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爻的含义

2013-01-24 16:28 楼主
六爻的原始含义——鼓掌3分钟!


原文:“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这里的重要发现是:这是《周易》六爻爻义的原始记载和记录,这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科学记载。只有这个记载,才反证中国古人没有掌握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计算法则,是今天的“等差数列”的法则——这在《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中记载的“详其地数之等差”的“等差”就是等差数列。这是中国古人计算地球自转赤道时间周期,古为100刻制,今为24小时制=1天与公转黄道轨迹时间周期365.25天(度)的精确的、科学换算法则,今天仍然是科学的、正确的。这里的“天数”就是用衡量和计算地球自转周期的时间长短100刻来计算地球公转60天后的尾数时间刻度的起止数字。实际上就是公转不足1°=1天的时间按地球自转的时间周期24小时制来换算,这些方法,现在已经不用了,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实际上是,全世界都在用中国的这个古老的方法,却没有人正确解说这是中国古人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法则。由于机械时钟发明后,计算地球自转的时间、时刻发生了改革造成了。现代的机械时钟24小时的计算法则,就是计算地球自转一周等于一天的周期时间的长短。中国古人是100刻制计算,由于100刻等于今天的24小时,处理地球自转的100刻÷24步的尾数六分之一(尾数4/24刻=今天的2.4分钟,60分钟-57.6分钟),就是“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与计算地球的公转时的每一年的尾数0.25刻(等于今天的地球自转的6小时)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四年置闰一天,加在农历2月最后一天的法则,是不同的,注意区别。“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具体的计算法则是这样的:由于公转0.25度(日)的积盈为整数需要4x0.25=1日,这就是中国古人采用的“四营法则”和“五十营法则(100÷2=50刻)。四年置闰一天。这里的“日”可以理解为地球自转1天为1日,也可以理解为地球绕日公转一年为“日”——但是,这个理解与中国古人流水漏时计算昼夜100刻的自转节律是不符合的。因此,这里的24步,就是地球自转的24步,与今天的24小时、24时区的等分法则是一致的。
中国古代,在西方机械时钟没有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是用铜壶漏水计算时间的,是用铜壶贮水,铜壶上穿一小孔,使水自然经小孔滴漏,作为计时之工具,名叫漏壶——我没有看见过——方药中、杨力教授的书中介绍的。铜壶中所贮水量恰巧一昼夜漏尽。依据方药中教授的介绍在《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是这样说的:“最早的滴漏法有两种,一种是沉箭漏,即用一根木质箭杆,上刻一百刻,从漏壶盖上插入壶中,随着壶中水的减少,箭往下沉,从盖边就可以看出应有时刻;另一种是浮箭漏,即把漏壶中的水聚集在另一个容器里,再用一根刻有时刻的箭杆固定在此容器中,随着容器中水量的增加,看水淹没箭杆上时刻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应有时刻。由于这种方法是以‘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所以滴漏法又统称漏刻法。对于漏刻的制作和使用,代有改进。如宋代沈括对漏壶注水管的口径,刻上刻度的均匀性,甚至漏壶中所用泉水的质量,都作过精细的观察和研究,以提高漏刻的准确性,但其原理还是一样。另一种是一日划分为十二时法。汉代以后,把一昼夜平分为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宋以后又规定把每个时辰再分为初和正两个相等部分,例如卯初、卯正,寅初、寅正等等。由于与漏下百刻的记时法同时存在,而一百又不能被十二整除,十二时辰和一百刻在配合上发生了困难,因此历史上曾对百刻法有所改动。清初把一日一百刻改为一日九十六刻。这样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实际上成了二十四小时。一日昼夜九十六刻,则每时四刻。这和现代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基本一样。不同者只是古计时法是每刻分为十分。这里所说的水下一刻是指漏下百刻法的时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十四点四分。水下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三时十四点四分。甲子年的初之气开始于大寒节的水下一刻,即寅时初刻。经过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以后,终于春分日的八十七刻半,即子时初刻。以下以此类推。”注意这里的“十四点四分”的含义,是14.4分钟的含义,不是14小时4分钟的含义,这里的“三时十四点四分”的含义,是今天凌晨3点14.4分钟的含义。中国古人的100刻制,就是赤道100刻周期法则,就是地球自转轨道100刻法则。
其实,这里的时刻交司,涉及地球自转的24小时周期与地球公转的365.25日(度)的年周期换算,涉及地球自转公转速度、位移、时间的计算,包括了地球自转与公转轨道初始状态的规定,依据杨力教授《中医运气学》的记载是这样的:“古代计时将用铜壶漏水计刻方法,一日漏滴一百刻,始滴为寅时(凌晨三时零分)初刻为寅时十四•四分(一刻相当于现代十四•四分)。初之气始于大寒日寅时正,终于春分日的八十七刻半,经历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杨力教授列了一个表来说明,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杨力教授的计算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指出这是地球自转时间与公转时间、速度、位移的换算。方药中教授、任应秋教授都有换算,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他们计算法则是正确的,都没有指出这是地球自转时间周期与公转时间的换算法则。由于这个换算法则,直到今天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以此,可以反证,中国古人在这时没有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计算法则是不存在的!扬力教授在这里的“十四•四分”也是今天的14.4分钟的含义。
这里古人精确到了87刻半等等数字,是如何计算的?大家没有计算,所以一头雾水。这就是我在前面计算过的365.25÷6=60.875度(日、天)。取尾数0.875刻(这是公转时间周期365.25天、度的尾数、余数、不及1天、不及1度就换算为自转周期)与100(每一天为100刻,地球自转周期)相乘等于87.5 刻等于今天的21小时;0.875x200=175刻尾数75刻等于今天的18小时;0.875x300=262.5尾数62.5刻等于今天的15小时;0.875x400=350尾数50刻等于今天的12小时;0875x500=437.5尾数37.5刻等于今天的9小时;0.875x600=525尾数25刻等于今天的6小时;0875x700=612.5尾数12.5刻等于今天的3小时;0.875x800=700尾数是0就是今天的0时;0.875x900=787.5;0.875x1000=875;0.875x1100=962.5;0.875x1200=1050---这样减去代表自转一天100刻的整倍数,其差值就是每一气的终止的时刻数.加1分刻又是下一气的公转分刻的开始,所以必需规定自转与公转的初始状态——0的状态,可是这时没有0记数的技术,才能计算交司的时刻。每公转60.875度之后,小数点后的0.875是公转的度数和时间,要换算为地球自转的时间和自转的角度。所以这里的时刻交司,就是公转60.875度后的公转时间和公转角度、公转位移的计算,同时由于一昼夜白昼和黑夜100刻长短的计算——这是地球自转的计算法则,就是通过白昼和黑夜的长短来计算的,由于白昼和黑夜的长短又是随公转运动在发生变化。因此这里把自转公转的时间、位移、角速度等分为六步,进行自转公转的时间、位移、角速度的换算。由于100刻的运用,又计算了自转的时间、位移、角速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的长短变化,这样,就能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实际上是地球自转与公转同时存在的。中国古人不叫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中国古人称公转为顺转或者退行,称自转为逆转。这里的“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就是指的甲子年的公转六步的公转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的24小时(古代100刻)时刻的交司为初六;六二则是乙丑年的公转六步时刻与自转100刻的交司;六三则是丙寅年的公转六步时刻与地球自转时刻100刻的交司;六四则是丁卯年的公转六步时刻与自转100刻的交司。其他年份则是这四年的重复计算。