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防风通圣散

2011-08-18 19:02 楼主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6g石膏黄芩桔梗各12g滑石20g甘草10g荆芥白术栀子各3g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由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所致。方中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白术、甘草益气和中;且甘草能调和诸药。

“有病无病,防风通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19 13:04 2楼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生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15克、炒白术15克、炒山栀15克,上药共为末,每服6~15克,加生姜3片,水一大盏,煎至六分温服。近代多按原方比例斟酌用量,作为汤剂服用,或水泛为丸剂,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大便自利者去芒硝、大黄;自汗者去麻黄、加桂枝;咳嗽痰涎多加姜半夏;头痛目昏加桑叶、菊花;两太阳穴处痛者,可加蔓荆子;体胖痰盛者,可加制半夏、化橘红、茯苓,适减当归、白术。

本方应用甚广,为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剂,凡属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风火壅盛诸证,皆可应用。主治内有蕴热,外感风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目昏晕、耳鸣鼻塞、目赤睛疼、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唾涕粘稠、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甚至胃火引动肝风而致手足瘛疭、惊狂谵妄。由于气血怫郁壅滞,胃经风热而致的疮疡肿毒、丹斑瘾疹、皮肤瘙痒、头面疮癣等,随证用之皆有良效。

近代常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加减,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疖痈、败血症、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病而出现前述证候者。对于难治性头痛、偏头痛属于实证者,均有效果。

近些年来,本方还用于减肥和预防中风。患高血压而体胖痰盛者可经常服用此方(加化橘红、半夏、茯苓),对预防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有一定作用,尤其对大便经常干结者更为合适。

本方初看起来,药味繁多,似偏杂乱,其实组方之意非常合乎经旨,所以此方问世以来,沿用甚广。方中取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发散以解表,使表邪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腑;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热邪从大小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故以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邪为患,肝木受之,以芎、归、芍和血益肝。再用黄芩清中上二焦火;连翘散气聚血凝而解全身毒热。重用甘草缓峻而和中,配滑石又有六一散利水泻热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于散泻之中又寓有温养之意。故喻嘉言赞誉本方是一个“汗不伤表,下不伤里”的有效良方,可以放心应用,且可常服。

我在临床上,除用此方作汤剂,治疗上述诸病症外,还去麻黄、滑石,加羌活(后头痛)、白芷(前头痛)、蔓荆子(两太阳穴处痛)、生石决明、菊花(偏头痛)治疗各种头痛属于实证者。去滑石、山栀、芒硝,加赤芍10克、炙山甲6克、忍冬藤20克、白藓皮20~30克、苦参20~30克,治疗荨麻疹。去滑石、川芎、芒硝,加紫草、元参、生地、茜草炭治疗过敏性紫癜。去滑石、芒硝、麻黄、白术、白芍,加赤芍、银花、地骨皮、升麻、白芷,治疗风火牙痛,齿龈红肿。最近治一青年女子(本院护士),面部皮肤发黑暗而微浮肿胀,致使面部很难看。我嘱其常服防风通圣丸,使大便每日达l~2次。另用荆芥9克、生地15克、当归9克、红花10克、白芷9克、白附子6克、麻黄9克、生石膏30克、白僵蚕10克、白蔹10克、苍术9克,煎水内服,约服3周后,面部皮肤浮肿消退,皮肤变白,面现润泽,恢复了美观,患者非常高兴。中药之效果真是往往令人不可思议。

本方去麻黄、芒硝、白术、栀子,加桂枝,名双解散(《疡医大全》卷三十三),可用于表里皆实、皆热,能使表里证同时可解。方中桂、防、荆、薄、芎可以解表,芩、黄、翘、膏、滑可以清里。又有归芍和血,桔、草调气,表里气血,治疗全面,故名双解。主用于风热壅遏,痘疮初起,透而不显,便结尿赤,以及疮毒内外皆热之证。河间先生《宣明论方》中也有“双解散’,原方为益元散七两与防风通圣散七两相合均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此方加强了治暑湿的作用,故对“小儿疮疹,使利出快,亦能使气宣通而愈”,扩大了防风通圣散的治疗范畴,对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有汗、无汗,以及汗后杂症,便秘原黄,自觉不快,便可通解得愈。尤其在夏秋暑湿季节,此方更较适用。

