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书名 所属卷 阅读
📙素问识 📃卷一 5113


    马云。灵枢二十五人篇。有金柜藏之。其柜从木。义盖同也。简按汉高帝纪。如淳云。金匮。犹金HT 也。
    师古曰。以金为匮。保慎之义。
    
    天有八风
     灵九宫八风篇。大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也。以上八风。萧吉五行大义。引太公兵书。与吕览及白虎通所载异。
    
    经有五风
     马云。风论有五脏风。岂八风之外。复有五风乎。八风发其邪气。入于五脏之经。而发病已。简按吴云。经。风论也。非是。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
     吴接上句。云。此所谓得四时之胜。而变病也。简按以下三十二字。文义不顺承。恐他篇错简。此一节。又见六节脏象论王氏补文中。
    
    俞
     吴云。输同。五脏之气至此。而转输传送也。简按经文。俞输 通用。玉篇。 。五脏 也。
    史记。五脏之输。注。经穴也。项氏家说云。 。象水之窦。即窬字也。见难经汇考。
    
    病在脏
     王马张并云。心脏。志云。夏时阳气发越在外。脏气内虚。故风气乘虚而内薄。
    
    病在四肢
     马云。上文言腰股。而此言四肢者。以四肢为末。如木之枝。得寒而凋。故不但腰股为病。而四肢亦受病也。高云。支。肢同。余篇仿此。
    
    故春善病 衄
     志云。以下三故字。皆顶上文东风生于春节而言。高本。衄。作HT 。注云。音忸。
    今讹衄非。简按诗 风。女子善怀。笺。善。犹多也。 。作 为是。说文。鼽。病寒鼻窒也。释名。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礼月令。民多鼽嚏。吕览作鼽窒。高诱注。鼽。 鼻也。灵经脉篇。
    实则鼽窒。虚则鼽衄。王氏乃为 (HT 同。鼻液也。)之义。未详所据。衄。说文。鼻出血也。篇海。HT 。
    通作衄。说文无HT 字。高氏改用俗字。非。
    
    秋善病风疟
     高云。秋病肩背。俞在肩背。故秋善病风疟。风疟者。寒栗而肩背振动也。简按疟论云。
    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可见疟邪自肩背始也。肩背振动之解欠详。
    
    冬善病痹厥
     马云。冬气者。病在腰股。又在四肢。故痹病厥病。从之而生矣。
    
    按跷
     史记扁鹊传。 石桥引。索隐云。桥。谓按摩之法。说苑。子越扶形。子游矫摩。灵病传篇。
    乔摩灸熨。盖跷。九兆切。与矫通。桥乔并同。易说卦。坎为矫 。疏。使曲者直为矫。使直者曲为 。盖跷乃按摩矫揉之谓。王注似迂。楼氏纲目云。按跷二字非衍文。其上下必有脱简。即冬不藏精者。春必温病之义也。
    
