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败毒散

2011-08-18 17:01 楼主
败毒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去苗 前胡去苗,洗 川芎 枳壳去瓤,麸炒 羌活去苗 独活去苗 茯苓去皮 桔梗 人参去芦 甘草三十两(各90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解]本方证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交争,故见憎寒壮热、无汗;客于肢体、骨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郁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征。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并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行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力,俱为臣药。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温,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渗湿以消痰,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方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综观全方,用羌独活、芎、柴、枳、桔、前等与参、苓、草相配,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相辅相成。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4.使用注意 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方剂歌诀】: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23 21:38 2楼
败毒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用法】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 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6g),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切,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

【本方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适用范围】感冒风寒湿邪。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方义讲述】原来的名字就叫败毒散,败毒散就是有人参,所以讲人参败毒散可以说,严格的作为正规的学方剂以后的,那种说法就不太准确了,它就是叫败毒散,所谓这个毒就是正确天地不正之气,这样就等于《内经》上所讲的,大风苛毒嘛,“虽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那么这个证最难理解的是它虚在哪儿?这是过去讲这个扶正解表作为益气解表剂,用败毒散往往人不能理解虚在哪儿,从临床上怎么来判断它的虚?事实上这个虚,一个是它的年龄,一个是了解它的过去,这个来了解它,小孩、老年人跟同龄人相比较它差,这就是虚,那么这些问题最难区别的是年轻人,年轻人它往往自己不以为然,所以你必须跟同龄人相比,所以它没有明显的气虚证,这是益气解表一个作用,具体来说败毒散。那么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流行的时候,所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总不是百分之百,而有的人除了自己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可是也有不发病,这就说明了人的正气它有强弱,所以在《内经》上早就说过,三个人一块走的,得病,一个病重,一个病轻,一个没病,为什么,就是各人的正气有不同,你比如带有传染性的在古代叫“疫”,“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要管五疫这个词,因为古代的病名跟现代的病名不完全通,反正它知道了,天地之间有不正之气,而这些不正之气,当中有一种流行性的,等到这个病发病了,这个气在天地之间,在人群之中发病了,都是互相传染的,而且这个传染有一个特点,“不问男女大小,其状相似” ,因为它是一种流行性的病,我们在一个流行性感冒出现的时候,它基本的症状都是一个,除了人有特殊情况以外,它有不同。所以在这个当中,虽然是这么说了,也有人不病,所以这里面就有区别,正气的问题。所以这个在,往往过去教学当中谈到败毒散的时候,都说益气解表了,它气虚在哪儿,这主治症上没有气虚呀,你看感冒风寒湿邪、憎寒壮热、头痛项强,这一串,你看得出来吗?它没提到气虚,这个气虚是根据它的年龄,根据它过去的病史,来了解它,有经验的,通过望诊,病人到这就可以知道虚实如何了,这是这个问题谈了以后,关于人参的问题底下还要谈。

首先这个方子它有个特点,也可以说挺好记的,它都是互相的,或者从名字上,或者功用上,很好记的。羌活、独活,羌独活,不好记嘛,一个治身半以上的风寒湿邪,一个治身半以下的风寒湿邪,都是辛温的药,发汗解表,驱风散寒,都是这么个作用,但是作用的不同点,羌活偏上,独活偏下,所以两个相合,就去一身的风寒湿邪。那么用它加上柴胡来解表,还可以说它太阳少阳都治了,它主要把这几个症状抓住了,因为它能够发汗,能够解表,能够祛除风寒湿,而且上至巅顶,下至于脚,这里面有独活,有川芎,所以这些问题都给照顾到了,所谓好记呢,这里有一个药就好记了,桔梗跟枳壳这个它有个小名字,所以我们有时候讲药对,实际上这个方子就这两个药,枳壳桔梗,枳术枳桔,在总论里面讲到枳术丸,那么这个枳桔散主要治胸满不痛,胸满不痛就是胸部的气不舒畅,气闷,所以叫它胸满,一个是宽通下气,一个是宣通肺气,一个上行,一个下行,这样一升一降,就能把胸中的气给理顺了,那么在好多方子里面,用这两个药配伍都是起到这么个作用,理胸中之气。因为它这个里面还有湿,还有痰,它症状里面也有咳嗽,所以通过这个升降肺气,既能够宽胸,又能够祛痰,所以加上茯苓、前胡来帮助祛痰。而一味甘草在这里面可以利咽喉,可以缓和辛燥之性,这个整个方子是辛温的,所以作为解表的药作为治病的药就是这么多。

