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一下乌梅丸

2016-01-14 16:51 楼主
其实乌梅丸这种组方方式,古方很常见。北宋战乱,文化失传。本经,外台,千金没人看,圣济散失,到了明朝伤寒金匮也没人看了。伤寒金匮也是清朝才逐渐捡起来的。现在搞中医的人言必出经方,也算一种好风气吧。但是光靠孤零零的伤寒金匮,复杂的方子还是搞不明白。伤寒金匮的方子不是凭空出来的。它背后有体系,有过程。想找答案,就得看本经,千金,外台,参考圣济。

乌梅丸,治脏之方也。所用之药,皆入五脏。所治之病,邪(寒)入五(脏)内。先用蜀椒(心)细辛(肺)附子(肾)干姜(脾)桂枝(肝),入五脏。再用当归人参乌梅,从胃走肝。肝受寒,脏血郁而不出,必会发热而冲胃,用黄连重点清肝热(相对之热),黄柏清胃热。若阳复的厉害热向下行就成白头翁汤证。乌梅丸本来也可以用来治痢。乌梅丸实质就是个寒木克胃土之病。厥阴病提纲的心其实就是胃。叶天士医案中加减使用例子极多。

千金脚气,诸风,肝脏病当中最多这种类型的方子。

另 胃走肝,可观血液循环图。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1-14 20:33 2楼
可否展开讲清楚些?
2016-01-19 11:17 3楼
"千金脚气,诸风,肝脏病当中最多这种类型的方子。

另 胃走肝,可观血液循环图。"
都讲讲.
2016-01-19 15:31 4楼
第三竹沥汤
治风毒入人五内,短气,心下烦热,手足烦疼,四肢不举,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言方。
竹沥(一斗九升) 防风 茯苓 秦艽(各三两) 当归 黄芩 人参 川芎 细辛 桂心 甘草 升麻 麻黄 白术(各二两) 附子(二枚) 川椒(一两) 葛根(五两)生姜(八两)
上十八味 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须摩膏,日再,痹定止。(择自风毒脚气方)

大续命散
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见鬼来收摄;或与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方。
麻黄 乌头 防风 桂心 甘草 蜀椒 杏仁 石膏 人参 芍药 当归 闾茹(《翼方》作川芎) 黄芩 茯苓 干姜(各一两)
上十五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再后加,以知为度。(择自治诸风方)

这都是重的,轻一点有风经五脏。

基本结构都是五辛 人参 当归。清热有升麻 石膏 黄芩。
2016-01-19 15:44 5楼
文子医生 说:
"千金脚气,诸风,肝脏病当中最多这种类型的方子。

另 胃走肝,可观血液循环图。"

胃左静脉(胃冠状静脉):沿胃小弯与同名动脉伴行,在贲门处接受食管静脉丛的食管支的血液,右行注入肝门静脉。

胃右静脉(幽门静脉):与胃右动脉伴行,右行注入肝门静脉,注入前接受幽门前静脉,后者位于幽门前方。
⬅ 随手处理的小案例(17)酒后催吐,胃里还是不舒服,可以这么处理下 老茶馆 夜半喘咳案一例;寒饮夹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