    春不病颈项
     吴本无春字。简按前文无病颈项之言。此五字恐剩文。
    
    仲夏不病胸胁
     吴本无仲字。非。
    
    飧泄而汗出也
     此六字。新校正云。疑剩文。是。○李冶古今 云。按本经生气通天论云。春伤于风。
    夏乃洞泄。夏伤于暑。秋为 疟。秋伤于湿。冬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由是而言。春夏秋冬。无论启闭。政宜随时导引。以开通利导之。但勿发泄使至于汗出耳。窃疑本经当云冬不按跷。春必鼽衄。或病颈项。
    春不按跷。仲夏必病胸胁。长夏必病洞泄寒中。夏不按跷。秋必风疟。秋不按跷。冬必痹厥。其飧泄而汗出也一句。飧字当析之为勿令二字。如此则辞旨俱畅。可为通论矣。大抵导引。四时皆可为之。惟不得劳顿至于汗出。而苟劳顿至于汗出。则非徒无益。或反以致他疾。不特于闭藏之时为不可。虽春夏发生长育之时亦不可。
    王太仆不悟本经舛漏。坚主冬不按跷。谓按跷则四时俱病。
    盖为纸上语所牵。而肆为臆说也。利害所系甚重。予于是乎有辨。简按李说反似肆为臆说。然其理固不可掩。
    故备录此。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张云。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精耗则阴虚。阴虚则阳邪易犯。故善病温。此正谓冬不按跷。则精气伏藏。阳不妄升。则春无温病。又何虑乎鼽衄颈项等病。简按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程应旄注云。太阳初得之一日。即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因邪气早已内蓄。
    其外感于太阳。特其发端耳。其内蓄之热。固非一朝一夕矣。盖自冬不藏精而伤于寒。时肾阴已亏。一交春阳发动。即病未发。而周身经络。已莫非阳盛阴虚之气所布 。所云至春发为温病者。盖自其胚胎受之也。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吴云。冬宜闭藏。失之则如上条所论。夏宜疏泄。逆之而汗不出。则暑邪内伏。遇秋风凄切。金寒火热。相战为疟。张云。以上二节。一言冬宜闭藏。一言夏宜疏泄。冬不藏精则病温。
    夏不汗泄则病疟。阴阳启闭。时气宜然。此举冬夏言。则春秋在其中矣。
    
    此平人脉法也
     吴云。脉法。犹言诊法也。马云。此皆因时为病。脉亦宜知。乃平病患之脉法也。
    张云。脉法者。言经脉受邪之由然也。简按以上三说。并属曲解。新校正云。详此下义。与上文不相接。盖疑其有阙文者。良然。
    
    平旦
     四书脉云。平者。中分之意。乃天地昼夜之平分也。(平明。平晓。义同。)说文。旦。明也。
    从日见一上。一。地也。简按顾炎武日知录云。平旦者。寅也。可疑。李云。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是。
    
    黄昏
     月令广义云。日落。天地之色玄黄。而昏昏然也。又曰昏黄。简按日知录云。黄昏者。戌也。
    亦可疑。李云。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
    
    合夜
     简按犹暮夜。言日暮而合于夜也。盖定昏之谓。(淮南子。日至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
    是谓定昏。)李云。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此乃以黄昏合夜为一。其以相去不远。均为酉刻也。马则为灵营卫生会篇所云合阴之义。然合阴即人定。(亥也)张则为子前。并不可从。
    
    鸡鸣
     张云。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阳中之阳。李云。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简按国小绀珠日知录之类。并以丑为鸡鸣。今张李二氏。以子为鸡鸣者。因以一日分四时。而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虽鸡未尝以子而鸣。然理固不得不然矣。
    
    背为阳腹为阴
     张云。人身背腹阴阳。议论不一。有言前阳后阴者。如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也。有言前阴后阳者。如此节所谓背为阳腹为阴。是也。似乎相左。观邵子曰。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阴在南。阳在北。天阳在南。故日处之。地刚在北。故山处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东南。然则老子所言。言天之象。故人之耳目口鼻动于前。所以应天。阳面南也。本经所言。言地之象。故人之脊骨肩背峙于后。所以应地。刚居北也。矧以形体言之。本为地象。故背为阳。腹为阴。而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也。天地阴阳之道。
    当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阴在西北。其义最精。燎然可见。简按程子曰。
    一身之上。百理具备。甚物是没底。背在上。故为阳。胸在下。故为阴。至如男女之生。已有此象。
    
    膀胱三焦
     王引灵枢文。与宣明五气注同。今灵枢中无所考。本藏篇云。肾合三焦膀胱。本输篇云。
    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此与王所引义略同。(三焦详义。出五脏别论。)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
     高云。冬病在阴。肾也。下文云。阴中之阴。肾也。夏病在阳。心也。下文云。
    阳中之阳。心也。知冬病在阴。夏病在阳。则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矣。
    
    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高云。春病在阴。肝也。下文云。阴中之阳。肝也。秋病在阳。肺也。下文云。
    阳中之阴。肺也。知春病在阴。秋病在阳。则知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矣。
    