本方加人参补气,熟地益血,黄柏、黄连除热,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祛风,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九重9克,每服1丸,茶清送下,名祛风至宝丹,可用于防治中风,已病能治,未病能防。喻嘉言、陈修园等医家均称此方为“中风门不易之专方也”。

本方与三黄石膏汤(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麻黄、淡豆豉)比较,虽然二方皆能解表清里,但三黄石膏汤辛寒味苦偏于清里热,祛风解表之力不如本方,主用于清热攻邪,因缺乏顾正之品,故不如本方“汗不伤表,下不伤里”。
本方与五积散(方见后)相比,本方为解表清里之剂,主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内有蕴热;五积散为解表温里之剂,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一切虚证头痛、脾虚胃弱、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发热轻、恶寒重、苔白滑)等症,均忌用本方。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2011-08-23 21:45 3楼
防风通圣丸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用法】【方义讲述】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各15g)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各30g)滑石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一分(各10g)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本方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适用范围】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底下有个防风通圣丸经常用,这个方子作为成药来说可以,作为一个方来说,不太令人满意,现在特别是在喜欢开成药的中医喜欢用这个,因为它表里双解,又能调和气血,特别是用在风疹块,因为它治丹斑隐疹,所以喜欢用它,实际上这个方子不太可取。

它是在那个时代通行成药治病,刘河间的嘛,宋的《和剂局方》嘛,当时是这么一个背景,它是治疗风寒湿暑,有寒有热,又有风寒湿,又有暑,包括夏天受的暑热之邪,还有一个,它提出一个病因的问题,饥饱劳逸,就是外有风寒湿暑邪,内有劳逸所伤,脾胃之气不足,又有饮食所伤,它这个问题就提出这么多因素出来了,它是通治这些东西。因为内外俱受邪,所以气血不得通调,它叫怫郁,气血怫郁,三焦俱实,底下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这些原因出现的,因此根据这些情况,它用了这么个方子。所以理解这东西也不能离开一个历史背景,河间就是沧州这一带的人,而河间是宋末人,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不安定,所以既有饥饱劳逸,又容易受外邪所伤,所以它一病,往往是内外俱病,身体壮实的人就出现了防风通圣散证,那么这个要这样理解它。

今天谈正确的使用防风通圣,因为这个方子的名词就坏在通圣二字没有正确理解,它的通圣就认为它这么的处理就能内外三焦气血俱治,内有饥饱劳逸所伤,外有风寒暑湿所伤,气血俱病三焦俱实,它这个方子通了上中下,它当时用这个方子来治疗,在这个环境当中,所见的这些病,它认为很好的,所以取名通圣,所以后人就把通圣误解为非常玄妙的,非常深奥的,非常面面俱到的方,我想这话刚才没有说明白,这话还得说明一下,特点是不伦不类,不是刚才说现在有些中医喜欢开成药,实际上它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方子,实际上从这些方面来理解它,它治表它有药,它有荆芥、防风,有麻黄,有薄荷,治里有黄芩有石膏,还有栀子还有滑石,它去除里实又有大黄芒硝,但它这个方子里面配的比较特殊的,除了四物汤去掉了地黄,它比较特殊的,既有白术甘草,又有桔梗,而在这个方子里面它把这些药结合起来,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上开肺气,中安脾胃,白术安中土,我们知道白术是健脾燥湿的,健脾化湿,这样由于白术的安中土以后,它对于这样一些解表的,泻下的,它都起了一具保护正气的作用,那么这些外面我们可以从麻黄加术汤这样一些方子理解,那么用在里面,将来最明显的方子,就是保和丸加白术叫小安丸,既能消除这个食滞,又能保护脾胃,还有白术这个用法,将来在苏合香丸里面,要特别特殊这个药,它的安中的作用,所以它这个方子从表面上给人这么一个概念。

