,也就是一本中医史,一本本草。
大学时本想学中医,但家人认为中医学出来不好找工作,给我填了医学影像专业,后来我就去了河北医大。
2017-08-21 12:34 3楼
大学期间按西医教学的安排,从人体结构、组胚到病理生理,越来越相信“科学”,相信看得到的,与中医渐行渐远。特别到了大三,开了放射学专业,那个主讲老师第一节课就理直气壮地嘲笑中医,说,我们这个专业,能把人体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中医说得玄乎,其实他们连基本的人体结构都根本没搞清楚。
因为想出国留学,我每个假期就开始去北京学英语,所以我第二次对中医的印象也是在北京。
7月的北京,炎阳当头,没有一丝凉风,可恶的是每个房间里又开着空调,一进一出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我记得那次托福的暑期课程上完,我就开始没精神,没胃口,背上长了一个小包,又红又痒,自己还有点便秘,正好那年我妈来京开会,她就顺便带我去医院看,开了治皮炎的激素药,至于便秘就是让我多吃蔬菜水果,又待了几天还是没有好转,我妈带我去看了北京王府井一个中医,抓了七副中药,熬好自己带走的。
喝了不到三天,心情好了,便秘也没有了,包包也不痒了,后来喝完七副,包包已经小了,最后自己消失了。通过这件事,让我觉得有病还是先找中医,省事,而且说不定很有效。

大三下的时候考过了托福,准备申请出国,但当时还要出国担保金,想着父母快退休了,他们又准备买房子,我想想也算了,反正都快大学毕业了。于是开始回过头来老实学习专业,最后大学毕业,和女朋友留在了当地的一家医院里作放射医师。

那时候的我和电视剧里的年轻人一样,相信爱情,觉得这辈子就在这里待了,没有想过换专业,更没有想过要学中医。

那年的七月,还是炎阳盛暑,我突然觉得吃饭没有胃口,而且吃什么都想吐,学西医的都知道就怕有东西,于是马上去找同事做一个胃肠造影,造影显示我十二指肠降部有一块龛影,简单说,就是有一个地方看不清楚,蠕动也不好,同事就建议我去肠镜,医院里实习过的人都知道,肠镜就是用一根管子,丛肛门插入,我实习的时候也给病人做过,知道有多么痛苦,于是拿着胃肠造影的片子去找我们科里的专家看,去找系里面的老师看,结果每个人说的内容都不一样,有的说我是胆畸形把肠子挤着了,有的说我是胃下垂把肠子压着了。。。。。我后来烦了,想想自己吃东西吐的症状好像好了点,于是决定过了夏天再说,那段时间吃饭开始小心,以小米粥为主,吃蔬菜,父亲又给我寄来绞股蓝粉,说是对肠胃有好处。
九月了,天气也不错了,我再找同事给我做胃肠造影,这回把科里这方面的专家也叫来了。
做完后,他们说我没问题了,蠕动也好,那个龛影也不在了,女朋友很高兴,让我请大家吃饭,我却有些不解了,心中疑问丛丛,如果没事,那么当时为什么会有那种呕吐反应,如果有事,龛影代表什么?为什么专家们说法不一?我渐渐地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怀疑,后来陆续看到因为有人吃了什么东西,导致看片结果误差或是医生看片误诊,误上手术台等事,让我觉得这个专业学到头,也顶多和那些专家一样,有几个令人羡慕的头衔,但是看病不知所以。
2017-08-25 11:04 4楼
还有两件事,让我决心放弃这个专业。
一次,我女朋友突然发烧,也不咳嗽,就是发烧,浑身无力,头晕,查了CT没什么异常,我就带她去看我们医院的中医,还是一个副主任医师,看介绍是那种发表多篇论文的人才,他一见我女朋友坐下,手就轻轻搭上,然后就一个劲地问她哪里不舒服,我虽然不学中医多年了,但高中时那个老中医也教过我,把脉起码要1分钟以上,而且起码20息,同时要保持清心静气。我看这个论文高手手放在那里也就是摆个样子,倒是全靠不停地问问题。
很快,他开了方子,我一看30多味药,虽然大多中药我认识,但是也有点疑惑。
女友一看药多又贵,就说他们科里同事的丈夫,也是这里呼吸内科的主治医师,对付发烧有妙招,我一听也同意陪她去找找看。
那主治医师先问我女友咳嗽不,然后看看她喉咙,说有点红,然后叫她吃感冒病毒冲剂三包。三包!正常剂量是一包,翻了三倍就是他的妙招? 而且就问了一句,看看喉咙就确定了,还不如那个论文主任。
女友倒是深信不疑,回去吃了三包,好像发烧减轻,她自作主张,又加了一包,四包下去好像有好转,岂料,第二天一早照样发烧,于是她给她爸打电话,她爸是另外一个城市的某医院设备科主任,据她说,她小时候也喜欢发烧,结果他爸用了什么药也治好她了。
果然,还是她爸的药管事了,发烧退了,身体也恢复正常。药呢,其实就是几个抗病毒、激素药而已。
通过这次,我觉得西医看这种病,好像太简单了,我当时是影像科的,CT不要钱,要不然又花两三百,然后就是看喉咙,最后还是那些病毒灵、激素药管用。
还有一次,我耳垂上突然长了一个痘痘,很硬,而且还在长,我就去医院看,因为是医院工作的关系,也不用挂号,直接穿着白大褂去,进门叫老师就行了。先去了皮肤科,说是要动手术,又去了外科,还是要动手术,有一个熟人还说可以跟我安排床位,我有点吓坏了,一是怕动手术,二是觉得耳垂上一个痘痘,还有住院两周这么严重?