    雌雄
     张云。即牝牡之谓。吴云。五行皆有雌雄。如甲为雄。乙为雌。肝为雌。胆为雄也。志云。雌雄。脏腑也。
    
    相输应也
     吴云。转输传送。而相应也。志云。输应。交相授受也。
    
    收受
     吴云。五方之色。入通五脏。谓之收。五脏各藏其精。谓之受。张云。言同气相求。各有所归也。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
     白虎通云。肝。木之精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
    
    开窍于目
     白虎通云。肝。目之为候。何。目能出泪。而不能纳物。木亦能出枝叶。不能有所内也。
    五行大义云。肝者。木脏也。木是东方显明之地。眼目亦光显照了。故通乎目。
    
    其病发惊骇
     新校正。疑为衍文。是。据下文例。当云故病在头。
    
    其味酸
     洪范。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郑注。木实之性。正义云。木生子实。其味多酸。五果之味虽殊。其为酸一也。是木实之性然也。月令。春云其味酸。是也。
    
    其畜鸡
     五行大义云。郑玄云。鸡属木。此取其将旦而鸣近寅木。故又振羽翼。有阳性也。贾谊新书云。鸡。东方之牲也。
    
    其谷麦
     月令郑注云。麦实有孚甲。属木。
    
    上为岁星
     五行大义云。岁星。木之精。其位东方。主春。以其主岁。故名岁星。简按上。上声。
    
    是以春气在头也
     坊本。气。误作风。简按据文例。当云知病之在筋。
    
    其音角
     月令正义云。角。是扣木之声。汉律历志云。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
    
    其数八
     月令郑注云。数者。五行佐天地生物成物之次也。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木生数三。成数八。但言八者。举其成数。正义云。按尚书洪范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故其次如是也。郑注易系辞云。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按原文此语再见。其一。此下有以益五行生之本句。)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
    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是郑氏之意。但言八者。
    举其成数者。金木水火。以成数为功。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推余方之例。此八字系于错出。当在上为岁星之后。
    
    其臭臊
     马云。礼月令。其臭膻。膻。与臊同。简按月令正义云。通于鼻者谓之臭。在口者谓之味。
    臭则气也。说文。臊。豕膏臭也。膻。羊气也。五行大义云。春物气与羊相类。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
     白虎通云。心。火之精。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
    
    开窍于耳
     汪昂云。耳为肾窍。然舌无窍。故心亦寄窍于耳。是以夜卧闻声。而心知也。简按此似曲说。而亦有理。
    
    其味苦
     洪范。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月令。夏云其臭焦。其味苦。郑注。焦气之味。正义云。火性炎上。焚物则焦。焦是苦气。
    
    其畜羊
     月令。春食麦与羊。郑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简按王云。言其未。非。
    
    其谷黍
     志云。黍。糯小米也。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简按五行大义云。黍。色赤性热。又云。
    黍。舒散属火。
    
    上为荧惑星
     五行大义云。荧惑。火之精。其位南方。主夏。以其出入无常。故名荧惑。
    
    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张云。心主血脉也。
    
    其音征
     汉律历志云。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张云。土王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属土之义。其气相通。简按白虎通云。脾。土之精。故脾象土色黄也。
    
    故病在舌本
     志云。灵枢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是脾气之通于舌也。
    高云。灵枢经脉篇云。脾是动则病舌本强。故病在舌本。简按前文例。当云病在脊。
    
