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

本草 方药 妇幼 医论 伤科 经络 五官 针灸 医案 医经 四诊 其他
共有1771本书
📙针灸大成 15755+
  • 针灸著作。十卷。一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明以前历代针灸文献编纂整理而成此书。卷一,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二-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为针法;卷五为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六-七为经络及腧穴;卷八诸症针灸法;卷九选录各家针灸方法、灸法及杨氏医案;卷十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
  • 针灸 杨继洲
📙本草经集注 15693+
  • 药学著作。七卷。梁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注本。其内容除《神农本经》365种药物之外,又增入了《名医别录》所载药物365种,共730种。书中补充了原书“序例”部分,并创用了“诸病通用药”的体例,便于药物检索。在三品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末用七类。书中对药物的产地、采用、炮制以及具体临床应用等,均有较多补充和说明。原书早佚,其主要内容仍保
  • 本草 陶弘景
📙本草求真 15553+
  • 药学著作。十卷。清黄宫绣撰。刊于1769年。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卷一-七,将药物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和食物七类。每类又据不同药性分为若干节。下篇为卷八-九,分论脏腑病用药及六淫病用药。卷十为药性总论及药物自然分类法目录。全书共收载药物436种,卷首附有药图。作者既反对“泥古以薄今”,也不同意“厚今以废古”。书中对于每种药物均以气味形质结合医方应用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每能将药物进行相
  • 本草 黄宫绣
📙本草纲目拾遗 15334+
  • 药学著作。十卷。清·赵学敏撰。刊于1765年。本书收录《本草纲目》一书所未载,或已载而未备,或虽备而有误的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诸谷、诸蔬、器用、禽、兽、鳞、介、虫等18类共921种(包括附记药品205种)。其中新增716种为《本草纲目》所未载;161种属于对《本草纲目》已收药物的补订内容。作者广泛参考了多种文献资料,结合个人采集种植草药的实践知识和临床经验,对921种
  • 本草 赵学敏
📙脾胃论 15155+
  • 内科著作。三卷。金·李杲撰。约刊于13世纪。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全书围绕这一中心议题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书中对于饮食劳倦等引起的脾胃病,提出甘温除大热的学术理论,创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治疗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1949年后有影印本。
  • 医论 李东垣
📙本草从新 14975+
  • 药学著作。十八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认为汪昂“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将汪氏《本草备要》重新修订,保留其合理部分,增改其不足。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全书分类法参照《本草纲目》,共收药物720种。较为简明实用。现存几十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本草 吴仪洛
📙丹溪心法 14943+
  • 综合性医书。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明初的两种刻本(其一,景泰年间杨林玉收集本书流行之遗稿予以刊行;其二,成化初王季献增加一些附方,重刊于西蜀)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予以删订校正,亦即当前的流传本。卷首有“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医论;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
  • 医论 朱震亨、戴思恭
📙新修本草 14484+
  • 药学著作。简称《唐本草》。五十四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等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并重加修订改编而成。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9类。共收药850种。其《本经》药物365种仍按上中下三品之制,并朱书其文。《
  • 本草 苏敬等20余人编写
📙医林改错 14415+
  • 医论著作。二卷。清·王清任撰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腑论述方面的一些错误。但书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述还存在着主观臆测或不恰当之处;下卷以论半身不遂证治为主,对血瘀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诸方,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现存初刻本等几十种清刻本、石
  • 医论 王清任
📙本草图经 14283+
  • 药学著作。简称《图经》。 ①宋苏颂等编撰。一名《图经本草》。二十卷,目录一卷。成书于1061年。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现有福建科技出版社排印辑复本。 ②指《新修本草》的《图经》部分。详新修本草条。
  • 本草 苏颂
📙本草衍义 13828+
  • 药学著作。二十卷。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年。本书根据作者在药材鉴别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将《(嘉佑)补注神农本草》中的470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书中不仅提出了许多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方法,而且也通过一些实际病例推广了药物应用的范畴。特别是作者反对迷信的服食丹药,提倡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思想在本书中有较明确的反映。现存宋、元、清多种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本草 寇宗奭
📙温病条辨 13227+
  •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救逆及病后调治;卷五解产难、卷六解儿难,专论产后调治、保胎和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疹、疳疾等。全书内容丰富、条理系统。吴氏将温病以三焦辨症,宗法刘河间,于明·清学派中
  • 医论 吴鞠通
📙普济方 12752+
  • 医方著作。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棣(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刊于15世纪初。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四百二十六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包括脏象及脏腑诸病候)、身形(包括头、面、耳等部位所属及身形诸病)、诸疾(包括伤寒、杂病、疮疡、外科、骨科以及各种治法)、妇人(包括妇、产科)、婴儿、针灸
  • 方药 朱梓
📙滇南本草 12722+
  • 药学著作。三卷。明·兰茂撰。约撰于15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着。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产药品,多为一般本草著作所未收载者,并附治疗验案和经验方。为研究我国滇南地方药和民间验方的重要参考文献。1973年起,《滇南本草》整理组将本书重新整理,作了必要的校勘,并对每种药物的科
  • 本草 兰茂
📙饮膳正要 12596+
  • 食养专着。元·忽思慧等着。三卷。成书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并于同年刊行。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相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是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的宫庭饮食谱153种与食疗方61种,以及所谓神仙服饵方法24则;三为食物本草,计米谷品、兽品、鱼品、果品、菜品、料物等共230余种,并附本草图谱168幅。本书是一部珍贵的元代宫庭饮
  • 本草 忽思慧
📙医学衷中参西录 12589+
  •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着。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书名“衷中
  • 医论 张锡纯
📙本草备要 12284+
  • 药学著作。八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首载药性总义,次将药物分为草、水、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共470余种药物。对各药的性味及用途等作了概括性综述,附图400余幅,本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在近代本草学著作中流传较广。现存初刻本、清刻本、石印本近百种。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
  • 本草 汪昂
📙太平圣惠方 12095+
  • 方书。简称《圣惠方》。一百卷。刊于922年。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人依据医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种方书、名家验方并宋太宗亲验医方,又广泛收集民间效方集体编写而成。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历时14年。卷一-二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卷三-七分论五脏诸病;卷八-十四伤寒;卷十五-五十九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眼目、口齿、咽喉);卷六十-六十八外科病;卷六十九-八十
  • 方药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外台秘要 11925+
  • 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
  • 方药 王焘
📙外科大成 6516+
  • 外科著作。四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一为总论部,阐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二-三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四为不分部位的大毒与小疵(包括各种内痈、疔疮、流注、瘿瘤、金疮等全身性疾病)及小儿疮毒的证治。本书在外科辨证和治法方面均较详细,章法严谨而又比较规范,清代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以此书为蓝本。现存十多种清
  • 伤科 祁坤