最后我去了耳鼻喉科,专门去找了一个老专家,一个老婆婆,她头发都白了,看了看说,这个不用动手术,别去碰它,过几天就消了。我开始有点不信,但一想又怕动手术,想着还是等等。两周后,痘痘全消了。
2017-08-29 16:37 5楼
一年后,我终于决定辞职离开医院。在看多了病人的疑惑,写多了老师让我写的怀疑、建议等字样的影像报告,我极大的厌恶了这个行业。我很佩服我的前辈,总在推卸责任上面做文章,可是给人看病,帮人恢复健康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整日里盘算如何逃避责任,该是多累,后来又看见一个个师兄为了评职称费尽心力,最终还是成事在天。
一位我们称为朱哥的前辈,跟我说过,在医院里第一年人人不安心,想考研、想干一番事业,第三年人人觉得前途渺茫,颓废了,第五年适应了,学会享受这种生活。
也许是不忘初心吧,我决定离开医院了,本以为女友会继续支持我,过了半年她也在不断的争吵中离开了。我后来去干过保险、广告等等杂工,后来想着和一个好朋友开饭店。于是,回到贵阳学炒菜,和朋友商量开饭店的细节。
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大学同学,他原先也再医院工作,但是也不喜欢医院的工作氛围,所以辞职了,准备和我一起创业,同感的是他也厌恶西医的检查和治疗,本来他因为患痔疮,准备去开刀,后来听了我的建议,用软膏和找中医开药治好了。
我们学做菜、商量细节,准备了将近三个多月,这时我妈准备给我们投钱,只是前提是让我爸跟着我们去,监管我们,毕竟我们两个没太多经验,我爸好歹退休前做过厂长。
那几年我爸身体不行了,检查出高血压 还有早搏等,又在医院住了两年,虽然认识了一个心血管的专家,吃着进口药,但是每天都很小心翼翼,做菜都要那种无脂肪的,无胆固醇的,有时候动不动就说心脏不舒服,他脾气又大,总是看不惯我做事,这时候山哥出现了。
山哥是我妈同事的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据说高考也没考上,就去当了工人,只是那个工厂效益不好,所以工人多数时候没事干,这时他妈就给他介绍了一个老中医,说去学学中医,想不到一学就是十多年,后来老中医去世,他就周末在自己家里给人看病,据说效果相当不错。当时我妈就带我爸去看看了。
傍晚回来后,我爸前所未有的高兴,跟我说那个山哥,双手把脉,又把他的病情说得头头是道,我正好就劝我爸别跟我们去了,留在家里看病,也方便点,其实我那时候也觉得饭店我搞不成,我妈说是要投钱,但她也对我们没信心,于是我想别逼家里人了,就要了老妈五千,算是去创业试一试,走之前,正好可以去看一看那个山哥
2017-09-06 08:38 6楼
文笔流畅,期待后续
2017-09-12 17:18 7楼
第一面见山哥,外貌确实与众不同,人很瘦,脸庞说好听点是如刀削一般,说难听点就像是当年我们医大解剖实验室的骷髅头,鼻梁上还横着一副厚眼镜,双眼突出。如果是平时碰到这种长相的人,肯定觉得不好相处,脾气怪。
与我见过的中医不同,他是双手把脉。我在一旁观察,一个病人来了坐下,他先把脉,时间还比较长,然后问病人感觉,最后看舌苔,开方子。
到我父亲时,他照例把完脉,聊了两句,看舌苔开了方子。
我瞧了一眼,最明显的是附子,这味药量最大,标明是要先煎半小时。
因为我父亲是最后一个,他请山哥也给我把个脉。
山哥说我是有些气郁,不需要吃药,放开一点,我爸就在旁边说我一直想学中医,只是没有机会,山哥微微笑了笑,给我讲了他的学习心得
他跟一个老师学了十多年,看了很多病人,读了不少书,
他认为古今中医书里面最权威的是《伤寒论》,其他的都可以不看,要读的话,一定要读原版,不要看注解的那种。最后他送了我一本《金匮要略》,并说这是《伤寒论》的补充,比伤寒论简单,可以用来入门。
回到石家庄后,我确实翻了几页《金匮》,可惜看不下去,觉得很玄,怎么这个肝有病要去治脾?又去买了《伤寒论》看,看了几页也是觉得离我太远,怎么老是就是那些几个症状,真正生病又不是那样。于是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书都一起放下了。过了一年多,我第一次创业的饭店最终还是转让了,我在彷徨中接受了姨妈的建议,去考国际金融的研究生。姨妈在一家银行高层工作,许诺我只要考上研究生毕业,就可以进他们银行工作,家里觉得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条光明大道。