由于这里涉及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间、角速度、位移的计算,而且在《周易》中,是用六爻来解说的,大家猜谜语一般猜了3000年,没有一个后来的中国人猜正确——这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时间、位移、角速度的含义——这是由于《内经》中的这个交司时间在中医学上实用性不强,很多中医学家都能够正确计算,但是,在临床上,很少运用,所以大家没有指出其本质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及其规律。在《周易》中有初六、六二、六三、六四的记载,但是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文字解说,就不能说明这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计算法则。《内经》中有这一记载,大家也没有用引起足够的重视,也不知道这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时间、角度、角速度、位移的方法。这样,3000年来,大家不知道这是自然科学的伟大奇迹,反而说这是伪科学,说这是封建迷信、封建糟粕,实在是遗憾!哲学家和中医学家张功耀先生不知道,这是可以原谅的,天体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不知道确却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呀!我不知道我的翻译大家能够理解不?由这里的21、18、15、12、9、6、3、0(24)小时的交司时刻的数字看,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大家都能计算,没有指出这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是3小时。
原文:“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戍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这里的“日行一周”本质上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一周的时间为365.25日的含义。尾数0.25度就是今天的6小时,地球自转的90度,这里的“天气”始于多少刻,是由于公转轨道黄道轨道的连续性,连续计算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由于连续计算,4年累计就是1天(4x6=24小时=4x25刻)
由于这里的公转0.25日=自转25刻=今天的6小时=古代的3个时辰,是四年才能增加1日的含义,中国古人就把这一天加在阴历的2月(卯月的)最后一天。这是要区别自转100刻用24步的法则不能整除多出的四刻为不足一小时,和公转轨道黄道上0.25日是地球自转轨道赤道上的6小时,3个时辰是本质上不同的。与今天的实际误差6小时9分10秒仅仅9分10秒的误差;与今天的5小时48分46秒,相差11分14秒。相差的原因,本身就是地球、太阳、其他恒星也在相对运动。这里的计算法则,就是今天的“等差数列”——是不是结合有“等比数列”大家去算一算如何?
这里的岁气会同,就是在交代按公转六步六气60.875度的角速度计算,这四组地支的年份交司的具体地球自转的时刻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每组中的三年的交司地球自转时刻又是相同的。这就是我国历法的四年多一天的置闰的法则。写到这里,顺便交代一下,《周易》中的六爻也是这个含义,也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交司的时间,这样《周易》的本质也是一本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书籍,今后我专门写一本书来说明,内容太多了,3000年来,也没有人搞清楚!读者古人基础好、有地球物理学知识、天体物理学知识、高等数学知识,可以沿着我的思路去计算一下,就明白了。
原文:“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帝曰:何谓初中?岐伯曰:凡三十度有奇。中气同法。帝曰 :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这里的言天者求之本,本就是指北为本,指南为标。言地者求之位,这就是规定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状态和运动方位。这里的“天枢”是指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枢轴,就是南北轴与东西轴,这些都是无形的概念,用这些无形的自转公转轴来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道和轨迹。《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中“枢持”“关枢”“枢儒”也是讨论的枢轴,但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下。
这里的:“初中”就是把六气各等分为二,则各30.4375度,原文说三十度有奇就是这个含义,实际上,是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每一月的角速度的计算法则。
这里的升降运动,就是针对于卯酉轴——东西轴——地球公转轴——公转轨道平面而言升降运动,结合地球的自转轴——南北轴,就可以计算地球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运用六气的运动法则就能具体计算。中国古人的赤道面就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黄道轨道平面就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二者的升降运动是相互的。一者静止,另一个则升降;一个升降,另一个则相对静止。其实本来就是相对的,如果不用轨道法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成败倚伏游乎中”、“成败倚伏生乎动”这里的“中”就是赤道的含义,包含了南北回归线圈的太阳直射的区域,这是由于太阳来回在这个区域照射的结果,也是地球公转自转运动的结果。
注意这里的“道”就是轨道的含义,公转轨道自转轨道——在《史记》中有”轨道”轨度”的概念,在同一时期的《内经》应该也是这一概念。《老子》中的道德经的道也是天体的轨道运动的思想。如果《史记》中没有这一记载,可以不成立。但是,黄道和赤道的概念,不也说明同样的问题吗?我真不知道何院士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为了进一步理解我国古人的思想,在这里复习一下高中地理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形成密切相关,它是大气环流在地表的表现和结果。
A大气环流
a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a)大气环流是指大气的全球的有规律的运动,它反映的是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b)大气环流的三个特征是: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
b大气环流的成因: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得到太阳辐射能的差异,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出现热能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我国古人称谓“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c大气环流的作用和意义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能的输送、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d大气环流的形式
主要有三种形式:1是赤道及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假定条件是: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2是三圈环流,假定的条件是地表均匀。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3实际上大气运动的形式是形成了冬夏季节气压中心的大气运动,没有假定的任何条件。影响大气环流运动的因素就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表均匀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性质均一,不参考地表的海陆差异,即使存在海洋,也是海岸线平直,受海洋影响小;陆地上无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类型的差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1-24 17:35 2楼
谢谢先生的文章。
2013-01-24 17:43 3楼
先生乃高人也。
在下读运气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013-01-25 10:50 4楼
这个或许对星座 太乙 斗数等一些术数很有帮助