此外加一味人参,而人参在这里面实际上是十分之一多一点,所以这个也要注意,就是说十个药,一共九两半,人参是一两,它是占全剂量的祛病的药跟扶正的药相比较,扶正的药只占了十分之一多一点,十分之九是解表的,首先有这么个印象就可以知道一般的扶正解表药,扶正的药还是为次,所以它就不同于以补为散,例如以前也提到过嘛,汗法跟解表剂不相这个,我用补中益气还能治气虚感冒呢,那纯粹是补,所以这一个要记住。这里的人参有它的特殊的用法,人参用在任何药的配伍当中,可以加强它那一方面的作用,你比如说我要补气,加强补气的作用,我要补血加强补血的作用,那么补阴补阳,都可以相配,都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这里面附带说一下,我们讲了每一个药的这个情况,不等于说将来一定要用,人参加在其它不同的药里面,它可以加强不同的作用,它作为从属地位来用,分量是较小的,发汗药,汗不出,气不足,我可以加;补益剂力量小,我可以加;甚至说虚人需要通大便我也可以加;但这个就是配伍的关系,还有一个没有必要的时候不需要加,人不虚,不需要加!还有其它办法也不需要加,因为药跟药的配伍它能发生多种情况,那么有一些通过配伍以后,它有特殊作用,这底下有一些情况也要不断介绍特殊配伍的用法。所以在这个时候讲人参,强调了人参,别误解为人参都是用点都好,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人参确实有这么个用途,在这儿你用它就助于补元气,更好的祛邪。对于体虚来用,对于体弱的来用,它就能够使得药吃了以后一下子就把表邪解除了,因为这个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只是经验,没有很好的统计,这个中医过去都有这么个情况,看完了算了,它脑子倒是积累了一些东西,它讲数据,它也不拿出来,但这个问题有一次在一个,那还是六十年代初的时候,西学中班,有流行病研究所的,它就说了,它说这个确实有道理,它原先它也不理解,感冒加个人参在里面干嘛?败毒散,结果就是在前一年的冬季,流行性感冒,它用这个方子的人,不遗留咳嗽,用其它解表药的人,表证好了,遗留一个咳嗽,还要吃一些药才能解决。这里一定要明确,药是通过人起作用的,所以这看起来是个笑话,有些问题没有这个概念,底下有些问题就不好理解了,这是败毒散必须要理解的一个问题,理解了这个问题,就可以掌握了人参的用量很小。

第二个问题,注意一点,就是逆流挽舟的问题,这个大家在名词上很熟悉,这是在治法上的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治疗痢疾,用败毒散就是逆流挽舟,就是这个船顺着水朝下,控制不住了,就要想办法把它拉回来,给它定住,不让它顺流而下,它这个只是在一些痢疾的一种,而且是表证没有解,痢疾比较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用,为什么说到这儿呢?刚才我说有一种,因为从书上说,暑热湿,它原来是指这个,真正的暑热湿热在里面熏蒸了的时候,那是不可能用的,真正的热痢在里面是不可能用,第二个,如果有汗的痢疾也不可用,它没有表证,没有恶寒,没有无汗。所以这些情况必须注意,往往有时候知道这个名字,而不知道这个具体用法,而借了逆流挽舟这个词就用败毒散来治痢疾,而败毒散本身是辛温的,如果里面是个热痢,应该要清热祛湿解毒止痢,你还用人参败毒,说古人就有这个办法,逆流挽舟,那么就上当了,就出事情了,因为现在这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个名词都很熟悉了。

【附方】仓廪散(《普济方》)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 枳壳柴胡陈仓米各等分罗匀,加生姜、薄荷煎,热服。功用:益气解表,败毒止呕。主治:噤口痢。毒气冲心,有热呕吐。