于是我开始准备考研,那时离考研还有半年,金融考研要求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除了我英语尚可,政治也可以背一背,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经济学)我是一窍不通的,只能去上补习班。记忆中,那是我生平最努力的日子,想不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反而真正开始努力拼搏了。
考研的时候我是回贵阳考,结果虽然是尽了力,还是没考好,我从考完最后一科就知道考不少,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开始拉稀,早起拉一次,一吃完饭也会拉。于是我去找山哥开药,这一吃就是两个多月,直接吃过了年。虽然仍是吃完饭就大便,但好像不那么稀了。
那段时间感觉很无聊,虽然明面上是在等成绩,其实我早就知道考不过,也不敢跟家里人说,真的是如坐针毡,幸好我家对面开了一个新华文轩,六层楼的书店,座位很多可以免费看书,我就每晚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两个个多小时,那时因为对中医又开始有点兴趣,就开始看当时的中医书,《思考中医》就是这么看完了,后来又想去看点通俗读物,盯上了《中医入门通俗演义》这本书,书不厚,但是文字古朴而不失幽默,写书作者是一个老中医,故意杜撰主角为叶天士,然后以其为线索来游历中医世界,又以拟人的手法写出各种邪气、方子等等。
后来,考研成绩下来,自然是没有过了,家里人都支持我再考一次,我自己想回石家庄去复习,因为留在贵阳压力更大,当时一些同学要么成了公务员,要么已经成了家,像我这样的,好像成了异数。
快回石的前几天,我突然开始剧烈拉稀,这一次来势凶猛,基本上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拉一次,我妈第一反应就是让我去找山哥,但是当时山哥只在周末坐诊,所以还得忍几天,于是吃了消炎药,拉稀次数减少了,但是又是腹胀,一不吃又拉。
我去翻开《通俗演义》来查证,第一次知道拉稀在中医里应该叫泄泻,书上分为七类,湿热合邪 寒湿困脾 食伤脾胃 肝气犯脾 热结旁流 脾阳不振 命门火衰
我对比每个症状觉得自己应该属于寒湿困脾,应用藿香正气散,于是把方子抄了下来,因为父母强烈反对我去抓药,所以还是等到了周末,结果山哥开的方子跟我的一对比,想不到基本一致,只是他说我是感冒,不是寒湿,我也不懂,就回来熬了吃,结果两天果然泄泻停了。
2017-10-03 12:34 8楼
又回到石家庄后,我开始喜欢看一些养生节目,并且对于反映医生的电视、电影也很有兴趣,那年过年我下载了韩国电视剧《医道》来看,其中医生许俊为治病不辞幸苦的情节震撼到了我,我本来已经感觉医学之路已经离我远去,但那时一种做医生、做好医生的热情又开始燃起。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自学中医的资料。有个网友推荐了两本书《零基础学中医十堂课》和《中医心悟》。
两本书买来,《十堂课》很快读完了,其实只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介绍,写得简洁有趣,也就读得非常快。《医学心悟》开始读起来也很受用,这要感谢当年爷爷给我讲《三言二拍》的故事,我后来在一个旧书市场就把这套书买了,几天看一个故事,差不多五年才看完后也就有了点古文的基础,因此读起《心悟》来并不费力。
这样对我来说还算紧凑的学习,很快就迎来了几次实践的机会。
我在石家庄认了一个姐,其实算是邻居,她知道我准备考研没有什么收入,有时候就会请我吃饭,给我送点水果,她的父母都是西医,但是她对中医也感兴趣,特别信任他们医院的一个老中医,她知道了我喜欢中医,更是时不时给我谈那个老中医给别人的开方看病经历。
