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加减葳蕤汤

2011-08-18 18:27 楼主
组成:生葳蕤(玉竹)9g生葱白6g桔梗5g东白薇3g淡豆豉9g苏薄荷5g炙甘草1.5g红枣二枚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方解:葳蕤为君,入肺胃经,味甘性寒,为滋阴润燥的主药,长于养阴,且滋而不腻,用以润肺养胃,清热生津。臣以葱白、淡豆豉、薄荷疏散外邪。白薇味苦性寒,其性降泄,善于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者为宜。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大枣养血,甘草调和诸药。

1、本方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而设。以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为证治要点。

2、滋阴药:玉竹、麦冬、石斛、沙参――气分滋阴药,滋而不腻,生津止渴;生地、玄参、天冬――血分滋阴药,滋而微腻,养阴凉血。

附方:

葱白七味饮:葱白9g,葛根9g,新豆豉6g,生姜6g,生麦冬9g,干地黄9g。功用:养血解表。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之后,感受风寒,头痛发热,微寒无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23 21:42 2楼
加减葳蕤汤

《通俗伤寒论》

【组成用法】生葳蕤二钱至三钱(9g) 生葱白二枚至三枚(6g) 桔梗一钱至钱半(5g) 东白薇五分至一钱(3g) 淡豆豉三钱至四钱(9g) 苏薄荷一钱至钱半(5g) 炙草五分(1.5g) 红枣二枚。水煎,分温再服。

【本方功用】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适用范围】素体阴虚,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数,咳嗽心烦,口渴,咽干等证。

【方义讲述】不过这个方子也就是知道个意思而已,加减葳蕤汤,这就是玉竹,葳蕤就是玉竹。因为从最早的记载有这么个说法,生玉竹,葳蕤治风温,风温初起,它不但是作为一个滋阴药来说,而且还兼有解表之功,可是现在来说,一般的感冒病,不用这些滋腻之品,当然它这里面有一些其它的药,你看它这药关键上还是葱豉,加薄荷,加桔梗,相反的它加葳蕤的同时,还加了白薇,一个是滋阴,一个是凉血,因为素体阴虚,用它。为什么素体阴虚而用它呢?你可以看出来,舌头是红的,脉是数的,那么一般的表证不见这个证,一般的风热、温热之邪的表证,不见这个证,而见到这个证,有恶寒、发热,而竟至于舌头红了,这说明内热盛,内热盛,邪没进去,又没有见到其它内热的情况,为什么舌头如此呢,说明素体阴虚有内热,素体阴虚,所以在这些治疗的时候,用辛凉解表的办法,加上养阴的药。所以它这个方子的意思就是这样,所以我说这个方子没有太大意思,就是我们一般的不用滋腻的药,也用不着用这个白薇凉血的比较厉害的药,因为你用了凉血的药,掌握不好它影响解表发汗。所以从这一点,它跟刚才再造散里用赤芍,还炒一炒,它这就差点了。所以其它的药都是好理解的,甘草了,桔梗了,都好理解。

此方与与葳蕤汤用药风格截然不同,所用的药,上面是非常细腻的。它也是治疗风温的,它这底下一个证,葳蕤汤的证,基本上就是《伤寒论》上第六条的条文来的,这个风温的这一条,就是伤寒论第六条的条文,它有些禁忌,发汗怎么样,下了怎么样,用温针怎么样,用火怎么样,就是温病初起不能用这些的,那么就一般的辛凉解表的办法。但是它这个辛凉解表,由于它当时的用药还没有这些药,所以还是一些辛温香燥的药,它有麻黄,有独活,有川芎,它还是用的石膏,所以这个情况用药的问题就不同,所以从这些方面考虑。后来的方子在辛凉解表以及辛凉药跟辛温药相配,这样,所以现在误汗亡阳,大汗亡阴,亡阳这些现象就很少见了,这个由于药物的条件比过去丰富了,所以在治疗表证时比较好。但是过去讲的津液呢,我发现还有用,有用就是前面治乱了,有人不是说中药西药合到一块儿嘛,那有些药吃了好就好,不好就真出点问题,速效感冒,它不就是两味发汗退热的药,加上点牛黄嘛,它反正是这么写的,里面含什么不清楚,那个东西,身体强的人,真正受的风寒之邪的人,吃了以后还真好,它是扑尔敏、扑热息痛加上牛黄,当然各家与各家用的还不同,可是人身体不好的,或者是用的不对症的,按我们说应该用辛凉解表的,这一吃吃乱了,那就麻烦了,所以那些治疗乱的经验的人还是有意思的。最近有个15岁的孩子,就是过去饮食不好,加上感冒初期用乱药,最后十天才把它烧退了,所以这些津液在这儿还是有用的,在我们这个范围之内证讲,有一点不同就是临床情况讲的多一些,书本上东西讲的少一些,有些地方就不说了,你比如跟那个讲本科就不同,不是把主证一个一个念,一个一个做病解分析,所以看看这样的讲法怎么样,还有一个,开始讲的细一点,有些地方,所谓细,有方子都提到,以后准备有一些附方不提了,或者是很简单的提提而已,看看这样好不好,看看以后的讲这个在方式上,在方法上哪些地方更合适些。

还有一个,就是希望大家利用自学的机会在提到的一些问题,能够有机会原书看一看,你比如刚才讲到逆流挽舟的问题,刚才下来有人问我这个,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找一些喻嘉言《医门法律》、《寓意草》看一看,它这个,人家开始提出这个是个什么意思,而且它特别提到不是痢疾,都能用这个,痢疾用错了这个东西,暑热在里面,能够叫肠子烂掉,所以讲的很清楚,所以这样呢就能够把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多更深一些,那么更多更深一些,将来在讲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可以讲的更精炼一些,因为不可能讲那么多,不可能我讲方剂,把逆流挽舟作为一个专题讲出来,特别对本科生,它也没有这个必要,在那个时候你给它灌那么多东西,它也灌不进去,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就这样,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看一看,有机会把这些所有的方给它综合起来,给它归纳归纳,比较比较,倒不一定要作小结,讲义上的小结实际上是前面内容的一种提要,重复,很简单的重复,所以这些东西不如自己把听到的内容给归纳一下,我还是希望大家有什么问题,归综起来,找一个时间谈一谈,因为尽管自己设想,究竟是第一次见面,怎么讲的合适,怎么对大家都有点帮助,多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这是这么个情况。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2011-09-17 00:12 3楼
【组成】

生葳蕤9克,生葱白6克,桔梗4.5克,东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炙甘草1.5克,红枣二枚。


【主治】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本方常用于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正文】

功用:滋阴解表。

用法:水煎,分温再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者。外感风热,故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口渴等症;阴虚之体,感受外邪,易于化热,且阴虚者亦多生内热,故除上述邪袭肺卫的见症外,尚有咽干、心烦、舌赤、脉数之症。治当辛凉解表,滋阴清热。方中葳蕤(即玉竹)味甘性寒,人肺胃经,为滋阴润燥主药,用以润肺养胃、清热生津,因其滋而不腻,对阴虚而有表热证者颇宜;薄荷辛凉,归肝、肺经,“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用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共为君药。葱白、淡豆豉解表散邪,助薄荷以逐表邪,为臣药。白薇味苦性寒,善于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者甚宜;桔梗宣肺止咳;大枣甘润养血,均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配伍,汗不伤阴,滋不碍邪,为滋阴解表之良剂。
⬅ Z 朱砂安神丸 老茶馆 S 酸枣仁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