    其味甘
     洪范。土爰稼穑。稼穑作甘。郑注。甘味生于百谷。正义谷。谷是土之所生。故甘为土之味也。月令云。其味甘。其臭香。是也。
    
    其畜牛
     月令中央郑注。牛。土畜也。正义云。易。坤为牛。是牛属土也。简按王注牵强。
    
    其谷稷
     张云。稷。小米也。粳者为稷。糯者为黍。为五谷之长。色黄属土。简按月令中央。食稷与牛。郑注。稷。
    五谷之长。
    
    上是镇星
     五行大义云。镇星。土之精。其位中央。主四季。以其镇宿不移。故名镇星。汉天文志。
    填星中央。季夏土。
    
    其音宫
     汉律历志云。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经。
    
    其数五
     志云。五。土之生数也。土居五位之中。故独主于生数。简按沈括笔谈云。洪范五行。数自一至五。先儒谓之。此五行生数。各益以土数。以为成数。以谓五行非土不成。故水生一而成六。火生二而成七。木生三而成八。金生四而成九。土生五而成十。(简按此皇氏之说。见月令正义。云。此非郑义。今所不取。)唯黄帝素问。土生数五。成数亦五。盖水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而已。画而为图。其理可见。为之图者。设木于东。设金于西。火居南。水居北。土居中央。四方自为生数。各并中央之土。
    以为成数。土自居其位。更无所并。自然止有五数。盖土不须更待土而成也。合五行之数为五十。则大衍之数也。此亦有理。今考土举生数。而水火金木举成数者。不特本经已。礼月令亦然。沈氏何不及此。
    
    其臭香
     五行大义云。元命苞曰。香者土之乡气。香为主也。许慎云。土得其中和之气。故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白虎通云。肺。金之精。西方亦金成万物也。故象金色白。
    
    开窍于鼻
     白虎通云。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
    雨则云消。鼻能出纳气也。
    
    故病在背
     吴云。上言秋气者。病在背。
    
    其味辛
     洪范。金曰从革。从革作辛。郑注。金之气。正义云。金之在火。别有腥气。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辛为金之气味。月令。秋云其味辛。其臭腥。是也。
    
    其畜马
     周礼六牲。马其一也。穆天子传。有献食马之文。郭璞注云。可以供厨膳者。
    
    其谷稻
     志云。稻色白而秋成。故为肺之谷。(详出汤液醪醴。)
    太白星
     五行大义云。太白。金之精。其位西方。主立秋。金色白。故曰太白。
    
    其音商
     汉律历志云。商者。章也。物成章明也。
    
    其臭腥
     五行大义云。西方杀气腥也。许慎云。未熟之气腥也。西方金之气象此。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白虎通云。肾。水之精。北方水。故肾色黑。
    
    开窍于二阴
     白虎通云。水阴。故肾双窍为之候。能泻水。亦能流濡。
    
    故病在溪
     张兆璜云。溪者。四肢之八溪也。冬气伏藏。故溪为之病。(八溪。见五脏生成篇。谓肘膝腕也。)简按上文云。冬气者。病在四肢。此说得之。
    
    其味咸
     洪范。水曰润下。润下作咸。郑注。水卤所生。正义云。水性本甘。久浸其地。变而为卤。
    卤味乃咸。月令。冬云其味咸。其臭朽。是也。
    
    其畜彘
     月令冬郑注。彘。水畜也。扬雄方言云。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 。关东西或谓之彘。
    
    其谷豆
     月令夏郑注。菽。实孚甲坚合。属水。
    
    上为辰星
     五行大义云。辰星。水之精。其位北方主冬。是天之执正。出入平时。故曰辰星。
    
    其音羽
     汉律历志云。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覆之也。
    
    其臭腐
     月令。冬。其臭朽。郑注云。水之臭。正义云。水受恶秽。故有朽腐之气。五行大义云。
    水受垢浊。故其臭腐朽也。
    
    故善为脉者
     吴云。脉。犹言诊也。
    
    一逆一从
     马云。反四时者为逆。顺四时者为从。志云。此总结经脉之道。生于五脏。连于六腑。
    外合五方五行阴阳六气。表里循环。有顺有逆。高云。一逆一从。诊脉法也。由举而按。是为逆。从按而举。
    是为从。简按数说未知孰是。高注似凿。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张云。气交变大论曰。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此之谓也。高云。非其人勿教。人难得也。非其真勿授。真难遇也。得人得真。自古难之。勿教勿授。自古秘之。
    金匮真言。此之谓也。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目 录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