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是小腹不舒服,两三周了,找过那个中医看病,他说她是寒湿困脾,就开了两次方子,倒是让她胃口很好了,大便也好了,但就是觉得小腹某处有点胀痛,后来去找西医查腹部彩超和CT,结果都是正常。我当时答应帮她查查资料。
放了电话,我就开始思考大姐疼痛的部位,想着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且她吃了老中医方子管用,说明还是受了寒,我就根据症状在书里查,最后查到寒疝。
在《中医入门演义》中查到一个方子暖肝煎,就抄了给大姐。让她先买一副。因为她嫌熬药麻烦,所以就去拿了颗粒配方。
记忆中那个方子才十几元一副。
她服药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说小腹那个位置不痛了,但是变得整个腹部都发涨,而且会不自主地放屁,弄得她很不好意思,走在街上都放屁,我考虑可能是在排气,就让她继续吃一副,两幅后,那个部位的痛涨神奇般地消失了。
北方的冬天一般都是吃火锅,所以那时公司聚会,私人聚会都是吃火锅,我无奈一周吃三、四回火锅,一天晚上起来感觉咽喉火辣辣的痛,说话出声都有困难。就去翻《医学心悟》,上面建议的甘桔汤,我按方子买了颗粒来喝,结果是喝完一包就见效。
还有一次,大姐的孩子据说是拉稀了,就带去医院急诊科,医生的治疗当然是马上输液,输了两瓶,但是一晚上还是在拉稀。大姐说最后一次拉了绿色的大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去查书也没有查到,又问了情况,说是他吃了一个冰糕,我就建议去喝一瓶藿香正气水。
第二天早上又接了一个大姐的电话,说是早上孩子又一次解了大便,性状都很好,不稀不硬,说是胃口也好了。当天晚上又被告知,孩子连着喝了三瓶藿香正气,已经好了。
通过这三次经验,我彻底喜欢上了中医药,如果药物对症,其实中药一点都不慢,而且还简便。
2017-10-10 12:41 9楼
顶一个
楼主请继续
2017-10-13 08:39 10楼
楼主,再继续。
2017-11-13 10:58 11楼
考了三次研究生,都失败了,但是却对考研教学产生了兴趣,跑去教了考研英语,又拿挣的钱去学了口译,后来开始做了英语培训,生活也开始了起色,这时候终于在网上读到了恩师的文章。
恩师笔名-杏园春晓,他开始某中医网站发表发连载文章:我是这样学习中医治病的。不仅点击率非常高,而且内容很真实可信,并无浮夸显耀之处,我连续读了几个月,感觉要是能像他一样该多好,不仅能够治愈自己,还能帮助家人和朋友。
恩师在文章中提到了学习方法,说要去看医案,不要光沉迷于中医理论,同时说自己看书的转机是在看了《医书阐释》,我于是开始收集医案和购买《阐释》
医案确实买了一些,但是看后索然无味,有时感觉只能当字典来查,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有些医案又太过玄妙,治法离奇。
而《医书阐释》是清朝名医的郑钦安的大作,共三本《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我就从《真传》开始看,一看就入迷了。
其中开篇讲的八卦中离卦坎卦,正好把我吸引住了。当年和女友分手前,她曾找人给我们算命,一来二去我对于周易八卦产生了兴趣,后来自学了一年多,这样虽谈不上精通,但是对于八卦并不陌生,所以索性一口气读完了《医理真传》、《医法圆通》。
读完后觉得疾病辩证其实好简单,就是阴阳而已嘛,谁知这一开悟却让自己的诊断大踏步倒退,以前是去书里查方子,现在根据阴阳用方,每每总是无效,不管是给我自己看,还是给朋友看,郁闷之下我感觉中医学习又找不到方向,
正好这时出版社来约稿,学医又中断了一年多。等到我的书出版了(《看经典电影学英语口语》),我得了一笔稿费,书上又有了我的主编署名,算是有了点收获,过年时回了家,父母都很欣慰,他们之前一直希望我有个稳定的工作,不这么折腾,所以让我考研,但谁想我考研连番不成,看着其他同龄人要么成家、要么立业,只有我一事无成,好在出了一本书,全国各地书店也有得卖,算是面子有了,于是我父亲激动地买了十多本书,让我写上送某某雅正的字样,当然其中就有那个山哥。
⬅ 脉经[晋.王熙(叔和)著] 老茶馆 為什麼中醫需要把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