对实际行医这个比较精细的工作来讲,这个理论有点不匹配,或者吻合度不够高
2013-01-25 21:52 5楼
a1131235027 说:
这个或许对星座 太乙 斗数等一些术数很有帮助

对实际行医这个比较精细的工作来讲,这个理论有点不匹配,

红孩儿就是神童,世外高人多的是.
2013-01-25 22:03 6楼
阿孟 说:
先生乃高人也。
在下读运气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soso_e181:

读我的书,炼一炼气功.我的书中有特异功能的修炼方法
2013-01-25 22:28 7楼
黄帝内经预测 说:
读我的书,炼一炼气功.我的书中有特异功能的修炼方法

不知先生有什么书,本人希望一读
2013-01-26 10:51 8楼
阿孟 说:
不知先生有什么书,本人希望一读

上网搜范仲毓.我的书到处有卖的.
2013-01-28 23:43 9楼
阿孟 说:
不知先生有什么书,本人希望一读

关于预测我根你的观点不同,本人认为首先应以人为基点,只有了解了病人的虚实后,才可以用五运六气进行预测,否则都是空谈,甚至被人认为迷信。
2013-05-12 10:50 10楼
a1131235027 说:
这个或许对星座 太乙 斗数等一些术数很有帮助

对实际行医这个比较精细的工作来讲,这个理论有点不匹配,

先生20多岁时,能够日门诊100人次吗?不能的话,就虚心学习一下。精细的工作很多。医生的精细触觉很好。脉诊的准确率就会90%以上吧。
2013-05-12 10:53 11楼
阿孟 说:
关于预测我根你的观点不同,本人认为首先应以人为基点,只有了解了病人的虚实后,才可以用五运六气进行预

您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但也有更高层次的预测。人是地球上的一个质点的运动。是地球轨道上的一个点,仅仅如此。
⬅ 周易六爻爻义原文的发现 老茶馆 四肢痛疼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