这么一个概念,如果说你不是全面有病的话,用不着这些全面的药,尽管后面说了一些后世的加减方法,只是引起注意而已,并不是说这些加减都是很好的,你例如说有汗,不用麻黄,有汗去麻黄加桂枝,大便通利去硝黄,里热不甚,口不渴去石膏,咳嗽痰多还要加半夏,这是一般通行的这个方子的加减使用方法,当然把大黄芒硝去了,又有个名字叫双解散,它为什么叫双解呢,既能除表,又能清里,这是一解,既能和血,又能调气,表里双解,气血双解,所以它把大黄芒硝去了以后就改名叫双解散。那么这个方子另外还有个用途,就是除了刚才所讲的证以外,小孩如果是壮实,腮腺炎,大便秘结,寒热明显,可以用它,至于咽喉肿痛,那就得注意不要随便用,其它的方子尽可以参考,所以这个防风通圣丸根据我的看法作这么一些介绍。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2011-09-27 22:39 4楼
名称: 防风通圣散别名:防风通圣散
组成: 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滑石3两,甘草2两,荆芥1分,白术1分,栀子1分。
出处: 《宣明论》卷三。 功效: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主治: 风热怫郁,筋脉拘倦,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加减: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各家论述: 1.《医方考》: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读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诸痛疡疮痒,皆属心火,故表有疥疮,必里有实热。是方也,用防风、麻黄泄热于皮毛;用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泄热于肺胃;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用大
附注: 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
2011-09-27 22:39 5楼
名称: 防风通圣散别名:防风通圣散
组成: 防风、薄荷、力子、麻黄、黑栀、甘草、荆芥、桔梗、连翘、石膏、元参、木通。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主治: 麻症表里三焦俱实,昏睡壮热,目赤舌干咽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葱、水煎服。
2011-09-27 22:40 6楼
名称: 防风通圣散别名:防风通圣散
组成: 防风2钱半,川芎5钱,石膏1钱,滑石2钱,当归1两,赤芍5钱,甘草2钱半(炙),大黄5钱,荆芥穗2钱半,薄荷叶2两,麻黄5钱(去根苗节),白术5钱,山栀子2钱,连翘5钱,黄芩5钱,桔梗5钱,牛蒡(酒浸)5钱,人参5钱,半夏(姜制)5钱。
出处: 《医学启源》卷中。
主治: 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干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老;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喑风痛者;或破伤中风,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每日3次。病甚者,5-7钱至1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2两或3两,得利后,却当服3-5钱,以意加减。病愈,更宜常服,则无所损,不能再作。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附注: 《御药院方》有牛膝,无牛蒡。
2011-09-27 22:40 7楼
名称: 防风通圣散别名:防风通圣散
组成: 防风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芍药1两,大黄1两(煨),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1两,桔梗1两,石膏1两(煅),黄芩(炒)1两,白术2钱5分,山栀2钱5分,荆芥2钱5分,甘草2两,滑石3两,白芷5钱,蒺藜5钱(炒),鼠粘子5钱。
出处: 《疠疡机要》卷下。
主治: 风热炽盛,大便秘结,发热烦躁,表里俱实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白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11-09-27 22:40 8楼
名称: 防风通圣散别名:防风通圣散
组成: 防风、荆芥、当归、羌活、独活、僵蚕、甘草、滑石、黄柏、白术、桔梗、薄荷、山栀、川芎各等分。
出处: 《秘传大麻疯方》。
主治: 紫云疯,起时形如紫云,从上而下,前后一同。
用法用量: 先吃1服,后加大黄、芒消、连前药各4钱,水煎缓服。至利为度,不用服尽。后服返元丸。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11-09-27 22:40 9楼
名称: 防风通圣散别名:防风通圣散
组成: 北防风、荆芥、白附、白芷、白蒺藜、僵蚕、苍术、白鲜皮(无癣不用)、灵仙、苦参(无癣去之)、元参、赤芍、川芎、川连、焦栀、槟榔、银花、牛子、大黄、芒消、枯芩、生石膏、条甘草、灯心。
出处: 《疯门全书》。
主治: 疠疾。
用法用量: 大黄、芒消2味,俟起药时放下,令2-3沸止。
加减: 足痹作热,加黄柏;大便洞泄,去消、黄。
⬅ X 逍遥散 老茶馆 S 疏凿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