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之路

2010-06-12 06:58 楼主
在自学中医的路上,我慢悠悠地走了好多年,虽然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是我是越学越觉得中医的深奥神奇,越学越有味,如今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亲近了中医,那年我高龄怀孕,为了躲避计生,我很少出去活动,到胎儿6个月时,身体渐渐不适,呕吐脸潮红,有一日我突然四肢肌肉强直,双手紧握,发生强烈的抽动。很快昏迷过去。醒来以后软弱无力。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三次,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我这样的症状叫子痫,但是西医不给开药,说是药物对胎儿不好。我很害怕,觉得生命毫无保障。不给用药意味着昏迷还会继续,还记得当时无助、迷茫、陷入忧心忡忡的状态。

这时有人提议看看中医,打听到丈夫的朋友他的岳父是一名退休中医,可以上他家看病,那时候个人行医还是偷偷摸摸的事情。我们买了一些礼品去了张医生家,医生宽慰了我们几句,开了药方,给我搭脉时告诉我是女婴(后来B超证实是女婴)。我服了三帖药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子痫。

这是我第一次对中医发生极大的兴趣,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我很难相信这些根根草草能让我几天内就变的神清气爽。西医犯难的事情,中医却手到病除。

自从领悟了中医的神奇,我以后有病就去看中医,一般张医生用药都能手到病除,有时候贪图方便到附近诊所看病,常常吃了中药会有更难受的感觉。那种吃错药花钱找罪受的懊恼,使我下决心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希望能够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控制和治疗,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与命运。

从此我到张医生那里看病会下意识地多聊天,常问他关于方子中各种中药的作用等等,还把张医生给我开的方子收藏起来,在方子上注明当时的病症。张医生的书柜里有很多医药书籍,我常望着那些书本垂涎三尺,有一次我终于向张医生要到一本书《中医入门》,是很薄很旧的一本书。我如获至宝地读着,领会着。并且在生活中运用着。

从30多岁第一次接触中医慢慢过去十年。到1997年正月,我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中医学,是贺志光主编的第四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从此开始了中医理论学习。当时我非常渴望能得到一个中医诊所工作的机会,我一边学习中医教材,一边熟悉中药,这样学习中医效果就会突飞猛进。但是我没有等来这种缘分。那时没有网络,信息也很闭塞。我时常痴痴地站在那些中药店的柜台前,想着假如是我在看着药方称药,那么熟能生巧,我不用干巴巴地强记药名药性。

我确实碰上了好医生,一个方三帖药就把这个天大的愁人的病给治好了。当时张医生给开的是羚羊钩藤汤,几贴药喝下去一切病症即消失,神清气爽这是多么可贵的享受。经历了风雨才倍感阳光的亲切,身受了痛苦恐惧后更感到身体健康的幸福,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一直以感恩的心怀念张医生,恭恭敬敬地学习中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13 00:24 2楼
我爸可以号:怀男,怀女,孕脉。我可不行。努力吧?中药中医很深。
2010-06-16 22:00 3楼
原创好文!中医博大精深。
2010-06-17 13:43 4楼
回复 4# 青岭


楼主是碰到了好医生呀,幸福!医院里的很多中医我觉得都不是太明白的样子
2010-06-18 09:57 5楼
回复 10# 青岭


呵呵楼主加油,期待您学有所成!有时候想一想中医真的神奇呀,虽说大家都说中医治本见效没有西医快,可是治疗起来却是摧枯拉朽一样!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几味草药,几个针刺轻松就能给解决了~~~
2010-06-19 05:03 6楼
《中医入门》是秦伯未写的吧。
2010-06-19 20:51 7楼


这本书已经很破旧了,作为纪念我仍旧把它摆在书柜上,刚才我去翻了翻,找不到作家,编者志没有名字,只有日期,是1959年9月出版,定价0.28元。
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都有张医生的图章,可见他对书本的爱护和珍惜。1959年张医生一定是个热血青年,而我当时只有7岁,如今我也是近花甲的老人。张医生早已作古。可是此书此情,一种执著的中医情怀通过人世间一些特殊或必然的缘分相传下来。中医一定会延续发展下去,因为我坚信红尘世界是通过轮回代代相传地。
2010-06-20 18:57 8楼
不知道是不是我运到不好,我从没见过这么神的中医 .
2010-06-24 20:47 9楼
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真切,好文,期待下文
2010-06-24 21:41 10楼
看了很感动,国家该大力提倡中医药事业,大城市看中医的人不到一层,源于大家不了解中医,总觉得麻烦,苦,没有西药快,这个是三大误解。自从学了中医,基本不吃西药,老婆,老爸,自己,娃娃,所有的病都是自己开药吃好了,很有成就感。
2010-06-25 07:07 11楼
谢谢大家对本帖的关心及鼓励,能和这么多喜爱中医中药的人士相遇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感激网络所赐。有了网络人生不孤单。

今日在论坛博文中看到一句话,【观念比治疗重要 养生比药物有效】说到心坎里去了。中医中药是看病治病,如何能少生病或不生病呢?
⬅ 中医术语:炼蜜为丸啥意思? 老茶馆 煎中药五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