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医的顶尖高手们不留下专门的脉诀?

2016-02-15 07:32 楼主
为什么中医的顶尖高手不留下专门的脉诀?其实不止脉诊,四诊皆然。
因为中医四诊运用的都是人的感官,而不同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神经中枢也不同,于是人们对相同的事物(脉象、舌象、面色、声音、气味、一般状态等)会有不同的感觉;对相同的感觉也会用不同的词汇去描绘。这就导致中医四诊在交流、传承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如果师傅对徒弟描绘一种徒弟从来没见过的脉象,那么无论师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么强,徒弟也很难明白。就象向一个从来没见过雪的人描绘雪一样,无论说得多么清楚,那个人也不会知道雪花飘落在手里是什么滋味。所以中医特别强调悟性。
正是由于四诊都是人的感觉,而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于是那些真正明白中医的人才不在这方面浪费唇舌。正是《灵枢——病传第四十二》“可著之于竹帛,不可传之于子孙。”因为就算勉强写出来了,后人也不会明白它的真实意义。
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医四诊不重要。中医大夫给人看病,首先要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再进行辨证论治。如果四诊不准,那理论水平再高也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可见四诊是中医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却又最难精通的部分。所以现实中有许多中医大夫,理论相当高深,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但是疗效却让人失望得很。
而且医生的个体差异对中医四诊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明目者,可使机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中医大夫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或者说天赋,在四诊及主治病种中有所取舍,如果能四诊皆精当然最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2-15 08:16 2楼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学理论只是基础,得本事,还要长期的临床实践
2016-02-15 08:28 3楼
真传是口传心授,不立文字,文字只是工具,代替不了感觉,慧能指月,无字真经,医道相通。
2016-02-15 08:36 4楼
嘻嘻,或许这就是医学院校培养不出“大师”的原因之一。
嘻嘻,新年快乐。
貌似这个帖子以前看到过。
2016-02-15 11:28 5楼
李荣伟 说:
嘻嘻,或许这就是医学院校培养不出“大师”的原因之一。嘻嘻,新年快乐。貌似这个帖子以前看到过。
没得到钥匙
2016-02-15 13:21 6楼
医海之水源于泉 说:
没得到钥匙
嘻嘻,钥匙在您那里?
2016-02-15 21:53 7楼
不是中医有门户之见,而是四诊不是靠文字能够表达的,如果读者没有悟性,即使背的头头是道,也不会在临床中起到指导作用,君不见马谡吗?
2016-02-16 07:05 8楼
我前一阵在此论坛回复时,用了其中一段,貌似没人注意,于是专发一贴
2016-02-16 17:58 9楼
《灵枢》:可著之于竹帛,不可传之于子孙。

记得古籍中有个典故叫,轮扁之技,不可传其子。确实如此啊。

有次我听同事说,他们家那里有个老人有家传医学秘方一本,可是老人的两个儿子都不愿意学,老人一气之下,把书烧了。真是可惜。
2016-02-16 18:43 10楼
支持此贴。悟道,悟道。
2016-02-16 20:08 11楼
中医还是需要师带徒,父带子,爷带孙才能很好传承下去。院校只是给你打基础,领你进门而已。
⬅ 付济华家藏方-----洗髓换骨丹 老茶馆 牙痛口臭脸肿痛,脉证合参辨寒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