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言》汤液论

2015-12-01 10:48 楼主
治病的汤药,也是液态的‘饮’。《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行精于皮毛,毛脉合精;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讲液态食物入胃后,上下先后分布的顺序,也是汤药入胃后,到达病所治疗疾病的道理。

因为‘饮’首先布散在上焦,而轻清的药发挥作用也比较迅速,所以发挥药效的部位与上焦病病位相应。不过最先起效也最先减效,等到水精布散四周的时候轻清药的药效已经没有多少了,所以不能治疗下焦病,并且也不足以阻碍‘饮’向下布散的势头。重浊的药,发挥作用缓慢,当‘饮’由脾上输到肺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发挥药效,一定到水精四布之后药力才开始发挥出来,这时的药效部位与下焦病病位相当。这是‘轻清治上、重浊治下’的原理所在。《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都是依靠药效发挥的迟速、作用部位的高下为依据。药入脏,也只是说‘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如‘酸先入肝’这些,并没有说入某脏就不入其他脏。后人不能深入了解古人制方的原意,就说某药入某经,某药兼入某经。试问胃气被药气控制了?还是药气被胃气控制了?这些不用争辩也就明确了。乃至有些错误遵循药物归经的说法,如桂枝汤方,见其主治太阳病多,就定义桂枝为足太阳经药,实际没有仔细考虑太阴病也用桂枝,而真武、理中、四逆这些方子,都有加桂的先例,唉!真是奇怪。

总之,汤液治病,分气味不分经络,跟针灸治疗的方法是显著不同的。



原文:汤液,亦饮也。《素》经脉别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行精于皮毛,毛脉合精;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其言饮入胃后,上下先后分布之序,即药入胃后,与病相当之理。以其先布于上,故遇轻清之药则先发,而与上病相当。但先发者先罢,至水精四布,而后轻清者已无力矣。其不能治下,而亦不足碍下者势也。重浊之药,其发既迟,当其输脾归肺之时,尚未尽发,必至水精四布,而后药力始毕达,而与下病相当,此轻清治上、重浊治下所由分也。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皆取药发迟速、部位高下为义。其入脏者,亦止云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如酸先入肝云云,不必不入他脏也。后人不知古人制方之意,遂谓某药入某经,某药兼入某经。则试问胃气被药气使乎?抑药气被胃气使乎?夫固不辨而明也。乃或误宗其说,如桂枝汤方,见其主治太阳病多,因以桂枝为足太阳经药,殊不思太阴病亦用桂枝,而真武、理中、四逆,皆有加桂之例,吁!可怪也。总之,汤液治病,分气味不分经络,与针法大异。 1.pn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2-01 13:36 2楼
这个议题颇有争议,药对五脏的偏胜实有的,归经原则上也没有讲错,有些药在某经的作用要强于他经,为区别它的专长,归经并无不可,且一药大都有归多经,假若中医没有了归经,便秘吃疏风解表药那后果…,疏风解表首内服,同样先走饮食传化路线。
2015-12-01 13:36 3楼
这个议题颇有争议,药对五脏的偏胜实有的,归经原则上也没有讲错,有些药在某经的作用要强于他经,为区别它的专长,归经并无不可,且一药大都有归多经,假若中医没有了归经,便秘吃疏风解表药那后果…,疏风解表首内服,同样先走饮食传化路线。
2015-12-01 19:30 4楼
活人活 说:
这个议题颇有争议,药对五脏的偏胜实有的,归经原则上也没有讲错,有些药在某经的作用要强于他经,为区别它

有理

药物归经有其可取,但也不可局限

此文仅是一家之言
⬅ 千奇百怪的花,你见过吗 老茶馆 去澳洲发展中医?为什么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