这有个附方,这底下,就是败毒散加陈米治噤口痢的。它叫陈仓米,用它主要是养胃气的,陈仓米这陈的时间长了,它不腻呀,煮起来是清汤,它这个也是这么个情况,外有表不解,内有热成痢,热毒盛,所以它逆气上冲,所谓噤口就是不能吃东西,饮食都吐,就是汤水不得入。在这个情况之下,当然治疗噤口痢还有好多其它方子,那么作为这个方子还是根据逆流挽舟这条路来的,还是适用于逆流挽舟刚才的这些证,如果没有这些证,仓廪散它不治那些噤口,这点要注意。现在有一本书上,究竟是写错了,还是排错了,可能你们看了,我们出了一本新的中医内科学,大本,它上面写的逆流挽舟写错了,写到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没有人参的,加上荆芥和防风,就是加荆芥、防风,当然这个看了很清楚,把人参拿了,把荆防加上,既有荆防,又有羌独,又有柴胡,它解表的力量好嘛,可它没有益气的作用。而逆流挽舟之所以能逆,就因为人参在里面托着,所以里面毒才能从外而解,才能通过解表而把陷里之邪才能出来,这因为它有人参,才能使向里之邪从表而出,所以这才叫逆流挽舟,离开人参就没有东西能够挽了。所以通过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来,荆防败毒散比败毒散发汗解表的力量强,但是它没有扶正的作用,没有益气的作用,所以作为表证,用它来发汗解表,这是一个通用方,因为它既能够解除风寒湿邪在表,又能够宣肺止咳除痰,是一种辛温的方子,能够解除表寒;另外不有一个用途,凡是疮疡之类的东西初起,而有寒热,无汗,有这六个字的,恶寒发热无汗,疮疡初起,也可以用它,通过它解除表证,调和营卫,它可以疮疡消除或者缩小,这个就是这个方子在这儿一般的用法,所谓败毒还有这么个概念,由于外感之邪造成的疮毒。

【附方】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 苏叶葛根前胡 半夏姜汁炒茯苓各七钱半陈皮甘草桔梗枳壳麸炒 木香各五钱切,每服四钱(12g) 水半盏,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温服,不拘时。功用:益气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等证。

参苏饮也是一个益气解表的方子,参苏饮它解表的力量比较弱一点,它着重是治疗感冒、咳嗽,主要是这个,素体有痰,有咳,有痰善咳,而这样的人稍受感冒以后它就发作的更厉害一些,所以这都是老弱虚人所用的,它这个词讲的很清楚。它用苏叶跟葛根,就是不用特殊强烈的解表的药,唯恐气虚的人汗出过多,它这个着重通过苏叶跟葛根的解表,加上宣肺,加上人参的扶正气,使正气补足了以后,自然汗出表解,不希望大汗。另外这个方子很好理解的是什么呢,它底下有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它也有枳壳、桔梗,所以这个就比较明显,它的重点在于痰。它这里面的用法,跟上面的用法有所不同,这一点汲取的,它这方子里面用了木香,当然前面有个方子叫香苏散,用了香附,这些都是能够通利三焦的,都是气分药,可是木香它侧重于醒脾气,那么既有枳桔,又有陈皮,再加上这个的时候,木香,那么补而行,有人参,有补气的药,又能行,这样它虽有痰在里面,它就不至于腻住了痰,就不至于影响到痰。中医有时用药难就难在这儿,你说有湿痰,人参是忌用的,可是有时候它又能用,为什么,就个人用的量跟配伍的药不同,一个是它本身量小,一个跟祛痰的药并用,那么它这样不但不能留痰,而且有助于排痰,所以在这里面加一点木香,它就使这个气更加顺一些了,流行起来更加畅一些了,那么这样,正好加上补了,它 这个气在里面就更加活泼了,就更好的祛痰,更好的解表,所以它这个方子里面就这个药用的有些特点,另外它作为老年人用,不用强烈发汗的药,所以老弱虚人强调了用参苏饮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作为互相比较来看,就可以掌握到用参,这个参也不大,就参占多少?它七钱半,一共是七两多药,它才七钱五,还不到十分之一,所以它跟败毒散中的人参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这个药都是宋代的方子,它这个用量也差不多。所以我们将来在临床上要注意,用参来扶正,因为现在特别强调治老年病,可是老年人老了它也有感冒哇,老年人的感冒也有它的特点,它正气虚,怎么办,一个不能用峻药强烈发汗,一个我们要根据它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加以扶正,有时候我们不一定用人参,用党参也可,那么我们有时候还用甘草,量加大,也一样,炙甘草,温中益气,所以这些地方通过整个解表这几个方子里面,就可以综合起来一看,就可以看到配伍之间用量的灵活性。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 C 柴葛解肌汤 老茶馆 D 大承气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